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不华仰天长叹说:“此时不除方国珍,将来还有咱们受的。”
孛罗帖木儿的智力商数无法理解泰不华的叹息,正如驴听不懂音乐一样。泰不华的担心很快就在1352年阴历三月得到证实,方国珍跳跃着、欢呼着进行了第三次革命。
泰不华主动请缨,发誓要把方国珍砍成数段,扔到海里喂王八。中央政府同意让他担任剿匪总司令,但不同意他把方国珍砍成数段喂王八的计划,同时给出了对付方国珍的法宝:招安。
作为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泰不华无法不听从中央政府的意见,所以那次誓师大会,手下的军官看到他神情忧郁,心里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泰不华收起了自己的情绪,专心致志地制定了作战计划。其实所谓作战计划,只是用重兵压住海岸线,给方国珍以威慑,然后派人去招安方国珍。被派去的人叫王大用,是个临时招募来的江湖豪杰,泰不华对军官们说:“方国珍这厮出身江湖,找个江湖人跟他沟通起来容易些。”
出乎泰不华意料的是,王大用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有人认为是方国珍扣住了王大用,其实是方国珍看上了王大用,反客为主,对他进行了招安。王大用是个软耳根,被方国珍一顿恭维,马上就改头换面,认准方国珍是他今生的主人。他掏心掏肺地把泰不华的布防信息透露给了方国珍,方国珍欣喜地跳起来,迅疾派出一支拥有200艘小战舰的突击队,从泰不华防线最薄弱的海门突然楔入,进入洲港,马鞍诸山一时暴露在方国珍的攻击范围内。
方国珍的攻击异常迅疾,泰不华的反应也迅疾异常,得知方国珍的200艘小战舰进入洲港后,立即调兵遣将,集中所有战舰,准备在洲港和方国珍一决生死。
方国珍向来不是个肯打硬仗的人,听到泰不华的海军正准备全力以赴歼灭自己的小分队,急忙派人来泰不华处求和。被派来的人叫陈仲达,能言善辩,能把死人说成活的。他对泰不华说:“方国珍所以有此鲁莽举动,全是因为王大用的蛊惑。现在方国珍已知错,而且方国珍有菩萨心肠,不想刀兵相见,生灵涂炭,所以和从前一样,接受招安。”
泰不华冷笑,认为此时自己正处于上风,消灭方国珍正是他这几年来的理想之一。可陈仲达不但能言善辩,还对元政府的政治有着透彻的了解。他提醒泰不华的使命是什么,如果是单纯的军事行动,那就开战。如果还有别的,那希望泰不华能三思而后行。
这个“别的”当然就是中央政府给泰不华的命令:招安。
泰不华想不到对方能一下就找到他的致命弱点,而这一弱点恰好又不是他这种性格的人所能避免的。他只有一个选择:相信方国珍,接受他的投降。
第二天,泰不华乘坐舰船和陈仲达一起乘着潮汐下澄江出海,来见方国珍。在陈仲达的指引下,泰不华的舰船突然触沙不能前进,就在他自叹倒霉时,更倒霉的是,他和方国珍严阵以待的海军迎头相撞。
泰不华此时还有一线希望,认为方国珍没有不投降的理由,就命令陈仲达向方国珍申明来意。陈仲达心里也叫苦,来时,方国珍可是说得好好的,是要投降。但看现在这阵势,根本就不是投降。他稍一分心,泰不华已从其眼神中看出危机,猛地抽出刀来,陈仲达正想辩解,突然看到天空一下子剧烈地晃荡起来,天成了大海,大海成了天,他又看到自己脖子上的脑袋不见了,腔子里正喷涌出一道血柱来。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脑袋已经离开身体。最后,他的脸浸入大海,耳边听到了泰不华悲愤的声音,“冲啊!”
事实上,没有人向前冲,因为他们的船已成了摆设,只有方国珍的人能过来,他们却过不去。泰不华站在船头,连砍了十几个想要窜上船来的海盗,他的刀已砍得卷刃,他的气力已经用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怒目而视蹿上船来的海盗。结局是,泰不华脖上中了一矛,血如泉涌,他捂着伤口,依旧站在船头,用刀拄着地,看向北方,好像正要说点什么,没有来得及,马上就被人推进了海里。
泰不华牺牲的消息传到杭州城时,刘伯温正在读书。他出奇的冷静,因为他和泰不华并不熟,或者说交往不深。所以他合上书,站起来,独自在家晃悠,开始对任何人都不理睬。几个时辰后,没有任何征兆,他突然大叫一声,像着了魔一样,低声嘀咕着一连串惊人的离经叛道的言语,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当时的想法。
三天后,刘伯温终于脱卸了那个折磨他的包袱。他又恢复了精神,坐在书桌前,一气呵成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吊泰不华元帅赋》。写完后,他把笔扔在桌子上,格外平静格外冷酷地说:“大元没救了!”
招安是最臭的棋
刘伯温说“大元没救了”时,根本没想过要效仿方国珍等一干造反精英和元王朝为敌。他只是恼火元王朝的无能,悲愤元王朝的不幸。他在《吊泰不华元帅赋》中说,在上者闭塞如死人,下面的人愚蠢无能。好不容易出了个人杰泰不华,却是生不逢时。
这是刘伯温第一次把刀枪对准了元朝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元王朝本身。在此之前,刘伯温只是认为元王朝的官场有问题。可泰不华的死却让他在电光火石间看到了元王朝的政治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当他说“大元没救了”后不久,行省就给他送来了任命书,要他去担任浙东元帅府都事一职。他想都不想,收拾东西就上任了。这就是刘伯温,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心中虽然对国家已不抱希望,但如果有机会,他还会挺身而出。什么是豪杰?虽然对现状极度不满,但仍然想改变现状。什么是废物?对现状极度不满后,屁都不做,只在那里穷咀蛆。
刘伯温无疑是豪杰人物,但众所周知,豪杰人物的人生之路永远是坎坷不平的。
泰不华壮烈后,元政府对方国珍的策略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江浙行省左丞相尊达实理就命令右丞特理帖木儿和参政樊执敬集结重兵剿杀方国珍,刘伯温能重新回归,正是樊执敬一手促成。
刘伯温刚到办公地点庆元,樊执敬和特理帖木儿就跑来问刘伯温,如何对付方国珍。刘伯温毫无保留地说:“方国珍现在气候已成,我们暂时只能采守势,坐等机会,然后才能出击。此时如果贸然出击,泰不华元帅就是榜样。”
这话特理帖木儿早就说过:“现在最要紧的是巩固实力,然后出兵。”但问题是,樊执敬却说:“方国珍现在正起着坏榜样,应该早消灭他。”
刘伯温内心冷笑,口无遮拦地说:“方国珍能有今天的成就,还不是拜某些人所赐,该剿时不剿,不该剿时非要剿,这就是逆天。”
樊执敬就问:“依你之见呢?”
刘伯温说:“加固庆元城防。方国珍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海上,必然要到陆地来补充给养。而他第一个到的地方要么是他起事的台州,要么就是庆元。只要我们加固庆元城防,闭门不出,坚壁清野,方国珍就会活活被我们耗死。”
所有在场的人都认为刘伯温说得有道理,因为他们想不出别的方法来。加固庆元城防御工事后,效果立竿见影。方国珍在庆元城下吃了很大的亏,懊恼地逃走。由于心情不顺,又在台州城下吃了大亏。据元政府的情报人员分析说,对方国珍发动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刘伯温认为此时时机一点都不成熟,但他所有的领导都认为已经成熟。于是,刘伯温被叫到台州,商议如何剿灭方国珍。
就在他们一厢情愿地制定剿灭方国珍的计划时,有人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这个人就是徐寿辉。
徐寿辉是蕲州罗田(今湖北罗田)人,在1351年阴历八月前以卖布为生。据知情人透露,徐寿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蕲州黑社会中的一名当家人。当他卖布时,是个童叟无欺的小商贩;当他做当家人时,是个忠肝义胆的豪杰。刘福通和韩山童在黄河边装神弄鬼发动革命时,徐寿辉在蕲州开始让他的小弟们四处活动,并以红巾军分部的名义起事。在那个乱糟糟的年头,每个人都想发家致富,所以徐寿辉很快就拥有了一支部队。由于他部队的主体都是黑社会的古惑仔,平时就受过打架斗殴的严格训练,所以他的部队所向披靡。在攻陷了一部分地盘后,徐寿辉信心爆满,宣称他不是红巾军的分部,而是独立自主的。也就是说,他要建立自己的山头,称帝。
他的战友邹普胜是个天才级人物。他对徐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