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策上将,所以我们就叫天策军呢?”
张中谋却已经将他落在一旁,道:“爹爹,莫再想那些虚文了。百姓都已经叫开了,我们便顺从他们吧。”
张毅看看自己的儿子,但张中谋却不再惧怕他的目光,很坚定地说道:“不管是什么称呼,只要百姓和士兵叫开了,不就行了么?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对外统一口径。只要千万人有个一统的名号,能产生一个凝聚力来,那就可以了。更何况,”他说道:“大将军,不——王爷,或者说元帅,他不用你所献的那些名号,也许就是因为他不想重新步入以往那种旧的局面,这些日子我陪伴着元帅,听了他的许多话以后,我有个模模糊糊的想法,或者元帅他,想要带领我们,开创一个全心的局面——而不止是像过去几百年那样的改朝换代。所以他宁愿用一个和您的想法中很不同的称呼,或许,将来我们能够体会到他这样做的深意。”
“王爷这样做的深意?”张毅有些不能理解儿子的想法,但却觉得,这一刻儿子比自己更能融入到当前的氛围中,更能融入到张迈的背影中去。
这一年,在凉州军民的拥护下,张迈决定建元天策,父老们衷心拥戴张迈为天策上将,军方称元帅,民间则称之为王,自兰州以至于宁远,对外皆称大唐天策军。
聚会当晚,张迈下令全城通宵不禁,任军民彻夜狂欢。
第二日飞骑四驰,将西北军民的决定告知全境以及邻国,薛复、杨易、郭洛先后上表称贺。
文书传到契丹,述律平道:“祸患已成,哼哼,天策上将,天策上将——他是要学李世民啊!既然是要学李世民,那多半就要当天可汗,既然要当天可汗,对漠北怕就不会放过。孩儿,你打算怎么料理他?”
耶律德光道:“卢龙和河东,刚刚都有文书传到。”他取出两封书信来,道:“母后读了之后,或许会对天下的局面有另一番的看法。”
同样的文书传到洛阳,李从珂看了冷笑道:“天策上将?他当自己是李世民么?为何不直接称天可汗算了!”
冯道说道:“陛下,张迈如今之功绩,称天策上将正合宜,若就称天可汗,那只会惹人笑话了。”
李从珂冷笑道:“你倒还替他说话!”
薛文遇道:“有唐一代,称天策上将者,除了李世民之外更无第二任,张迈这样狂妄,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四方君主,谁没有野心呢。”冯道:“契丹已经称皇,孟氏亦已称帝,而张迈只称天策上将,而不称帝,那就是他还有自知之明。他称天策军,那是要和我们有所区别,但仍然称大唐,那就显然是不想与我们彻底对立。至少,他还不敢与陛下并列,陛下,对么?”
李从珂的脾气缓和了些许,才道:“依你说怎地?”
冯道道:“张迈只患在手足,契丹之患在胸背,而国中之患……”李从珂的脸色变得沉重起来,冯道却还是继续说:“才是心腹之疾啊。因此老臣以为,手足之患可以慢养,而国家之治理却已经刻不容缓,还请陛下圣裁。”
李从珂道:“但张迈抗我圣旨,如今又自称王爵,朕若不加惩处,而是一味安抚,实在有损朕的龙威。”
冯道笑道:“那却容易,张迈如今虽然自称天策上将,又对外宣称是出于民授,然而终究未得他人之承认,他既已认陛下为兄,若陛下能够宽宏大量,赠予王爵,则三年之内,西北可无大患。”
李从珂道:“三年之后呢?”
冯道道:“只要陛下能够勤于政务,三年之后,国家必已安定,兵甲必已精足,那时候征不服讨不顺,还怕压不服一个小小的张迈?”
李从珂转怒为悦,笑道:“好吧,就再听宰相一次。”便命另外一个宰执刘煦拟旨,明日朝奏。
众大臣出得殿来,刘煦拉着冯道到偏僻处,道:“亲家,你可给我出了个难题了!这道圣旨你叫我怎么拟?那个张迈当日既不奉旨,你如何还能让陛下给他封王,我只怕他便是封王也不要,那时候岂不更落了陛下的面子?若有损国威,你我也都要吃罪!”
冯道笑道:“不怕,天策军的情况,我已颇有了解,他们其实是很急着要跟我们和解通商的。至于这圣旨,还不是咱们商量着办?放心,我有办法让张迈接受。”
“怎么办?”刘煦问。
冯道低声道:“圣旨副本存于三台者,仍用一个封字,亦以此告知四方,至于给张迈的正本,则改一字。”
“改什么字?”
冯道道:“将封字,改为赠字。张迈其实愿意退让,只是不愿意低头,用此赠字,再加上许他通商等条件,他就算不跪下领旨,至少不会拒绝。”
刘煦恍然大悟,笑道:“亲家,说到智谋,你终究胜我一筹!”说着便拱手而去。
冯道看着他的背影,再望望身后的宫殿,喃喃道:“智谋,智谋……儒生手无寸铁,在这个乱世,这点智谋又有多少用处?唉,能为百姓多谋一分平安,便是一分吧。”
(未完待续)
尾声
成都,天府之国。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对西北来说还是对西南来说都算是多事之秋,西北多了个张迈,以新兴之威一举统合安陇,声威震慑万里之外,西南则死了个割据雄主孟知祥。
孟知祥本是后唐派驻巴蜀的方面大臣,在后唐的变乱中割据自立,他正式称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真正掌握蜀中政权却已有多年。
当其时,中原纷扰,北方祸乱,唯有蜀中久安,孟知祥择良吏、除弊政、安流民,与百姓休养生息,就在李从珂穷得连给从龙兵将赏金的承诺都兑换不了时,巴蜀却在原本就厚实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近十年的平稳发展,整个西南粮丰米,百姓鼓腹讴歌,成都更是满城锦绣,遍地膏油。
可惜孟知祥没能享受到这份福分,在其最得意的岁月里忽然病逝,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儿子孟昶继立蜀国的皇位。
巴蜀有山川之隔,但与中原、湖广却广通消息,尤其西北更与兰州接壤,薛复并未收复兰州全境,他驻马于黄河边上,向东便是后唐,向南便入蜀境,因此天策军的动态,蜀国也相当关心。
孟昶是个才子的料,不过在顾命大臣赵季良与王处回的辅佐下却不得不收起一股少年心性,服丧期间披麻缟素,戒酒粗食,看起来却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说话的是宰相赵季良,他既是孟知祥好友,在孟知祥还未称帝时又长期担任起副手,孟知祥有什么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孟昶以十几岁的少年能够在这个乱世顺利登上帝位,也多亏了这个世叔兼老臣的鼎力支持。
“喜从何来?”孟昶问,对赵季良他还是有些怕的,尽管这位赵叔叔对自己还不错。
“启禀陛下,西北张氏崛起,长安不稳,洛阳震荡,成州守将以城池并军马内附于我,陛下继位之初,未出一兵一卒便开疆拓土,如此美事,岂非大喜?”
孟昶一听也喜道:“成州内附?那洛阳那边岂非要气疯了?”
赵季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另外一个顾命大臣王处回道:“成州内附,固是美事,但也要防李氏恼羞成怒,将气出在我们头上。我主新立,又兼年幼,万一李氏以此为借口兴兵南下,那时候美事只怕就要变成兵祸了。”
赵季良笑道:“不怕!自来陇右对长安的威胁远过巴蜀,既有张氏兴起,洛阳那边势必要将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对付张氏身上,纵然听说了成州有变,也断断不会贸然兴兵犯属的。再说,成州既已内附,往陇右的道路也就通了,若李氏真有犯蜀之心,那时候我们便向张氏派遣使者,约同夹击长安,平分关中,李从珂北有契丹大敌,内有心腹之患,断断不敢在这个时候同时与我们两家动手的。”
王处回这才放下心来,道:“赵相爷说的有理。不过就算李氏不派兵来伐,我们也该尽早派出使者,与张氏订交结谊。”
孟昶问道:“这个张迈我之前也曾听过,成都也流传有几段《安西唐军长征变文》,煞是好听。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真如变文中描述的一般英雄神武。”
赵季良笑了起来:“陛下,那变文所述,如何可信?我料这个张迈必是一西北胡儿,要么是党项,要么是吐蕃,要么是回纥,或者竟是杂种,以大唐为名,不过是自高身价罢了,最近他又驰报诸国,建号天策,自称天策上将——这显然蛮荒戎狄初学汉文闹出来的事情,若他真的传自汉文正统,哪里会立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号。”
孟昶道:“既然只是一个胡儿,那我们又何必主动去与他结交?”
王处回道:“那又不然,人家能驰报至我们关前,那就是向我们微微露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