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套装全3册)-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番将在京城中为官,其实是将他们留在京中,以羁縻其部众的意思,是为一种特殊的人质。李世民想不到契苾何力主动请求不回属地,来追随自己,不由得大为感动。他思索了一下,遂说道:“你若留在京城,契苾部众是否会群龙无首?”

“不妨,臣临行之时,已对大家说了这般意思。他们一开始不愿意,经臣晓以道理,已认可臣留京举措。”

“既然如此,朕就授你检校屯营事,宿工北门。待你今后再有功劳,朕另行封赏。”

契苾何力急忙跪倒谢恩。拓跋赤辞却没有这般心意。数日后,他即辞别京城西归。

李世民后来召见薛氏兄弟,疾言厉色将他们重重责骂一番。薛万均被罚俸一年,并让他们兄弟居家思过一月。薛氏兄弟这下子被弄得灰头土脸,不敢再见人,让他们居家思过,倒是免了不少尴尬。

契苾何力从此就留在京城,李世民很欣赏他的德行和才能,授其为左领军将军。过了一些日子,李世民见契苾何力尚未婚配,从宗族中选出一名年龄与契苾何力相当的姑娘,封此女为临洮县主,诏此女妻之。

李靖这日欲往政事堂平章政事,行在半路上,见数人乘马迎面走来。是时,因李靖腿脚不便,李世民特诏李靖可以乘舆行走。那群人行到李靖面前,居前一人滚鞍下马,躬身拜道:“卫公取得西征大捷,实在是可喜可贺。”

李靖定睛一看,原来此人是多日未见的李世。

李世随李靖袭破东突厥之后,一直驻在北境监视那里的动静。他此时来京,却是他的父亲徐盖三年前亡故,按照制度需解官回家守孝三年。如今丁忧期满,他回京面圣,李世民准其复归旧职,继续回并州防守,他带领从人出京准备奔向并州,谁知碰巧遇上了李靖。

李靖令抬舆之人落舆,自己下舆落地。李世急忙说道:“卫公腿脚不便,何劳如此?”

李靖微笑道:“我们多日不见,我若乘舆与你交谈,岂是待客之道?”

两人原来交往不多,但互相佩服各自的本事,有惺惺相惜之感。两人都怀有一样的心病,就是玄武门之变前夕,他们不理李世民的招揽之意。他们这些年来忠心为朝廷办事,其实是常怀谨慎之心,不敢有稍许差池。两人有时也想倾心交谈一番,又怕遭李世民所忌,所以几乎就不来往。像李世此次来京,有心想到李靖府上拜访,然忽然听到一些传言,遂打消此念,再不敢想此念头。

李世拱手道:“卫公老当益壮,以有病之身挂帅西征,在大漠中穿行,终于荡平吐谷浑。那伏允号称老狐狸,不想还是折在卫公的手里。世近日所行之处,皆听到国人谈论此役,其言语之间,早将卫公敬如神人一般。”

“英公这样说,让李靖实在羞愧。其实皇上也想让英公挂帅,惜你丁忧在身,不好夺情。且现在国势已旺,人强马壮,皇上调派倍于吐谷浑的兵力去围堵,随便一人为帅,也能手到擒来。”

两人在这里客套了一番,李世听说李靖要去政事堂,知道去那里议事有时辰限制,急忙道:“如此,就请卫公上舆行走,我也该赶路了。”

李靖上前执着李世之手,摇了摇说道:“北境那里,还需要英公多操心了。终当今皇上一生,北境那里有英公镇守,边疆定会波澜不惊,勿复为忧。可是北境素来为中土祸乱之渊薮,皇上现在以羁縻之策镇抚,又有强盛国威为底,夷狄之人不敢作乱。然五十年后,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李世哈哈一笑,也重重地摇了摇李靖之手,说道:“五十年后,你我肯定已经作古,却也不需要我们操心了。”李世忽然敛起笑容,脸色变得凝重,问道:“卫公,我听说前段时间高甄生告你要谋反,且有李道彦在旁为证,果有其事吗?”

“纯粹是诬告!这两人耽误军期,又背信弃义掳掠党项部落,险些误了大事,我将他们解往京城让皇上发落。他们心怀私怨,妄想来诬告我,那也由不得他们。他们最后,毕竟被皇上发配至边疆流放!”

“是啊,李道彦是准安王李神通的长子,为皇族之人;那高甄生为秦王府旧人。皇上此举不徇私,不念旧情,委实是大义灭亲。”李世又话锋一转,说道,“我此次听说大理寺奉旨查验高、李两人诬告之事,颇费了一些工夫,大理寺曾派人到军前查验吗?”

李靖心里顿时一沉,答道:“其明明诬告,何须查验!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哪儿顾得上这些闲事?”

李世拱手道:“好歹大理寺秉公办理,终于洗雪了诬告卫公的不实之词。卫公,我不敢再耽误你的时辰,我们就此告别吧。”

李靖也拱手道:“如此,就请英公先上马。并州离京城千里,路途遥远艰辛,也请英公事事小心。”

李世听出了李靖语含双关,遂说了一声:“世谨听卫公嘱咐。”他一边说一边飞身上马,向李靖又一招手,方才策马向城门走去。两人是何等的睿智之人,他们不用将言语挑明,已经互相了知了各人深沉的含义。

李靖呆立在当地,怔怔地望着李世和他的从人在视线中消失。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心想李世民还是不放心自己。事情很明显,自己已请退归家,还是在李世民的盛邀之下方才出山为帅。为讨平吐谷浑,自己在前线竭尽心力,带领将士浴血奋战。为严军令,将李道彦和高甄生解往京城,这两人明显是挟私怨报复。以李世民之英明,他难道看不出这两人是发泄私愤而行诬告之事,有必要让大理寺再来查验吗?

这一时刻,李靖感到心底冷飕飕的,那股凉意直透脚底。

想到这里,李靖缓步上舆,挥手招呼抬舆之人:“折头回府。”李靖此后再不出府门一步,派人到政事堂告假,说自己身体不适难再议事。他又嘱家人紧闭府门,杜绝宾客来访,即使是亲戚,也不可频繁相见。好在李靖豁达大度,幽闭府内倒也会享受清闲。铁马一生,此时实为难得的安闲。闲时逗弄孙辈,颇享天伦之乐。他又将所著三卷兵法取出,增补这些年来的心得,使其更加完善。

这日午后,李世民见室外阳光甚暖,遂唤人牵来马匹,要到西内苑驰骋一回。他策马出了玄武门,进入西内苑,就见沿途花草枯败,水面萧索无物。因想现在正是隆冬之时,万物正在冬眠,所以难以感受春天的赏心悦目。他游了一会儿,感觉没有什么趣味,就想折返宫中。

李世民其时居于西内苑之东首,向东一墙之隔,即是热火朝天的大明宫建筑工地。李世民听到外面夯土的号子声,忽然若有所思,让人去唤来将作大匠阎立德。

阎立德此时日夜在工地上监工,闻听李世民召唤,即在太监的带领下从东墙角门进入,见了李世民,他先跪拜行礼。

李世民问道:“阎卿,大明宫的建造进度若何?”

阎立德答道:“禀皇上,建造宫室最难处莫过于缺少钱物与人力。此宫是陛下为高祖避暑而建造,内府拨给的钱物皆能到位。其后公卿百官闻听皇上为高祖尽孝,纷纷捐助财物,让臣多取人力,以加快建造速度。陛下在这里应该能听到工地上人声鼎沸,这些工役之人,其实未用内府之财,皆是百官捐助之财雇来之人。更有甚者,京城之内,往往有多人来此出义工,分文不取。如此,宫室建造速度很快。臣预计,此宫原定需三年乃成,然有这些人加入,两年之内即可完工。”

李世民感伤道:“群臣及百姓如此爱戴高祖,让朕心内万分感动。只是高祖无福呀,宫室未成,却驾崩而去。空留此宫,又有何用?”

阎立德低头不语。

李世民又想起一事,说道:“高祖一生为国辛劳,其驾崩之时连陵墓都未选定。看来人生苦短,且有不测风云。阎卿,朕之陵园由你现在着手选定。”

“选定陵园,其事关重大,以臣绵薄之力,恐难以完成。”

“朕不会像始皇那样穷天下之力建造,简简单单即成。记得上次虞卿说过,汉文帝之霸陵因山而建,既现高显,又不费器物。朕之陵园,可选一山凿出一洞,能容一棺即可。阎卿,你可找袁天纲、李淳风两人,让他们助你踏勘风水、方位,就不要再大动干戈了。”

“臣遵旨。”

李世民又笑道:“阎卿,你雅擅丹青,然做了朕的将作大匠,整日忙于宫室及器物的图样,丹青之功就被落下了。现在有人说,尔弟立本的丹青功力已隐隐在你之上。说起来,这是你受宫中之事所累,以致疏于练习。其实你在劳作之余,还是要勤于练习才好。像朕爱好书艺,虽忙于国事,每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