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皇帝。
这几年来,小皇帝因为功课不好被罚跪的次数很是不少,这也使得他被逼用功,在精修圣学的道路上,一路飞驰。
足足候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到几个戴着乌纱帽,穿着六品或七品文官补服的官员一脸满足的出来,见到惟功时,这些文官和他们的同伴一样的表现,都是一征。但紧接着,他们的眼神之中,都是露出十分犀利的目光出来。
“这孺子是何人?”
一个三十余岁的穿六品补服的文官颐指气使的用手指指过来,在指着惟功的同时,他的目光是高高在上的,似乎张惟功在他面前,就是一团可有可无的空气。
带惟功进来的小内使魏朝一直躬身站在殿门的石阶上,见这个文官问话,便低声答道:“李先生,这是英国公府过来伴皇爷练骑马的小哥儿。”
“怪不得,小小年纪还穿着五品补服,想来还是散骑常侍。”
李先生的语气十分不善,样子也十分可恶,鼻孔朝天的模样,怎么看都是别扭。说出来的话就更加可恶:“这么小年纪,英国公府硬塞进来做什么?他们府里大哥不是叫张惟贤,年纪比皇上还大两三岁,由他进来不是更何适更知道进退?无知孺子,黄口小儿也进来,实在是不成体统啊。”
“正是,再说骑马之事,随意叫一些会骑马的内臣教授便可以了。”
“皇上与内臣过多接近也总不好,听说现在宠一个姓栗的,咱们得空打听清楚了,再来劝谏皇上不迟。”
这几个官员,全部是翰林讲官,其实和小皇帝也是有师徒之谊,他们的身份,只要这一辈子不涉及到谋反大逆诸事,总归是一生平安无事,步步高升。
翰林身份,原本就是玉堂华选,是进士官员中的佼佼者,本朝规矩,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庶吉士又称为储相,进士及第之后能入选其中,未来最少也是尚书和九卿一级的身份。
这几位翰林官,原本就是天子骄子,现在又充任皇帝的讲官,只要皇帝不生病不朝会,每日相见,讲解经书,天生日久的相处下去,纵是天子也会有感情。
本朝故事,凡任皇太子讲官的翰林官,未来无不是大富大贵……眼前有现成的例子,张居正就是当年裕王,也就是后来隆庆皇帝在王府时的讲官!
有这双重身份,当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眼前的张惟功虽然是勋戚之后,不过五品武官的身份在这些翰林讲官面前……大约和街边的乞丐也差不多的感觉吧。
惟功是面无表情,他心中已经怒极,但大明现在确实是文贵武贱,漫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千户和都指挥的儿子,就算张元功认了他,他是大明未来的英国公,这些文官还是不会鸟他的……文武殊途,文在武上,这道理说不清楚的。
“算了,何必为难一个小孩子。我想,皇上身边无小事,阁老会关注的。”
一群杀气腾腾的讲官之中,倒也不乏理性者,说话的是一个中等个头的中年人,大约四十不到,长相平常,但眉宇间书卷气甚深,说话南人口音甚重,神态举止则是彬彬有礼,先前说话的众讲官和他一比,简直都是屠夫一般的粗鄙感觉。
“申大人说的极是。”
“我等静候消息最好。”
这申大人一说话,众官都是赞同,刚刚盛气凌人的李先生也是点头称是,但仍然是横了张惟功一眼之后才拂袖离开。
只有申先生维持了自己的君子风范,在路过惟功身前时,居然很和蔼的点了点头,这才跟随众人而去。
此时惟功才隐隐明白,大明的文贵武贱,文人轻视武夫,原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历史上大明皇帝接近和宠爱的内臣和武臣,毫无例外的被文官们冠以权阉和奸臣的标签,正德年间的什么八虎,还有江彬这个边将,种种谋叛形迹简直匪夷所思,适才这些文官瞪眼看向张惟功时,如果不是对方年纪过于幼小,恐怕很多莫须有的罪名就已经编排到他身上了!

第三十一章 加分
“张千户,请吧。”
魏朝额角上明显有几滴汗珠,虽说现在内相冯太监当家,外廷的文官等闲不来招惹内廷,不象是高胡子在位的隆庆年间,内廷里的人遇着文官简直是跟老鼠见猫一样……现在内廷算是有主心骨,不过文官们一样有老大,而且分成三六九等。
刚刚那几个讲官师傅,可万万不是魏朝这样的小内使能招惹的……
“有劳。”
经过刚刚的事,惟功心底对此事无所谓的态度反而是转变了……文艺一点来说,就是被人点燃了心中的一团火。
凭什么自己在英国公府被人白眼也罢了,出来还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衰样?
真真是大丈夫不可无权啊……
抱着这种异样心思,在进入文华殿的同时,惟功反而是变的郑重起来了。
“臣张惟功,叩见皇上。”
“罢了,你才这么大一点儿,行礼怪别扭的。”
大明的礼节可没有后来的大清那么讲究到变态的地步,最少在宫里,宫女都不需要行跪礼,象惟功这样年纪的小孩儿,礼节上就更不需太讲究。
皇帝大约也不大乐意见一个光头的小子郑重其事的给自己叩头,一见惟功跪下,万历皇帝便下口谕免礼了。
“臣谢皇上。”
惟功谢过,起身,站在对面金台之下五步开外的地方,眼观鼻,鼻观心,模样十分的端肃,恭谨。
“你小小人儿,还真的挺老成的嘛。”
万历比惟功大了三岁左右,说起话来就是老气横秋的,摆谱的厉害。
其实少年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哪怕是君皇,也是相同。越是少年,越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成熟,只是皇帝身边的人不是容易能到跟前的,太后要管,张先生要管,冯大伴更要管。挑来挑去,宫人都是三十以上四十左右的,模样也不能出挑,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也不能太小,要挑老成的。就算这样,只要听说小内使勾着皇帝游玩不务正业,太后知道了,必定拿去打死不论。
象惟功这样的比自己还小的,身份又是正经臣子的,还真是没有在万历跟前出现过。
“臣虽小,不论骑、射,均有可观之处,皇上若有需臣之处,臣当竭尽全力。”
“倒是听大伴说,你是在边塞长大,不曾走路就已经在马上了,所以才挑你来陪朕骑马来着,用人么,就要用其长才。”
惟功严肃,万历也是收了调笑的口吻,一本正经的说道。
其实面君之前,惟功已经想过自己该如何与皇帝相处了。
如果一味奉迎,甚至陪皇帝耍乐嬉闹,一时是会获得小皇帝的欢喜,但时间久了,皇帝也就拿自己当弄臣,小丑,甚至是倡优太监之流。
格调下去,想再往上升就难了!
而且,现在大明也不是小皇帝当家,自己奉迎了皇帝,传扬开去,不论冯保还是张居正,又或是他们身后的李太后,都能一句话就打发自己回家,既然如此,何必自轻自贱的去当一个弄臣呢?
倒是相处熟悉之后,倒也不必太拘泥,否则皇帝成天对着阁臣和翰林,自己再严肃万分,也就白费了能经常进宫的良机了。
此中的分寸,真的也是要费点心机来把握呢……
“今日朕心绪不佳,学骑之事,容后再说吧。”
惟功的态度使万历对他高看了几分,但皇帝也失了和惟功说笑的兴趣,再加上确实原本就有心事,于是万历说了一句之后,便又伏案皱眉了。
皇帝才十一岁,但已经较为成熟,甚至有几分人君的样子了。
“唉,这事该怎么办呢?”
万历呆了一会,愁眉苦脸的道:“李先生将这奏疏送来与朕看,显是要朕赦这赵参鲁无罪,先生的面子不能不顾,不过看这赵某人言词着实狂悖,语涉内臣,朕岂能轻易做这样的主张,真是叫朕烦死了。”
惟功在下头听的心思一动,他每天看史书兵书,可也不是死百~万小!说,身在英国公府,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每天看到朝廷的邸抄!
所谓邸抄,也就是通政司每天在宫中内阁抄写重要的政务,汇编之后,抄写了颁行天下。邸抄之上,最要紧的肯定是兵粮钱谷诸事,边关兵事和条鞭法等诸事肯定是头版头条,考成法等诸法也是重人关注的重点,要是有京察等考核官员的重要时刻,邸抄上更加火药味十足。
当时又没有新闻报纸,朝野之间,稍有智识身份的人想了解朝廷的动向和当权者的施政纲领,最要紧的消息来源就是官方发布的邸抄了。
邸抄之外,还有边关的塘报,各官府的行文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最为人喜欢的还是小道消息,在大明小道消息化身为各色妖书揭帖等形式,最为热闹的就是万历中期前后,妖书案成为明末三大案之一,就是小道消息和谣言的最高形式了。
现下万历肯定不知道自己执政中期的麻烦,更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