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彩色的情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山匆忙一游,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上山、下山没有坐一次索道,对于我的毅力和身体都是一次考验。然而,黄山之行也给我留下有遗憾,我想,这些遗憾也许会变为一种愿望,促使我某年、某日再度来攀登黄山。
峨眉山
“到峨眉山学法。”幼时大人们的一句戏谑之语,使我的心灵早已感悟到峨眉山的神秘与雄奇。直到丁亥年七月有幸登上峨眉山,才体会到了“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的峨眉雄姿。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道道山岭巍峨雄秀,百里可睹,凝青聚翠,生机勃勃。寺庙隐于林荫深处,让人产生“朝梵林未曙,夜祥山更寂”之感。
何谓“峨眉”,一说是因山高谓之峨,秀谓之眉;二说是大峨与二峨两山相对,远望如蛾眉,蛾又作峨,故称峨眉。另一种说法是在峨眉山顶上,三峰排列,仰望似螓首峨眉。
早在秦汉时期,山上就有方士隐居。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开始在峨眉山上传教,声名日益显赫。其时,佛道之争在山上也愈演愈烈。明末清初,道教开始衰落,一些道观更改为寺,遍山菩萨金相。人事有兴衰,山川有沧桑。民国年间,寺庙或跨或焚或并或迁,全山170余座寺庙只剩73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寺庙逐步恢复,还新建了部分亭、台、阁、榭,整修了游山磴道。
清晨,我们一行乘上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道上,透过车窗举目远望,花草、竹丛、幽谷、岩坎及行云流雾眨眼滑过,给人天空飞行之感。至雷洞坪已近10时,阳光穿透云雾照在我们身上,山壑里、树梢上却仍然挂着丝丝雾霭,袭来阵阵寒意。
一路登攀,每至高处,我都回头张望,只见重峦叠嶂,千岭万壑,佳木繁茂,道路迂回,林竹葱郁。每至谷底,又见溪涧两岸的岩壁上,怪石嶙峋,七色掺杂,形如叠彩,时而有几道飞泉从岩隙喷出,犹如飞龙奔向深潭。潭深水碧,再加上青山倒影,倍显几分清幽。
写峨眉山不得不提武术。随着金庸小说的风靡,峨眉山武术更为世人知晓。唐宋时期,峨眉山佛道并存,诸多云游来山的武僧武道互相切磋武艺,彼此取长补短,逐渐形成独特的峨眉派武术。清代龙神岗积盖和尚创新的“乌龙拳”,神灯长老和清虚道人合创的“子午门武术”,还有清音阁李真大师创新的“峨眉剑”,更是名闻遐迩,使峨眉与少林、武当鼎立而三。
听着导游如数家珍的解说,观赏磴道两旁浓密的树木、活泼的仙山灵猴,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接引殿。殿内浓荫匝地,颇显幽深,殿中供着金碧辉煌壮丽宏伟的接引佛像,中为正身,左右两侧是报身应身。让我想起“因果报应”一词。“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我恭敬地立于佛像前,虔诚膜拜。
走过一段磴道,拐了几个弯,我们眼前豁然一亮。一座闪耀金色祥光的六面金顶观世音佛像映入眼帘。
金顶上是个小平原,海拔3077米。极目远眺,原野空阔,沃地千里,万象排空,气势磅礴,八方空寂,大千世界尽呈眼底,令人顿感心怀开朗,神驰气壮;低头鸟瞰,千山万岭起伏如浪,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像轻柔素丝飘带,银光闪耀。纵目远望,大雪山、瓦屋山、贡嘎山巍然直立云表,蔚为壮观。
金顶素来以佛光、日出、云海、圣灯等四大奇特自然景象闻名。因受特定的自然时限,我们没有看到佛光与圣灯,只见天边起伏的红云,有如波涛滚滚汹涛澎湃的大海,耀眼的红日已经给远处群山披上了金色霞装。时而拂来阵阵清风,云腾雾涌,狂涛漫卷,给人如临仙界之感。
从金顶去卧云庵的路上,右边是高700余米的舍身崖。据说几乎每年都有人在此为情殉身。我探头往下一望,一片灰白,云封雾锁。人言谷底是人迹罕至的神秘之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峨眉县相关部门探查得知,从岩谷至岩顶有四道岩层,竹木茂盛,山羊鹿子獐子等野兽出没。云开雾散后,山明谷静,空翠流溢,恍如桃源一般,沟间乱石林立,山泉流泻,无数水帘在阳光中幻化成万道彩虹,甚为奇丽。遗憾的是一些舍身跳岩者和动物的白骨随处可见,阴谷的积水异常秽腥。谷底草丛中不同于一般体形的萤火虫,尾部发出小指大的光团,有人猜测那飞舞的“圣灯”是这些昆虫们的杰作。我想,无论从殉情者对情爱的忠贞不渝,还是从祈望在峨眉一步登仙的角度来说,都是对佛教对美好大自然的亵渎。
我想,这其中所蕴含的禅机与武术的创新之窍,该是峨眉的深奥之法,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感悟,在人生的旅途中去扪心自问,该以怎样的德行去校正自己的行为法则呢?
玉龙雪山
坐在车上,视野由近地向远方慢慢的伸展,从花草的大至轮廓,直到连在一片的模糊,渐渐扫过草甸,落在天的尽头。开阔的天地,湿润的空气,给我一种独特的感受,就像只身投入了春天的怀抱,那种温暖又温馨的快意,让人感染着、兴奋着。湛蓝的天空,离着我好近,举手可指。几丝白云在高耸的山尖上轻轻滑过,漫过山角再缓缓铺开,像阿黑哥的白腰带,柔软地飘坠着,怱前怱后在马铃声中顺着垂腰的发丝,轻轻散开,变幻为织布机上的白丝。山云映祔下的荫荫草场,又恰似少女洗浴的仙池,碧翠欲滴,几朵不知名的小红花,点缀在无尽的草地上,给单色的绿几分恣色。
拉幵车窗,新鲜的空气夹杂着高原特有的纯正草甸清香,朴鼻而来。憋足了气,长长吸一口,欲望的快感很快传开,到最敏处。脑海中,满是绿色。人的思维也好像快了许多。车在蜿蜒的山道上开了很久,越往山里走,绿和蓝就好像平分了天地。府视山下,杂夹在其中的河流,从天的尽头穿越而来,东缠一块,西拥一地,两相而对分不清了你我。我看着,想着,伴随着汽车有节奏的轰鸣,竟然迷迷糊糊沉睡了过去。梦到了天仙下凡,在草绿色的浴池中戏嘻,柔软的胴体好似西洋画中的圣女。草地很柔,小草很柔,在风中摇摇摆摆,草甸很大,整眼看过去,满是绿。
车行不足三个小时,我来到了玉龙雪山角下的一处从高向低呈莲花座重重叠叠的钟乳石的河谷前,车未停稳,哗哗的流水声就不绝于耳,低沉又透着明亮。在宁静的山谷中,格外使人精神一振。欢跃地跳下车,走过白色的石阶石路,沿着淙淙的水声,眼前一下子开阔了起来,顿有一种世外桃园的亲切感。刚才在车上被马达喧吵,闹的颇不宁静的心,一下子,静到了与这潺潺流水溶为一体。远处水是蓝的,天是蓝的。不远处水是白的,而近处则是说不清的色儿,只是可以从流动着的水的上面,看到水中的石子的颜色。天很纯很纯,水很纯很洁,似一对情人相拥分不清彼此,贴得真紧,所有的……。天是爽朗的,好高好阔也好蓝,水是欢笑的,好清好柔也好甜,我又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田田的叶子。我又想起了-------。站在河床边,人都会痴的,如果不是人的吵闹,我的思绪怕是会永远停留在这里。走完石阶小路,踩上青草,淌过湿润的地,人就站在了这段河的中间,这才发现,右边的蓝色是潭,深潭荫荫漾漾,是水太深。左边太静太清是滩,水能见底。中间翻白的是水冲撞钟乳石激起的水花。抬头向河谷对岸望去,参天敝日的大树下,一尊突兀的大黑石,好像是单腿脆地,在渴望,又像是双手托着下巴,在思索,更像是痛苦的期盼。
欢笑打破了遐想。儿牵来耗牛,骑上去,淌过河道,来到大黑石的正面,陡然发现,那石更像是失意的汉子,落魄的书生。石前一坑,随着河水波涌,坑内时满时浅,真像是酒杯,只不过是伤心的酒,永远也喝不完,真有点”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悲概,于是有善于创造性思维的人便寓予了它丰富的情感。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夫妇住在这里,自食其力,日子也还过的去,一天,怱爆惊雷,灯红酒绿的世界来了,妖艳的仙女来了,男人走了,留下孤独的女人,在这里守着,在日头东西轮回中苦守,一世又一世。于是,有人之说,那是’貞女石,。和中国貞女碑坊古希腊古罗马的圣女庙差不多。说它是貞女,不过是中国男人占统治地位时,为自己的虚伪找的借口。由此看来,许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在这点文化心理上,内涵是大同小异的。但,在我看来,这黑石更像是法国罗丹的”沉思者”,思考人生,幸福,生命,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