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因为是医生-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清除,肾衰不缓解;动手术,风险极大,甚至会出血不止死亡。毕竟,在十几二十年前,光是血友病这三个字就足以让外科医生们闻而却步。

亚历山大大叔问完结果回来了,他满脸的沮丧:“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我们还需要抽一次血,做正常血浆纠正试验,检测凝血因子活性鉴别血友病类型,再配血准备输注新鲜血浆,改善凝血异常。”

外科总值班也出现了,他一听说我们怀疑是血友病引起的腹腔内出血,立刻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兄弟,血友病啊,这个情况下我们没法动手术。”

“还没定性,现在只是怀疑。”沈一帆瞟了他一眼。

“八九不离十了吧?APTT都这么高了。”

“APTT延长的原因有很多,血友病只是其中的一种。其他常见的原因还有——”眼见着沈一帆就要高谈阔论了,我打断了他:“如果我们把凝血功能纠正到正常,就可以上手术了吧?”

“除了凝血异常,别忘了还有肾衰,病人会酸中毒、高钾……总之,内环境不稳定,手术也会不稳定,这点你们内科比我们更清楚。”

“内环境不稳定就不手术,但不手术解决肾后性梗阻,肾衰就无法纠正,内环境就难以稳定,这是个死循环啊。”我有些懊恼,瞪大眼睛看着外科总值班。

“先透析吧。”

“透析?!病人现在没有透析通路,需要在大血管里放置粗三腔深静脉导管,这出血风险也是相当大的。”这家伙,居然把烫手的山芋塞给了内科。

“怎么着也好过外科手术的风险吧。等凝血异常纠正了,内环境稳定了,我们自然会安排手术的。”外科总值班耸了耸肩,露出一副令人讨厌的爱莫能助的表情。

我们和外科总值班的私交甚好,但在工作时,内外科打交道,讨论起学术问题或治疗方案时,争个面红耳赤的现象并不少见,大家都在为病人想着、做着,都在试图挑战对方的底线,试图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直到成为高年资主治医生时才有所改观,那时的大家都彻底超过了把冲动和灵感错以为决策的年纪,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能耐,更希望用对方的想法弥补自己的不足,终于在礼节上、学术上都相敬如宾。

此时最难熬的恐怕要数病人家属,他们显然对我们口中不断蹦出来的医学术语感到陌生,但多少也能体会出他们孩子的病很重,而且很难治,他们脸上的表情夹杂着茫然和不安,试图了解却又渐行渐远。爷爷从口袋里掏出烟,含在嘴里,随即被抢救室的护士请出了屋,他蹲在急诊大门外的过道,点燃了烟。

亚历山大大叔宽慰在抢救室里愣着不动的其他家属:“别着急,一会儿我详细告诉你们小伙子的情况。”随即又抬眼对我们说:“几位总值班先各自忙去吧,化验结果回来后我告诉你们,如果真是血友病,你们帮忙看看肾内科或者血液科有没有空床。”

就此别过。我和沈一帆都有些揪心。

“摆在小沈面前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

“如果真是血友病,需要花一大笔钱输注凝血因子,但看上去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很一般……唉。”

谁说不是呢?就拿比较常见的血友病A来说,即便是轻型的,病人体内的凝血因子Ⅷ也仅有正常人水平的6~30%,而要进行开腹这样的大手术,或者在大血管里安置透析管路,通常在术前需要大量输注凝血因子Ⅷ,使血液中Ⅷ因子浓度达到正常人的60~120%,由于Ⅷ因子的半衰期很短,每8~12小时需要补充一次维持剂量,等熬过了手术,头4天Ⅷ因子浓度需要维持在60%以上,再接下来的4天需要维持在40%以上。这样算下来,光是输注凝血因子,就要花费好几万。

上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忙碌的间歇,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沈蜷成一团的身影和他爷爷蹲在墙角默默吸烟的样子,我试图让自己忙一点,再忙一点,用忙碌来赶走心中的那份担心和疑虑,然而,每当值班手机响起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亚历山大大叔来告诉我小沈的化验结果了!

当值班手机第三次响起时,亚历山大大叔告诉我:血友病A,凝血Ⅷ因子活性只有4%。

“小伙子血钾5。8mmolL,血气pH值7。18,我们采用药物降钾和纠正酸中毒了,但持续无尿,麻烦和肾内科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安排透析吧。”

“输凝血因子,透析,然后手术,这需要好大一笔费用,家里人能接受吗?”

“家里人正想办法凑钱呢。嘿,院里不刚给急诊一笔救济基金吗,我给他们家申请了两万先垫着,小伙子这么年轻,家里又都是老实人,你说不救这种人救谁啊?”

“真有你的,看你这件事做得这么漂亮,以后我们再多收些急诊病人住院。”

“那先谢过了,你看看,我们急诊压力这么大……”

我脚步轻松了不少,觉得亚历山大大叔的唠叨其实蛮可爱的,一路听着,就到了血液透析中心。

肾内科主任的办公室就设在血透中心的里面,安排血友病病人透析这种非常规的事情,最好还是要事先让主任知道。

“请进。”敲门后传来一声清脆的女中音,你一定想不到嗓音的主人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山东女子。

肾内科的李慧雅主任身高近1米8,双腿修长,年轻时一定是位运动健将,头发很长,据说是齐腰,但工作时总是盘在头顶,圆珠笔当作发簪在发丛中穿过,别有一番干净利落。

我描述了一番小沈的不幸,又带着不满抱怨了几句外科的不给力。

李慧雅主任在一旁静静地听。

“说完了?”

“嗯。”

“前半段说得很清楚,后面你说外科怎么就不给力了?”

“一句话就把风险甩给了内科,其实如果在凝血纠正后,再用些药物纠正酸中毒和高钾,马上安排手术也未尝不可。”

“如果你是手术医生,你是愿意接一台急诊手术,还是一台择期手术呢?”

“嗯……应该是后者吧。”我有些语塞,也有些顿悟。

“为什么呢?”

“前者有太多未知数,而后者的情况摸得比较透彻,即使有突发事件,防范措施也能做得比较充分。”

“外科是一门刀尖上跳舞的艺术,如果有可能,内科应该协助他们充分准备好舞谱,而不是把他们逼上刀尖。”

“但给血友病病人做深静脉穿刺,还有透析,哪一个不是高风险啊?”

“但毕竟可防可控,深静脉穿刺时先用超声定位,找个经验丰富的高手操作,透析时避免使用抗凝血药,都是解决方案。等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就该‘逼’外科医生尽快出手了。在这场与疾病的战役中,我们的角色是个守望者,和病人一起守望,也只有守住了才有希望。”

我有所触动,沉默了几秒:“嗯,我想我们会当好这个守望者的。”

回到抢救室的时候,小沈已经用过镇痛药,正神情安详地躺在床上闭目休息,亚历山大大叔在床旁盯着吊瓶中的凝血因子Ⅷ一滴一滴地流进小沈的身体,神情庄严肃穆,让人想起胡夫金字塔边上守望远方的狮身人面像。

我对这位急诊科里的守望者做了一个“V”的手势:“输完凝血因子后,准备深静脉穿刺,留置透析通路。”

亚历山大大叔同样对我回了一个“V”的手势。

超声定位,仔细分辨好动脉和静脉,局部麻醉,放置穿刺针,亚历山大大叔亲自操刀,熟练地一针见血,接下来的动作也行云流水:穿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安置粗三腔导管,缝针固定,贴上敷料。

同样的医学操作,看有的人做起来是一种享受,看有的人做则是一种折磨。但每个高手都是从最初的菜鸟成长起来的。

一切准备妥当,我们把小沈送往透析室。小沈依然在病床上安静地躺着,我们在路上的动作尽量轻柔,害怕不小心发出的声响或病床的震动破坏了这份安详。他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刚才深静脉穿刺时亚历山大大叔的麻药给得很足,筷子般粗细的粗三腔导管放入身体时,他也只是微微挑了一下眉间——当然,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代谢性酸中毒时的“发蔫状态”。但不管怎么样,小沈,你会渐渐好起来的,我们,还有其他的医生护士,都在守望着你。

两位年轻的家属帮忙推着病床,那位爷爷虽已年迈,但身体还算硬朗,拄着根拐杖一路跟着我们,有家属想搀他一把,他一挥拐杖拒绝了,眼睛紧盯着躺在病床上的孙子。

到了透析室门口,做好交接,我们重新检查一番小沈深静脉置管的部位:敷料清洁干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