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战争史-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口东门。原来,当日军逼近营口东门时,善联曾命蒋希夷迎击,但蒋希夷“借词迁延不进”,随即带领各营北逃,又节节退至石山站。蒋希夷逃出后,向盛京将军裕禄禀报“战绩”,竟有“在营口拒守炮台,连日血战”之语。善联又命哨官齐永升率团勇前往抵御。此时,隐歧见骑兵小队巳冲进东门,遂命竹中安太郎少佐率第一大队为尖兵,第二大队继之,迅速窜入营口东街。日军尖兵小队占领营口各城门和电报局,其余部队则集结在东门内,准备与清军交战。团勇见日军麇集,并未接仗,亦即溃散,善联称齐永升“遇贼接仗”,“受伤堕马,团勇伤亡五十余名”注4,实际上也是谎报。善联随团勇逃出后,马占鳌、王得意、徐广林各营也不战而逃。竹中即命两个中队渡辽河上游追击,当追至相距一千到一千五百公尺时,用排枪齐射。注5逃跑的清军“死伤无算”。注6到中午,营口城内已无清军一兵一卒,日军不费一弹即全部控制了营口市街。龙殿扬新毅军五营近在咫尺,自始至终未来救援。就这样,日军比原定计划提前一日占领了营口。

正当日军前卫尖兵突进营口市街之际,作为前卫主力的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也向营口西海岸炮台前进。日军先占领炮台南北两座业已放弃的兵营,继而向炮台发起攻击。当日军接近炮台时,突然地雷爆炸,两名日兵“立刻化为齑粉,飞向天空”注7,另有一名日兵负伤。此时,乔干臣下令“施炮迎击”注8,于是“五门海岸炮从坚固的炮台连续射击,其弹着极为准确”。注9日军停止前进,利用洼地进行隐蔽。隐岐重节发现对西海岸炮台的进攻受阻,便率领作为预备队的两个步兵中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向炮台进逼,准备在适当位置上占领炮兵阵地,一举攻占炮台。但是,据派出去勘查的

工兵回报,炮台周围埋有无数地雷。日军虽切断了火药库附近的地雷导线,但考虑天色已晚,急于进攻不利,便决定到明日再行攻占。下午五时半,隐歧命前卫主力和预备队皆在海岸一带宿营。

三月七日拂晓,日军向炮台进逼,发现山顶寂静无声。原来,乔干臣与炮台守军已于昨夜乘微雨之际退走,袁珍与水雷营兵也同时俱退。日军冲进炮台,“四处搜索,不见一人踪影”。炮台内的大炮四十五门、步枪一百五十支及“堆积如山的弹药”注10,皆落于日军之手。营口港内的湄云兵船和两艘汽船,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这样,日军“只损兵二名,毫不费事就占领了营口”。注11

注释:

注1 《盛京将军裕禄查明营口等处失事情形并参文武各官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58),第37卷,第3132页。

注2 《吴意斋中丞电稿》,《中日战争》(6),第235页。

注3 《日清战争实记》,第25编,第3页。

注4、8 《盛京将军裕禄查明营口等处失事情形并参文武各官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58),第37卷,第32页。

注5 《日清战争实记》,“竹中少佐……令所部第三、第四中队渡辽河上游,向逃跑的敌军齐射,一次、两次乃至数十次,其距离为1000至1500米。不知敌军伤亡多少,估计可达数百人之多。(见该书第25编第4页)

注6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

注7 《日清战争实记》第25编,第4页。

注9 《日清战争实记》,第25编,第4一5页。

注10 《日清战争实记》第25编,第5—6页。

注11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880页。 
 
 
 
 

 

 

 

 
  
 
 

 

 



 三 田庄台大战  

 
 
日军占领营口后,又发动了辽南最后一战的田庄台之役。从中日双方的用兵数量看,这是甲午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陆战。日人称:“日军合大兵而战。以田庄台之役为始,清军兵力亦不下六十余营,是田庄台之役实一大战斗也。”注1

先是在三月五日,即牛庄失守的第二天,宋庆探闻日军大股向田庄台而来,情况万分危急,即决定率军回援。他提出:“牛庄各军既己溃回,若仅派数营,断不能支。而全队拔回营口,亦不能保。即使徒防营口,指日冰解,水陆受敌,且后路运道一断,粮弹不济,亦难支持。今后路被扰,惟有全队回顾”注2同一天,吴大澂探知日军有直扑田庄台之势,因湘军各营皆已派出在外,自己“仅率卫队二三百名,断难冒险前进”注3,便决定移驻双台子,以护田庄台后路。

六日,清廷复电:“宋庆率全军回顾西路,是此时第一要著”。并指出:“锦州之防,实惟宋庆、吴大澂专责,务须同心合力,保此一路。”注4表示赞同宋庆、吴大澂退保西路的部署。七日,清廷再电宋庆、吴大澂,重申前旨,谕宋、吴“互相联络,力顾西路”。注5刘坤一也认为退保西路是唯一可行之策,指出:“此次关外牛庄湘鄂诸军挫溃,仍系被倭包抄,失亡粮械甚多,损折将卒不少。吴大澂现退双台,以期重整,良非易易。宋庆知营口难守,先行移扎田庄台,自系老成主见。倘该军迟留,空为倭败,东三省将不可为。现在唯有北固沈辽,西防宁锦,以保大局。不必急于争锋,俟我蓄锐养精,而后与之决战。亦当出奇制胜,不可一味攻坚,使倭伺间乘虚以袭我后,至蹈今日覆辙。”注6他对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所以不久之后又提出了实行持久战的建议。他所说的“‘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注7,是在经历了许多重大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当时,有人建议。乘虚返捣牛庄,进而“长驱捣海城”注8,诚为既不知彼又不知己之见。

田庄台在营口北,南临辽河,为营口至山海关的必经之路。市街沿辽河北岸平行,是辽河下游的重要水陆码头,商贾辐辏,人口凡两万一千人。四面皆平原,渺漠一望无际,“无山险可扼,惟倚辽河以为固,时值冰坚,策马可渡”。注9此时,集结于田庄台的清军有:马玉昆毅字右军九营,宋得胜毅字左军五营,龙殿扬新毅军五营,李永芳新毅军五营,李家昌新毅军五营,程允和新毅军五营,刘凤清新毅军五营,姜桂题铭军十一营三哨,张光前亲庆军五营,刘世俊嵩武军八营三哨,梁永福凤字军五营。合计六十九营一哨,两万余人。清军兵力虽不算单薄,然以屡挫之师,难当锐气方张之敌。况且田庄台本与牛庄、营口相依托,牛庄屏其东,营口障其南,而两地既先后失陷,田庄台便处于日本第一、第二两军的钳形攻击之下了。

日军进攻田庄台的部队为第一军第三、第五两个师团和第二军第一师团,共有步兵二十个大队两个中队、骑兵四个中队五个小队、炮兵七个大队、工兵四个中队两个小队,约两万人。并集中了各种炮一百零九门,是清军炮数的四倍。其中,第一师团野炮三十六门(包括仙台师团的野炮),第三师团野炮二十四门,山炮六门,第五师团野炮二十四门,山炮六门;第一军所属预备炮厂臼炮七门,步兵第二旅团山炮六门。以上炮兵皆由第一军炮兵部长黑田久孝少将统一指挥。注10日军在一次战斗中动员如此多的兵力,确实是空前的。日人对几次主要战役进行比较后说:“在各战役中,如平壤的攻击,虽称为大战,然我兵力仅有一师团和一支队面巳,攻击旅顺口和威海卫时,我兵力虽有军之称,其实并无一军的全力;动员军以上的大兵,实际上只有田庄台一战而已。”注11这说明以海城出击为标志,日军在辽南地区已逐步掌握战争的完全主动权了。

三月五日,野津道贯决定乘胜进逼,不使清军有喘息之机,下令向田庄台发起新的进攻。六日下午,野津与桂太郎在牛庄、营口大道上的高刊会议,商定进攻田庄台的方案。注12七日,日军各部队皆暂驻待命,其位置如下:第一军司令部在凤凰甸;第三师团在高刊附近;第五师团在凤凰甸附近;第一师团主力在侯家油坊、牛家屯附近,其余部队在营口附近。是日,野津还派军参谋到营口东北的牛家屯,与山地元治商淡,最后确定了三路进攻田庄台的计划。注13

为了摸清清军的兵力及其火力配备,日军从三月七日起开始对田庄台进行试探性攻击。当天下午,第三师团前卫司令官大岛久直率领三好(成行)联队及炮兵,便从辽河东岸对田庄台进行了炮击。当天,“大雪弥漫,咫尺不辨。”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