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清水倒入锅内烧开,放入豆干煮沸一会儿之后,晾冷。取精盐掺清水搅匀,再把已晾冷的豆干置于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再投入豆干,煮半小时左右,取一块豆干,观察颜色。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如色、味欠佳,可继续烧煮,直至色香俱全,即为香干。
意趣小识
靖港香干|靖港香干历史悠久,在清朝年间靖港“秦玉太”香干就已闻名遐迩,后来,“秦玉太”香干改名为“闲太干子”。解放前靖港镇有十三家做香干的(其中李家、陈家的香干做得最好)。现在还有数家香干店,香干品质上乘,长沙等地的人都知道靖港香干好吃。
靖港香干按颜色分为黄、白、青干子,材料都一样,只是做法不同,味道不一样。黄、青干子多一道卤的程序,而白干子不需要卤。卤料不一样,使得卤出的干子分为黄、青两种。
靖港人做香干有优良的传统,解放前做香干的人,一般都入会,会员研究做香干的技术,并相互交流。大家学这门手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计较成本,只讲究质量和信誉。
攸县香干|“攸县小吃神州俏,香干血鸭剁辣椒”,在攸县小吃中居于首位的攸县香干,一直深受推崇。据《攸县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攸县香干就小有名气了,攸县城乡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皇图岭的香干,东乡的原坛酒,新市的麻鸭,网岭的麻饼糖,尝过之后永不忘。”现在攸县香干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品尝的人与日俱增。
第一部分 第8节:靖巷香干(5)
攸县香干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二:攸县的水质好,极少污染;攸县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做香干用水最重要,攸河上游的酒埠江,汇入了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矿泉水、皮佳洞过滤的阴河水和柏市的温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水质。
长沙“德”字香干|香干上面印有一个凸出的字,具有商标意义,这始于十九世纪,印字香干因此赢得信誉。
过去长沙有“德”字、“泰”字两种香干,均价廉物美,质量过硬,横切竖切无渣无孔,可谓“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德”字香干为俞德馨斋首创。俞德馨斋开设于长沙青石桥(即今解放路),是乾隆年间由浙江绍兴迁来长沙的一家小店。光绪年间,店家请名匠用24副黄杨木雕刻了1536个“德”字,每字一块,即每天生产1536块香干,每块售钱两枚。
当时有一首流行语:“青石桥,有干子,德馨斋的香干子。烂板钱,吃包子,留了青蚨买干子。”因为当时有两种制钱,一种平整完好的叫“青蚨”,一种凸凹不平的称为“烂板”。“烂板”可以用在茶馆买包子,但“德”字香干却不收“烂板”钱。
宁波楼茂记香干|香干是宁波人最常吃也很爱吃的一种豆制食品,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宁波楼茂记香干最为脍炙人口。
相传,楼氏最先开设的是一家豆腐作坊,做的是豆腐、豆芽、素鸡、千层、油豆腐、香干。有一年,楼茂记老板收留了一位病危的外埠老人,那老人在临死前,为感谢楼老板的恩德,把祖传的精制香干秘方传授给了他。楼老板按照秘方,果然制作出了色香味俱佳的香干,从此名声大振。
福建长汀豆腐干|“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是瞿秋白烈士在长汀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中的最后一句。瞿秋白对豆腐的赞语,与他在狱中常吃长汀豆腐有关系。
据《天禄识余》记载,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门下术士首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化学”食品。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
涵舍故事
千里香干救孙膑|“朱仙镇豆腐干”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两千多年前,著名军事家孙膑曾拜鬼谷子为师,与同门庞涓成为好友。后来,庞涓官拜魏惠王的大将,因为嫉贤妒能,设法把孙膑诓到魏国,挖其膝骨,并将其打入猪圈,欲使其永无翻身之日。
公道自在人心。在朱仙镇有个豆腐贩子王义,十分同情孙膑。他每天都要在猪圈边上放几块香干给孙膑吃,孙膑因此得以保命。后来,齐王赏识孙膑的才华,派出使臣买通了魏王手下,暗中救出孙膑。孙膑到了齐国之后,率领精兵,在马陵道大破魏军,庞涓被逼自杀。此可谓善恶终有报。
孙膑一刻不曾忘王义的大恩大德,遂将齐国的香干秘方传于王义。王义掌握了秘方,生意愈加红火,“朱仙镇豆腐干”也因此名声大噪。为了纪念孙膑,朱仙镇的百姓在镇西北修建了一座“孙子庙”。每逢初一、十五,镇上的豆腐贩子都要到“孙子庙”里焚香磕头,拜祭这位人人敬仰的孙老夫子。
第一部分 第9节:糍粑(1)
糍粑
正文
岁暮时分,镇上的馄饨铺都已经打烊了,唯一的小人书店也贴上了封条,街上乱跑的孩子越来越少,只有几只零散的鸡在巷子散步,光线在我的童年里越来越稀薄,这时候的南食店摆出了红红的鞭炮。
姨妈给土灶加上了一捆柴火,里面的芦苇秆子便噼噼啪啪地响了。我凑过去看热闹,额头被映得滚烫。妈妈在大锅里搅动着汤勺,她和姨妈大声说着话:“今年我们两家子在一起过,打牌就不缺脚了。再过半月守岁的时候,要崽伢子都穿好点,要把建刚的棉袄换掉。”
菜做好了,我去端汤,想不到瓷碗把我的手狠狠地烫了一下,我跳到一边拼命吹自己的手指头。妈妈在一旁看见了,叫我走开,自己麻利地端走了那只碗,看着她那轻松的表情和娴熟的动作,我觉得妈妈根本没有感觉到那只碗有多烫人。
晚饭我们吃湖藕炖排骨、辣椒炒腊肉,妈妈穿着红色纺绸棉袄,很好看,丝光随着她说话的节奏一闪一闪。我在桌子下用脚踢着表哥,她们的话我听得不是太清楚,好像讨论过年将要发生的事情。小镇的新年比不得城市里的烟花耀眼,但总有不一样的玩乐。比如,二表哥很会放鞭炮,特别是冲天炮,他从来不怕冲天炮烧了他的手,敢用它瞄准任何东西发射,当然是背着大人进行的。我清楚记得,有一次他用冲天炮击中了田里一只在找食的黄狗,狗一声惨叫之后开始仓皇逃窜,我身上都笑出了汗。
我开始期盼过年的大仪仗,尤其是鞭炮和压岁钱。那用红纸包着的钱去年有一块之多,今年很有可能是两块;还有耍龙灯,那些耍龙灯的都扎着威武的腰带,嘿嘿呵呵地大喊一阵,然后管人家要上几块糍粑就走;至于鞭炮呢,我希望是一挂千字鞭。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生病了,只有在窗口看其他小朋友玩的份,自己什么都没有玩上。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发着烧,哥哥拿着两分钱到小卖部买了一包姜,对我说,只要吃了姜,多穿几件衣服,蒙头大睡,病就会好。结果等妈妈回来,生姜使我的体温直接升到了四十度,都能烤爆米花了。那个时候我还在城里,并不知道乡下过年有这么好玩。
第一部分 第10节:糍粑(2)
二表哥抢了好大一块骨头在碗里,他说:“建刚,晚上敢和我出去不?”
姨妈马上敲了一下他的手:“晚上莫带他乱跑咯,他前年过年就发烧了。”
二表哥说:“你不晓得,五舅家说今天晚上打糍粑,几个哥哥都去帮忙,我带建刚去看看,看不得啊?”
糍粑么?我想起来了,手冷的时候喜欢在炭火上烤糍粑,烤糍粑的时候冻疮就不会痒了。糍粑里面塞上腊八豆,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我心中好奇,这个打糍粑不晓得是怎么个打法?
我就说:“我要去嘞。”
妈妈咕嘟又喝下一小口汤,没有说什么。姨妈说穿多点就可以去,她起身从大柜里取出一支手电筒,掼到了二表哥的怀里,然后拿出一条围巾,说把建刚包扎实了。
出发
外面寒气好大,还起了一点点薄雾,我们钻出巷子,看到田埂像一条黑色的长蛇钻到黑夜尽头,不知道我们到底要走多远。二表哥的手电筒一晃一晃,照到了好多草窝子,还有蛤蟆洞,表哥探了探脚,说:“建刚,你们城里伢子不晓得走夜路,在乡里有月亮的时候,你在田上就要捡黑的走,黑的地方没有水,亮的就是水,你走亮的就踩到水坑了。”我说:“我反正跟着你走,你不带我晚上就不出去。”说着说着,二表哥走得快了起来,一脚绊到一个草窝子,他骂了一声,踉跄了一下,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