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 第39节: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12)
做经济,与此对比何其相像!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中国在次贷危机中率先复苏,是冒着巨大风险的,因为,中国未能在危机中尽快建立起社会保障机制,而且,中国的增长力量很大程度 上源于对现有财富的集中消耗。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中国要破解的是一盘死局:三驾马车同时停滞的死局。
中国的软肋依然非常明显。
那么,美国是如何拯救其经济的呢?
认清这一点,不仅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也能明白未来棋局安排中的一些必然性。
一个国家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无外乎三种选择:自保、转嫁危机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是内生性的,是创造新的财富的。
在经济危机发生时,自保是第一重要的。纵观历次战争、博弈或者危机,美国人无不把自我保护放在第一位。善于保全自己者,才是真正的智者、强者。无论是小布什还是奥巴马执政,美国的大战略思维始终是延续的。
在历次货币战争中,美国之所以屡战屡胜,与其缜密、严谨、周全、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不无关系。
我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大战略与小阴谋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国,绝对不在于它是否会耍阴谋,小的伎俩只能在某一小的阶段有用。强 国的建立绝对靠的不是阴谋,而是在共同价值观、信仰、道德、伦理等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凝聚力、创新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在这一前提下,它所有的规划、策略都 是公开的。这是必须要强调的。在大国博弈中,立场和大策略是公开的,任何一方都有取胜的可能。
我还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对对手报以仇恨。仇恨是对自我的一种贬低,是一种低姿态。人往往在战胜不了对手的时候充满仇恨,通过仇恨进行自我逃 避。仇恨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掩盖真正的敌人。只有向强者学习,才能提高博弈中的胜率,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更进一步,只有懂得欣赏和学习敌人优点的 人,才能真正完胜敌人!诚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所说:〃我不在乎敌人的意图,我只在乎他们的实力。〃在中国这种逢美必反的状态下,我们连对方的优点都看不 到,遑论虚心向它学习啊!倒是对手通过向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学习,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超级强国。
从自保到社会保障
自保的核心就是首先强化社会保障。事实上,现在比较成熟的社会机制就起源于危机。1878~187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1881年11月17日,俾 斯麦建议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颁布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的皇帝诏书》:工人在患病、发生事故、伤残和老年经济困难时应该受到保障,他们有权要求救济,工人保 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
1929~1932年,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成为发达国家建立社保制度的第一个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成为第二个高峰。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首先就是自保,扩大救济范围,延长救济时间。
2008年11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延长失业救济领取期限的议案,将把失业保险领取期限延长7周,而对于失业率超过6%的州,将把失业保险领取期限 延长13周。过去,美国失业者可领取为期26周、人均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新法案这一措施令数百万人受益,但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联邦和州政府的财 政负担也越来越重。
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更好地做好社会保障,美国在这方面的开支之大,令人感叹!在2009年美国联邦和州及地方政府开支中,退休金和社会福利及医疗保障的开支在总支出中的占比高达56%!
有必要提及的是,在美国,社会医疗保障开支和医疗开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仅仅是指医疗救济保障支出,近年来一般占美国财政支出的16%左右,而后者则是指整个社会为医疗而付出的费用,每年高达2万亿美元,一般占美国gdp的17%上下。
。。!
时寒冰说(14)
。
第二部分 第40节: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13)
随后,奥巴马又提出了医疗改革方案。目标是,不仅要扩大保险所覆盖的人群,而且要扩大保险所覆盖的医疗项目,同时,还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控制美国整体医疗 系统螺旋式上升的成本。奥巴马指出,改革将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医疗系统,为医生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并以最低的成本为所有美国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样的 系统能够减轻企业压力,释放经济活力,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实际工资,并每年为美国经济带来多达数百亿美元的额外增长,让医疗系统和整体经济更为强健。
减税的好处
美国自保的另一大重要举措是减税。
大规模的减税,是自保阶段必须要做的。凯恩斯认为,确保就业的增长是应对经济危机首要的环节,而减税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选择:给企业减税,提高其生 存能力,使其有继续投资、提供就业岗位的动力;而对个人减税,则可以挽救消费日渐滑落的颓势,提高民众的抗危机能力。
而且,减税还有一个重要好处:它对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企业会把利润转移到美国,而不是留在企业所在国。这实际上会增加美国的收入。在 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交易额非常大,缴纳的税款却寥寥无几,就是因为他们通过会计手法,把原本应该交给中国的税收,转移走了——这也是美国每逢遇到危机必 先减税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国家统计局一个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在所调查的亏损外商投资企业中,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给我国造成的税款损失达300亿 元。外企逃税花招并不神秘,他们逃避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关联交易,采取转让定价的形式。据统计,这种手段占到逃税金额的60%以上。采取〃转让定价〃就是通 常说的〃高进低出〃,这样外企很容易形成账面上的亏损,利润则转移到税负低的国家、地区。而对与外商进行合资或合作的中方来说,转让定价将直接侵犯自己的 利益。例如山东一家制药公司通过境外母公司直接定价的方式,将出口产品单价定为比国内同类产品平均价格低40元,以此来减少销售收入,变相将实际利润转移 出境。企业的上述行为不仅会成为资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还会成为外国指责我国低价倾销的口实之一。
大规模减税
美国的减税规模是非常庞大而且慷慨的。
通过减税的方式应对危机,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必然的选择。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美国高科技产业和网络业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信号。刚刚于 2001年1月上任的美国总统布什,马上力主通过了《2001年经济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鼓励人们为获得更多劳动成果而努力工作。
布什的减税政策避免了经济陷入更大规模的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9·11〃事件的不良影响。2002年,布什政府推出了《2002年就业增加与职工 援助法》,2003年推出了《2003年就业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把在2006年要实现的减税目标提前到2003年实行,减税措施使得美国失业人数逐 年降低。共和党指出,自从布什于2003年8月推出减税计划,到2006年年初,共创造了520万个就业机会。减税法案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使得纳税人的口 袋里在过去5年间至少多了8800亿美元。
遇危机先减税,是美国政府(无论谁执政)一贯的思维模式。
2006年5月17日,布什再次签署新减税法案,决定今后5年内减税700亿美元。
美国前总统布什次贷危机发生后,布什再次祭出减税法宝。2008年1月18日,布什要求实施金额达145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避免发生经 济衰退。布什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国会和政府需要尽快就减税作出决定。减税可以增加消费开支。布什说:〃减税必须有足 够大的数额,可以使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必须是建立在广泛基础上的减税;必须立即生效,但是临时性的;必须不包括任何增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