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禄山回答道:不好意思,陛下,你OUT了,难道忘记了我是胡人了吗?
李隆基问:胡人咋了?胡人就不认君父了吗?
安禄山回答:陛下回答正确,加十分——我们没有文化,不懂礼法,但我们率真质朴。你们中原人的文化礼法,将父亲的地位凌驾于母亲之上,而完全不顾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这是我们胡人所无法认同的。我们胡人终生感谢母亲,只承认母亲,不承认父亲——不是我们不承认父亲,实在是父亲在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努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然……否。李隆基听得头大:你这家伙,满嘴胡说八道,不过说的倒全都是实话……既然你眼里只有母亲,不认父亲,那以后我还怎么做君父?莫不如……莫不如你干脆认了贵妃当娘亲吧,以后就让贵妃娘娘来领导你。
当下安禄山大喜,冲杨贵妃趴倒,真情地呼唤了一声:娘!
杨贵妃也报以一声深情的回应:孩儿,娘终于找到你了……
平白无故落得个大肥儿子,杨贵妃兴奋莫名,立即在宫中主持盛典,将儿子安禄山的衣服扒光光,用丝帛裹起来,由众宫女抬到华清池边上,大家一起用力:一,二,三,嗖,扑通,咕嘟嘟嘟……安禄山已经被扔到温泉池里,咕嘟嘟地灌了一肚皮的温水。
呼哧呼哧,安禄山喘着粗气,冲破宫女们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冲出华清池,迎面正见李隆基老头坐在太阳下,眯着眼睛吟诗:禄山孩儿,过来过来,我正想整首诗出来,歌颂你妈的乳头……你瞪这么大牛眼干啥?又不是骂你,真是你妈的乳头,你不是认了贵妃为亲娘了吗?现在就是歌颂贵妃娘的乳头,你爹我已经整出了上句:软温新剥鸡头肉……下一句整啥呢?
安禄山:润滑初来塞上酥。
李隆基:软温新剥鸡头肉,润滑初来塞上酥。我靠!禄山,你太有才了,你说出了我想说的那种最微妙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有关这一段记载,尤其是有关这一首他妈的乳头楹联,有些史学家是板直了面孔不认账的。尽管史书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但史家坚定不移地认为,这是当时人瞎掰,为的是抹黑领导人。而另有一些龌龊的小文人,却满怀阴暗心理地往下推理:我靠,那安禄山,他咋个就知道杨贵妃的乳头润滑出来塞上酥的呢?是不是他曾经……嘎嘎嘎,原来李隆基老头脑袋上的绿帽帽,已经油光光的了耶……
然而,在史学的研究上,上述两种态度都是要不得的,是错误的,是应该彻底摒弃并批判的。
先说头一种,持头一种态度的史学家,莫名其妙地认为皇宫是神圣的,领导人连拉屎撒尿都是伟大庄严的。事实上压根没那么回事。皇宫里挤着吃饭的,都是饮食男女,没半点神圣庄严可言。而皇城之所以修筑得巍峨高耸,其目的正是为了掩饰这一点,借助高耸的宫墙,带给世人一种错觉,好像皇帝娘娘们的日常生活是何等庄严,从而让你服服帖帖,死心塌地接受被奴役的命运。
而后一种观点,则是将自己的污秽心理移植到皇宫里,认为自己所想象的肮脏事情,都会在这里发生。而事实上,皇宫里边跟外边并无丝毫的区别,外边是凡夫俗子,里边则是饮食男女,外边的人尽量掩饰自己心里的肮脏,表现出一种威严,里边也一样。
简单说来就这样,安禄山进宫,确实在宫里引发了一场有失礼法的乱子,但最终,所有的人还是要板起脸,继续维持自己的体面,继续过日子。
也就是说,李隆基和安禄山之间,确实说过一些男女情欲的悄悄话,就好像任何两个男人之间,趁没人注意的时候聊聊女生。但如小文人所想象的那般肮脏龌龊,却未必会发生——一切的事情都跟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一样,大家都是有贼心没贼胆,等有贼胆了,贼却没了。
贼是真的没了,因为安禄山很快就返回前线了。而他在宫里所受到的信任,以及他和李隆基、杨贵妃朝夕相处所结下的感情,再加上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青光眼白内障,我们知道,这时候的他,除了对杨贵妃满腔的感激,是决不会有丝毫的叛乱想法的。
然而叛乱还是发生了。
为什么呢?
因为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
15。幕后那神秘的推手
李隆基和杨贵妃把安禄山接进宫,不惜扒光了他的衣服,将他丢入华清池,不是大家闲得无聊,而是李隆基施展的高超笼络手腕。说白了就是感情公关,只要和安禄山把感情处好了,让这大胖子感激涕零,忠诚以报,就可以保得江山稳如磐石。
而且事情的效果,也正如李隆基所想,安禄山确实是怀着一腔忠义、满腹诚挚回去的。
再说宰相杨国忠,他和堂妹杨贵妃原本是休戚相关,福祸相连。兼以笼络安禄山是李隆基和杨贵妃既定的国策,此事又由杨贵妃出面,收安禄山为养子,如此说起来,杨家在这场国事公关之中,是既得利益者,杨国忠没任何理由不支持。
而且,杨国忠与杨玉环兄妹,不同于前段时间的安乐公主与李重润兄妹,前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后者则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所以这杨国忠,他既然能够做到宰相的位置上,别的不说,这种利害关系应该是知道的。
然而奇怪的是,杨国忠居然真的不支持杨贵妃。
为什么呢?
目前的史学界似乎没想到过对此事做出解释,仅仅是因为——这事没法子解释。除非,像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设定一个潜在的、未在史书上记载过的、来自于前隋杨氏皇族设计的复国大计划——这个计划,早在唐高祖李渊时代就已经推动,一直运行到今天,已经足足过去了近一百五十年。计划的最初制订者早已在坟墓里烂得只剩下骨头了,可是这个计划还在隐秘状态之下继续运行。就好像一个早已编好的计算机程序,编程人员早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可是程序却照样运行。现在,执行这段程序运行的,就是杨氏兄妹。
而这个程序最终运行的目的,就是要摧毁大唐帝国。
这个程序的设计,是巧妙的运用人性的利益博弈为联结点,其构造精密,设计精巧,已经臻于完美。体现在杨国忠、杨玉环兄妹这里,就是杨玉环这边越是善待安禄山,越是信任安禄山,杨国忠就会越是看不顺眼,宁不惜毁掉眼前大家扒饭吃的利益盘子,也要闹腾个痛快。
于是杨国忠先上奏章说安禄山要叛乱,而后偷偷地派出兵马,趁夜摸到安禄山在长安城的府邸,呐喊一声,突然冲入,不管是安禄山的家属还是住在他家的宾客,一刀一个,只管照后脖梗上招呼,眨眼工夫就杀光了安禄山的家人和客人。
然后杨国忠向安禄山发出了热情的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来吧,回来给你的家人送丧,顺便也让老子把你也砍了。
安禄山被这意外的变故惊呆了,他眼冒金星,视线一片模糊,青光眼犯了,白内障也犯了,这时候的他,多么希望消停一会儿,找个医生来给他治疗一下啊。
他是真的不想造反,一个瞎子造反,这不是扯淡吗?
可杨国忠非逼着他反,不反不行。
此时,摆在安禄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摸着地找到墙,然后一头把自己撞死。另一条就是:反吧,奶奶的,谁说瞎子就不能造反?老子今天就给你瞎造反一个。
安史之乱就这么离奇地掀开了序幕,不该逼迫安禄山造反的杨国忠,死活非强迫他造反。不存在任何造反理由的安禄山,被逼得除造反再没第二条路可走。于是安禄山就闭着眼睛,硬着头皮,呐喊了一声:娘的,民不乐意反,奈何以反逼之?
可以确信,安禄山是手里捏紧一根木棍,由他的儿子安庆绪在前面牵着他,率领十五万虎狼之士,摸索着向着长安城走来。
有分教:渔阳颦鼓动地来,瞎子造反真奇怪,惊破霓裳羽衣曲,玄宗皇帝惊呆呆。李隆基惊呆呆,那是因为自打他当皇帝以来,数十年如一日的不务正业,除了到处逮女人还是逮女人,国家政务以前委托给李林甫,现在是委托给杨国忠,军事方面则是无条件地信任安禄山——连杨贵妃都亲自出马替安禄山洗他的大肚皮。这种信任,已经超越了君臣的界限,直如一家人。
这种信任带来的后果是:安禄山手下有士兵四十万人,而朝廷这边,却只有士兵二十万人。藩镇坐大,太阿倒持,导致了李隆基受制于一个瞎了眼睛的残疾人士。
直如摧枯拉朽,安禄山的叛军潮水般地淹没了大地,向着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