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微微张开眼睛,向魏征点头道:“魏卿,你说得对。周幽王与晋献公废嫡立庶,毕竟危乱国家;而汉高祖欲废太子,最后赖四皓之力使国运长久。朕若执意易储,是忘了众卿的一片忠心。”李世民所说的四皓,即是汉时隐居商山的四老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李世民的话,摆明了要继续让李承乾当太子,群臣听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然朕一直立承乾为太子,从未说过废承乾而立泰儿的话,如此却引来群言汹汹,好像朕执意要易储似的。魏卿,朕今日说继续让承乾当太子,可如何让天下人相信呢?”李世民将了魏征一军,由此轻轻摆脱了自己的责任。要说也是,这些年来,他从未说过要易储的话。
魏征不与李世民转弯儿,直言说道:“陛下只要言行一致,天下人不敢再妄加猜测。高仆射刚才说,朝中有许多正直博学之臣,可授其为太子良师,如此就堵了那些流言泛滥。”
“好,魏卿,你与朕想到一起了!方今群臣,忠直者没有超过你的,朕现在授你为太子太师,你可与玄龄一起辅佐承乾。如此,就绝了天下人之疑。”
魏征张大了嘴巴,想不到李世民竟然让自己成为太子的师傅。他迟疑了一下,奏道:“陛下信任有加,臣心怀感激。只是臣已年逾六十,近来感到气息短促,老病复发。如此身体,臣恐怕难以教授太子,更怕辜负了皇上的心意。”
李世民让魏征为太子太师,确实是明确李承乾为太子的最好说辞。群臣听闻,皆以为然,长孙无忌着急地嚷道:“魏特进,国家大治之后,为保祚运长久,以择定储君为要。举目朝中,能为太子之师,以你与玄龄为首,你就不要推辞了。”
长孙无忌说完,其他大臣也纷纷劝魏征不可推托皇命。
魏征那一时刻,热血忽然涌上头顶,其起身向李世民一拜,又向群臣团团一揖,说道:“陛下,为辅太子,臣愿从命。”
李世民也起身走到魏征面前,执其手曰:“每每关键之时,皆赖你来砥柱中流。魏卿,你不惧老病,愿为朕分心担忧,朕代天下苍生谢你。”李世民近视魏征的脸庞,见上面皱纹横生,皮肤松弛,观其开口说话,可见其门牙也少了一颗,心里不由得暗自叹息道:“果然是老了。”
因为群臣的坚持,李世民决定继续明确李承乾为太子。如此,李承乾与李泰的明争暗斗,以魏征出任太子太师为标志而告一段落。
李承乾因此而相对稳定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群臣辞出后,李世民独自在殿内呆呆地坐了半天。他知道,人之禀性为天成,靠后天的努力,靠他人的辅佐,终无大用。承乾已经形成的性儿,靠魏征的谏说能改变吗?李世民摇摇头,自己的儿子,还是他自己心里最有数。
总而言之,承乾为太子,殊非李世民之愿。然群臣坚持,李泰又无超人的才具,他也无法可想。
李世民怏怏地起身,提步迈向后宫,可想而知,他今日决定了一件违心之事。
第十回 置三州安定西域 定天下免谈封禅
侯君集被削职后赋闲在家,心里怨气难消。他天天在想,自己此次率兵出征高昌,一举荡平该国,功劳是第一的。谁知因为自己取了些珍宝,竟然被皇上问罪下狱,凭魏征谏言才被释放,最终还丢了尚书之位。思来想去,他觉得李世民待自己实在不公,心头的怒火越来越大。
他想起了自己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情景。
他想起了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立下的大功。
他想起了自己深入沙碛追击伏允,想起挥师独挡吐蕃兵的场面,以及刚刚经历过的高昌之战。
放眼国内,能有几人如自己这般为李世民拼死效命?
侯君集生性高傲,他想起这些往事,更感到李世民赏罚不公,因此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便由怨怒而转为仇恨了。
那些天,侯君集躲在宅中不出门,在堂中摔盏掷物,恼怒非常,下人们稍有过错,他亲执皮鞭紧打,吓得他们等闲不敢挨近他身。
侯君集势落之后,昔日车水马龙的府前,如今顿时变得车马稀少起来,等闲难有人入府与其攀谈。侯君集在对李世民切齿痛恨之余,又骂世人太势利。这日,其府中来了一位稀客,即是昔日的疆场挚友史大柰。侯君集听说他来访,喜出望外,急忙迎出府来。
史大柰当初被授为定襄都督府之都督,在此任上一呆就是多年。他本身为突厥人,与其治下的突厥部众相处得很融洽。他又禀承李世民的意旨,忠心守卫边疆,将其治下整治得井井有条,每年吏部考绩,对其评语皆为上上。他在任上一晃多年,勤勤恳恳分外忙碌,回京的次数很少。他这次回京,得知侯君集因私获罪,就动了恻隐之心,选带一些礼物登门探望。
侯君集看到史大柰还携带礼物,感叹道:“大柰,我势落之时,你能来府探望,我已感盛情。你又带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史大柰携来的是塞上所产毛皮等物。史大柰答道:“塞上苦寒,仅有这些陋物,何须挂齿?我入京甚少,仅带了这些物件来登府门,心里感觉不成敬意,你何必如此认真呢?”
侯君集将史大柰迎入中堂坐定。
史大柰环视其堂中的摆设,见其家具、挂件、器皿等物都很精致,有心想赞叹一番,又想他此次因私取珍宝而获罪,此时夸赞,甚为不宜,遂住口不说。于是,他将话题引在塞上风物上,侯君集听来也觉得新鲜。
史大柰说起在塞上刚刚兴起的马舞之戏。
塞上之人以马为伴,一些人挑选一些精良之马进行训练,逐渐练成马舞。表演之时,舞马身披五色彩丝的衣装,金鞍上装有麟首凤翅。在其旁,有数名年轻貌美的乐工,他们身穿彩衣,手持乐器,开始演奏乐曲。乐曲响起,舞马就会昂首翘尾,随着节奏蹀足而舞。它们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之间,皆中音律。到了最后,这些马口中皆衔着酒杯,卧而复起,就像是向观者敬酒。
侯君集听后微微动容,笑道:“大柰,我们惯在马背上征战劈杀,谁曾想竟然有无聊之人将马儿驯成这般。马儿能向人们敬酒,我实在想不出这些畜生还有这般本领。”
史大柰点头道:“马儿有灵性,所以能从人意。君集,我后日即回塞上,你若有兴趣,就随同我去观赏一番。”这是史大柰的一番好意,他见侯君集赋闲在家,有心让他出外散散心。
这句话勾起了侯君集的无限心事,他轻叹一声,说道:“大柰,你回京前我刚刚从狱中放出来,皇上现在对我疑心很大,他能容我胡乱走动吗?”
“不妨,我明日正好觐见皇上,届时我当面向他恳求此事。”
“罢了,大柰,我感谢你的好意。如今为多事之秋,你就不要费心了。”
两人相对默默。
侯君集闭目凝神了片刻,然后睁开眼定定地看着史大柰,试探地说道:“大柰,记得我们跟从皇上攻入长安的时候,皇上的手下,不过区区数万人。”
史大柰点点头。
“我们那时勇字当头,为皇上立下汗马功劳。事后我常常想,取得天下看似极难,然以我们的经历,天下之事亦易如反掌。”
史大柰不明白侯君集何以说出这等话,他平素为人很厚道,心思不似侯君集那样灵动,遂接言道:“皇上辅佐高祖取得天下,有其定数。”
侯君集哈哈一笑道:“大柰,你对皇上忠心为上。可他待我呢?我历尽千辛万苦平定高昌,到头来落了个削职赋闲的结果。”
史大柰不好接腔,心中觉得李世民如此对待侯君集,有点过头了。
侯君集直视史大柰,说道:“大柰,我听说你手下有精兵五万,能将此兵借我吗?或者,我们一同成就大业。”
史大柰明白了侯君集的意思,原来其心中已萌发反意!他大为惊恐,然面上又不敢露出异常之色,情急生智,便哈哈一笑道:“哈哈,君集,你素爱带兵,已领过多少精兵强将,还能将我那五万残兵看在眼里吗?眼下边疆无战事,无你用武之地。乱世出英雄,如今为太平盛世,你就省省吧。”
侯君集见史大柰不肯附和自己,也尴尬地挤出些笑容,说道:“瞧你如此吝啬,我一提借兵之事你就退至角落。大柰,我不过与你开玩笑罢了。以我如今的处境,今后再想带兵就难了,剩下的日子,我也想学李药师在家写写兵法,以此来附庸风雅吧。”
史大柰正色道:“好,写兵法最好。人一生忙忙碌碌不过数十年的光景,能以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