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思进在这上头心思用的多,接话道:“黄广裕,李彦青,麻云,这几个是极出色的,还有张思根和任磊几个,栽培一下,都不坏!”
他说的这些个,都已经是大柜级别,这几年在惟功的刻意栽培下,确实是崭露头角,在此之前一直还由张用诚等人管着,如果照惟功说的新办法,分区之后,他们掌总,底下还有各部门的二柜协理,应该也能够顶的下来,甚至扩大规模,大大发展,也并不困难。
“我要问一下用诚。”惟功先对周思进说的人选表示赞同,这些人其实名字都是他取的,其中的优秀之士,能力他是心知肚明。他向张用诚道:“最近的几件事,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在我的谋划之中,顺字行也要投入巨大,你和我要交个底,至迟到年底,顺字行一共能替我腾挪出多少银子来?”
顺字行除了京城的物流业务之外,更是远到蓟镇和宣府,辽镇,南到保定,天津,但更西北的大同和延绥各镇,更往南的山东,河南,这些地方就闯不过去了。
在大明,生意不是生意,是权和势,能到宣府是马帅的脸面,到辽镇是先和祖家搭的桥,在蓟镇,是和吴氏兄弟的交往还有戚继光的面子,在保定和天津……这里原本就是京城勋贵圈的外延。
现在惟功的核心势力已经抵达辽阳,顺字行势力往辽南和辽中辽东一带延伸是必然之事,倒是辽西这一块,祖家李家势力根深蒂固,顺字行也就继续做做转运生意也就罢了。
“咱们顺字行现在京里有九家分店,往宣府一路是三家,蓟镇是五家,天津一家,保定一家,辽镇这里是三家,一共是二十二个分店。”
提起顺字行的一切,张用诚是信口而谈,没有半分滞碍,说明一切都已经烂熟于心。
“每店用掌柜一人,二柜三到五人,护卫、仓库、发货、收货、制造、人力、庶务等一共十一个部门,分柜各一,然后是各部门的大小伙计,每店从二百人到五百人不等,其中崇文门店人数最多,光是制造部门就有近五百人,护卫也有两个局二百来人。”
用人多,代表收益就多,崇文门店为什么有这么多伙计,
是因为赵士桢在那里主持建造,光是马车一项,就是日夜不停的建造,在明后年,预计不仅要造顺字行自用的大型客用和货用马车,还开始建造小型的自用马车,分为平民与豪奢若干档次,这也是很来钱的地方,至于人货物流,京师里已经没有了脚行,所有的粮食生意也是由顺字行包干,这都是利润极大的地方,加上转运东北土货至京和保定等地,也是利润颇丰。
只是南货生意,还有当铺,钱庄,银号,当初与张四维彼此各让一步,这些生意,顺字行的规模始终不大。
不过后来晋党又阴了惟功一把,过去的协议,大可不算。
退一步来说,就算协议还在,也不过是用来撕毁罢了。
“现在是四月,去年的财报大家想来还有印象……万历八年一年,全部分店收入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这是除去所有的伙计工钱,赏银,营造费用的纯利。今年来说,四个月下来,已经有五十万,超过去年是板上钉钉之事。不过,现在库中的存银,却只有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这个数字,随时可用。到年底,才会有超过百万之谱。” 

第三百七十章 争抢
第371节第三百七十章 争抢
“差这么多?”
“当然差这么多……”张用诚面色不变,继续道:“在场各位,去年平均拿的赏银是一千到两千之间,各司把总以下到局副百总以上,一年总在百两以上。另外置装费,武器、战马,还有大人贴补的盐菜银子,你们猜就是多少?”
不消人接口,张用诚就直接道:“光是盐菜银子一项,一般的边军以一堡四百多人计,一年是一千两出头,我们一个局一年的盐菜银子是一万多两。嗯,五百来号人,一年就是吃这么多……你们可真够能吃的。”
众人尽皆绝倒,然后大笑起来。
当初舍人营一个局是一百二十五人,然后各局还有直属部门,四个局为一司,每司定额当然就超过五百人了,这和戚继光一个司才不到九百人的编制大为不同。
这也是为了方便骑兵编成,一个局就等于一个骑兵连,四个局等于两个骑兵中队,以四个骑兵中队可以编成一个骑兵团,也就是两个千总部,正好就是一个营……中外的兵力编制,其实在明朝到清季中叶之前,有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交战面阵的展开,队形的控制,战场上的微调等等,到明末时,还得加上火力的输出运用。一直到清,西方在火器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除了队列和输出之外,白刃格斗,士兵的训练,相辅相成,一直是渠道上升。
明军却是走了弯路,在惟功这里,预计肯定会把弯路给扳回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乖乖,真是厉害。”
“想不到我们光是吃就用这么多?”
“这还多?我倒觉得伙食银子还能再加一些,辽东这里比京城苦的多,在京城时,大家有假,时不时的回家还打打牙祭……不过老实说回家也吃的不老好,不过比在营里的菜色要丰富的多。”
一个司一年一万多两伙食费,这钱在九边任何一镇都骇人听闻,但其实细算起来,盐和菜,柴薪,都算在内,平均每个士兵一年是二十两的伙食费用,去除掉相关杂费用,也就是十来两的肉食摄入,按大明十斤猪肉一两八钱到二两的价格来计算,每个士兵一年的肉食一百斤上下,一百斤去除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一天的肉食也就很有限了。
这是最低标准,当然,猪肉几乎是最便宜的肉食,比牛羊肉要便宜的多,特别是明朝表面上还是禁止杀牛的,肉食的选择余地并不大,鸡肉倒是便宜,一只肥鸡才四分银子,四两银子够买一百只的,可是这年头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鸡都是散养的土鸡,营养价值和口感超棒,但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大规模购买。
很多穿越小说,上来就能保障士兵一天多少的肉食摄入,有时候是太想当然了。
舍人营以前的肉食保障,当然是仰赖京城这样特殊的存在。京师一年输入的羊就在几十万口之多,猪当然也是足够,只要有银子,可以大量供应,辽阳这样的地方,后勤方面的人已经开始挠头,四千多人,每人每天三两的肉食必须保证,这是训练的最低摄入标准,油,主食,肉,鸡蛋,缺一不可。没有这些,当年的舍人营和现在的辽阳镇的艰苦训练就无从谈起。但一下子这个镇城每天要提供这么多主副食品,就算粮食是朝廷拨给,但盐,油,鸡蛋,肉,都要购买,这会对辽阳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是全镇扩充到几万人的规模,估计辽阳镇的其它人就吃不上这些东西了。
三四十万的银子,换成别的军镇总兵,怕是能乐晕过去。纵是李成梁这样身家巨万的主,银子也不是好来的,李家有几万亩地,加上和蒙古人做走私贸易……就是把内地的好东西,比如茶叶,粮食,也卖一些药材和生铁一类的违禁物品,不从关口,直接与蒙古人走私贸易,这样当然就是一本万利,一年估计几十万银子能到手。李成梁到九十才死,李家的家财肯定在千万以上了,不过没有守住家业的人,辽东失陷,广宁都落入了建奴之手,土地家奴烟消云散,浮财也就有限的紧了。
别的军镇,蓟镇是朝廷包养,宣大也是重镇,延绥,固原,这些军镇,当地的卫所每年还要上交子粒银,地方贫苦,收入出息有限,粮食要外送,穷的鸟不拉屎,要是有这么一大笔银子拨过去,怕是乐的总兵官屁滚尿流。
但在辽阳镇来说,这银子真不够使。
“除了日常开销,每月需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外,军需局的报告上说的很清楚,头三月,最少要五万银子才够开发。”
张用诚看看周思进,笑道:“思进你自己说吧。”
如果说通事局是辽阳镇现在的大脑,那么原本的军技局和后勤局加起来,就是辽阳镇的肠胃。原本的军技和后勤两局合并,成为军需局,后勤保障,物资管理,赏银军饷发放,军械制造和维修,都在军需局下负责。
负责人是周思进,除了军需局外,负责军训局的周晋材,参谋局的陶希忠,军法局的钱文海,通事局张用诚,已经决定,这些主管,一律不必再兼领一司,而是专门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军事训练参谋业务细化后的必然之事,钱文海和周思进等人都很容易接受现在的角色,只有周晋材还有点想不通,他还是想带兵打仗,惟功已经答应他,等将来寻找到合适的替手,就给他一个营去带,现在只能委屈他当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