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焕沸怨ㄔて谑艿狡缡雍颓狻U庖皇率档拇嬖冢⒉灰孕略屡杀旧砭烤褂卸嗌偃醯阄卸现谰荨P熘灸κ钦庖慌衫砺鄣淖钪沂档氖导撸缰熳郧逅档模τ凇ㄌ逯频氖淙胗胧匝椤ǎ摇ㄋ⑹缘奶逯谱疃唷á佟
新诗自五四起始,到新月派的锐意〃创格〃,这个过程体现新诗开始成熟地把目光转向诗艺的探求。陈梦家讲的〃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②,正是这种探求的理论概括。也许就是从徐志摩开始,诗人们把情感的反复吟咏当作了一种合理的正常的追求,而不再把叙述和说明当作基本的和唯一的目的。徐志摩的一些名篇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苏苏》、《再不见雷峰》、《半夜深巷琵琶》等,都追求把活泼的情绪纳入一个严谨的框架,以有变化的复沓来获得音乐的效果。
他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曾经受到茅盾的批评③。茅盾讲:〃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点儿。〃这首诗以单纯的复沓展现不定的绵延意绪,若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作内容的考察,则确乎是〃很少很少〃的。但对于一种凄迷的、徬徨的心绪的抒写,这种〃回肠荡气〃的回环往复,却体现了一种新的诗美价值——这一价值是不以说了多少内容为衡量之标准的。该诗共有六节,每节均四行,其中两行是完全相同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而正是此种重复才产生了回肠荡气的
音乐效果。又如《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①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②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
③茅盾:《徐志摩论》。
格式是单纯的,诗句也是单纯的,但自定的诗格中却繁衍出丰富的节律变化。着意的复沓,大部相同中微小的变异,造出既繁富又单纯的综合美感;通过有规律的变化,把寻求理想的艰难行旅写得极其动人——寻找明星的追求者的最后的殒身,终以乐观调子完成悲哀的美。
徐志摩的复杂而认真的实践,造出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一方面,他的确是〃纯艺术〃的忠实实行者,说他的趣味有点贵族化实在并不过分。他的诗歌本质只要举如同《沙扬娜拉一首》那样的诗,便足以说明一切。我们从他的那些精心结构的典雅的艺术建筑中,看到的是《残诗》那样一点也不〃残〃的艺术完整性。在那里,几乎每一个音节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后安放在最妥切的位置上的。最奇异的现象是它能以纯粹的口语,展示那种失去锦衣玉食的没落的哀叹;那种无可奈何的眷恋,被极完美的音韵包裹起来,而且闪闪发光。
徐志摩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存在就是一个矛盾杂糅的奇迹。一方面,他拥有五光十色的巴黎,剑桥河上的灯影波光,与世界上最有文化的高贵的先生女士的交往。他的诗也充满了那种豪华富贵的天上的情调:
她是睡着了——
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
她入梦境了——
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
她是眠熟了——
润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
她在梦乡了——
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
——《她是睡着了》
另一方面,他又有《叫化活该》那样对社会最卑微者的同情。在此类诗篇中,他可以非常出色地把〃最卑贱〃的语言镶嵌在他那依然完好的艺术框架之中,如——
行善的大姑,修好的爷,
西北风尖刀似的猛刺着他的脸,
赏给我一点你们吃剩的油水吧!
一团模糊的黑影,挨紧在大门边。
他用〃硖石土白〃写成的《一条金色的光痕》,也是这样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奇妙的〃土洋结合〃的艺术精品。这种汇聚矛盾于一体的完美纯净的境界,在五四以后的诗人中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以一个从里到外都十分布尔乔亚化的诗人,自愿〃降格〃写《庐山石工歌》那样堪称作典型的〃下里巴人〃的〃唉浩〃之歌。一九二五年三月徐志摩赴苏联访问途经西伯利亚,写信给《晨报副刊》刘勉己说该诗的写作:〃住庐山一个半月,差不多每天都听着那石工的喊声,一时缓,一时急,一时断,一时续,一时高,一时低,尤其是在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是痛苦人间的呼吁,还是你听着自己灵魂里的悲声?〃①这首《庐山石工歌》内容空泛、艺术平庸,诚如周良沛说的:〃作者写的附记比原诗还有意思。〃②但徐志摩写这首诗时心中回响着〃表现俄国民族伟大沉默的悲哀〃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动人号子声,他无疑受到了感动。它让我们窥见徐志摩徬徨于夜路中的火光。
①徐志摩《庐山石工歌》附录《致刘勉己函》。
②周良沛:《徐志摩诗集·编后》。
他保举自己作情人
徐志摩的爱情诗为他的诗名争得了很大的荣誉,但这类爱情诗又使他遭到更大的误解。艾青说他〃擅长的是爱情诗〃,〃他在女性面前显得特别饶舌〃(《中国新诗六十年》),就体现了批判的意向。徐志摩江南才子型的温情在他的爱情诗中有鲜明的展示。这些诗确有真实生活写照的成分。但对此理解若是过实了,难免要产生误差。好在人们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警觉。朱自清说:〃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实生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①茅盾讲:〃我以为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来当作单纯的情诗看的;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②这些评论都精辟地指出了徐志摩的〃假想〃的恋爱。这种发现对于揭示徐志摩作为一位重要诗人的奥秘有重大的价值。
①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②茅盾:《徐志摩论》。
徐志摩的诗风受英国诗的影响很大。卞之琳对此作过精确的说明:〃尽管徐志摩在身体上、思想上、感情上,好动不好静,海内外奔波'云游',但是一落到英国、英国的十九世纪浪漫派诗境,他的思想感情发而为诗,就从没有能超出这个笼子。〃〃尽管听说徐志摩也译过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的自由体诗,也译过法国象征派先驱波德莱的《死尸》,尽管他还对年轻人讲过未来派,他的诗思、诗艺几乎没有越出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①
徐志摩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思想苏醒的时代,人的个性意识终于挣脱了封建思想桎梏而获得解放。这时,英国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清远超脱,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的宣泄,自然地触动了青年徐志摩的诗心,从而成为他的浪漫诗情的母体。
徐志摩吸收和承继了英国浪漫派的诗歌艺术,为自己树立了理想目标。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徐志摩,他为自己确定的人生信仰而不竭地歌唱:〃这不是完全放弃希翼,宇宙还得往下延……为维护这思想的尊严,诗人他不敢怠惰。〃(《哈代》)胡适认为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的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②在很大程度上,徐志摩诗中的恋爱,指的是这种对于单纯的信仰即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它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我有一个恋爱》
①卡之琳:《徐志摩诗重读志感》。
②胡适:《追忆志摩》,载《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
矛盾而复杂的徐志摩,他的执着的爱情的追求是远离了人间的天上。他的理想是单纯的、非现实的。但单纯到了到处受到人世烦扰的碰撞以至于毁灭,他于是失望。胡适说:〃这个现实世界太复杂了,他的单纯的信仰禁不起这个现实世界的摧毁……〃①这就是他的许多诗篇夸饰自己痛苦的原因。徐志摩完全继承了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学观念。他确认此岸世界,讴歌自然界神秘的美。他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美化自己憧憬的爱情。徐志摩以欢乐意识为轴心奠定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诗歌基础。
许多论者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他的诗中活动着的乐观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