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诚信”是做人之本,“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守时”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这三个方面都做好了,自然就会促成了其他许多的好习惯。
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相当强,此时不塑更待何时。
说诚信
诚信,这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凸显出来的对人的基本要求。毫不隐讳地说,今天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提倡、落实诚信,恰恰是因为社会上违背诚信原则的人和事太多了,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孩子们。
三、把握人生,从习惯入手(2)
表现一:撒谎。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把撒谎看作天大的耻辱,可是今天我却发现孩子们撒谎已经具有了普遍性。有些家长承认孩子染上了这种恶习并十分头疼,曾经就有一位妈妈为自己女儿的谎话张口就来而找我咨询,探究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也有不少家长过分轻信孩子的谎言而坚信自己孩子的“诚实”。
表现二:考试作弊。这是目前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最为盛行的不诚信的表现。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作弊人数有增无减,作弊手段日益高超,中、小学生们偷看邻桌一眼,夹带个把小纸条,纯属小儿科,孩子们几乎已经没有了内疚感。
表现三:涂改成绩。改分是现在中、小学生惯用的伎俩,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糊弄家长,试卷发下来,或期末成绩册要带回家了,采取各种手段把不好的分数提高个10分、8分的,让家长高兴,起码不至于挨骂。至于让家长戳穿或老师发现,到时候再想办法敷衍,反正是过一时算一时,顾不了那么多。二是欺骗老师,每次考试老师批改完的试卷发下去,总会有人在错题上做手脚,然后要求老师给改分,哪怕是能加上1分,能凑个及格,也要去做。
(www。。)好看的txt电子书
表现四:在时间上打折扣,钻空子。下午4点多钟放学了,6、7点钟才回家,明明是上网吧玩游戏去了,回家告诉父母老师补课了。就在前不久,我带领初三年级学生参加体育中考,乘坐大轿车把学生送回学校的时间是中午11点40分,到下午4点多钟一女生家长打电话找我,询问下午学校有没有补课,孩子到现在未归。我亦愕然,知道事情不妙。到晚上8点多钟回家,那位学生编了一通谎言,家长深信不疑,反过来打电话安慰我:“关老师,您放心吧,没事,我都问清楚了,是七八个女生在一起。”我心中不免可怜这位家长,女儿是约了一个男生单独行动,却轻易骗过了为她揪心了一下午的妈妈。
孩子们的不诚实确实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了,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识,再高的学历,将来也不会被社会所接纳,甚至有可能自毁前程。其实据我了解,家长们对这种种现象深恶痛绝,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弄不明白孩子们怎么沾染上的这些坏毛病。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我的看法是:一、跟大人学来的,二、环境逼出来的(当然我不否认还有其他原因,但这两点我有根有据)。
我的一个学生说话嘴巴不干净,总带脏字。老师要求并帮助他改,他理直气壮地说:“您先把我爸管好了,我就改。”看看,家长在和孩子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孩子的错肯定是从家长那儿模仿来的,在宽容大人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去要求孩子?情同此理,今天我们成年人的不诚信作为远比孩子们严重得多,且不说这种榜样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有些家长确实是“教唆”孩子违背诚信,自己却浑然不知。例如,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经常迟到的学生,拿着家长的说明或者假条到校,迟到理由往往是:今天早晨突然头晕,或头疼,或肚子疼等等。学生迟到一般也就晚到个四五分钟,凭直觉老师就能判断出它的真实性:大多数都是起晚了,家长怕孩子挨批评,于是写一张假假条,替孩子撒个谎。更有甚者,我刚刚送走的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初一、初二两学年无数次迟到,为此班主任没少做工作,因为他直接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不曾想孩子道出的实情是:妈妈为了让他多睡会儿,每天把闹钟拨慢15分钟,先“好心”地欺骗了孩子,再找各种借口欺骗老师。还有的家长为孩子不完成作业写假条,为不参加集体活动写假条,和孩子一起编造谎言应对老师。
今年五一有7天长假,我为初一年级同学设计了一项活动,叫作“自立,我能行”。要求每个同学用50元钱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我的要求很具体,从采购开始,到自己动手做,米饭、肉炒豆角、素炒土豆丝、西红柿汤,由家长指导,但不能动手帮忙,然后家长负责按项目计时打分,学生自己记录下操作过程。这本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但把预先发下的表格收上来一看,我的感觉是尴尬、失望、悲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按要求去做,只是家长在表格上画了个√,然后每一项都打了20分(满分)。我的一片良苦用心被家长糟蹋了。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事小,家长这种善意的欺骗,不是在教坏孩子吗?我不想指责家长,只是想提醒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尽管这个“人”只不过是个孩子。
2004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临近尾声时,柳州铁路公安处民警杨顺德的女儿杨桢贞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把握人生,从习惯入手(3)
“对于我,爸爸曾满怀愧疚地说过,多年来他只忙于工作,为我付出的太少太少。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我真的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伴随着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我在家养成了长时间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学习的习惯,是因为身旁的爸爸那股专注的读书写字的劲儿,让我不好意思开小差;一进高中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通过不懈努力被较早地批准为学生党员,是因为从小受到爸爸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我在大学里勤工俭学,去年圣诞节把攒下的第一笔家教收入500元寄回了家,是因为从小就对自己许诺要做个像爸爸那样孝顺的孩子。如果说我对爸爸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他能好好保重身体,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爸爸的健康和快乐。”
这一期节目的题目是《谁能把孩子带出网吧》,我没有从头看,但是最后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位杨警官在为他人的孩子忙碌时,好像忽视了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实际上他的行为,他的以身作则是最高层次的教育。
另外,作为老师,我们认为孩子在上学期间迟到、缺作业等等行为属于正常范围内的过错,家长如果不为孩子作伪证,就让老师批评,甚至惩罚了他,让他为自己的过错付出点代价,未必就是坏事。而家长在这个时候对孩子施以“爱心”,用不恰当的方式袒护孩子,您却在给孩子充当不诚实的榜样。
孩子的不诚信一方面是跟大人学来的,另一方面也有的是被大人逼出来的。实事求是地说,今天的孩子虽说物质生活够丰富,不能算不幸福,但是学业负担以及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确实超出了他们这个年龄所能承受的范围。怎么办呢?毕竟是孩子,他们就要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钻老师和家长的空子,能多玩就多玩一会儿,能偷懒就偷点懒,能少挨老师的批评,能少挨家长的骂……那就只有撒谎,时间一长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说到家长“逼”孩子,我也为家长们叫屈。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疼还疼不过来呢,干嘛要跟孩子们较劲?这一个“逼”字里面又包含了多少无奈,作为矛盾漩涡中的老师与家长不也是苦衷多多吗?
一次,一位年轻班主任向我抱怨一位学生家长,缘由是老师看好这个学习不错、很精干的小男孩,让他在班委会中担任职务,却遭到家长的反对。作为年级组长,我当然对家长的这种态度不能认同。于是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便对这件事提出了质疑,并自觉理直气壮。没曾想,这位家长十分坦诚,主动打电话给我,承认“您批评的那位家长就是我”,而且很坦率地亮明自己的观点:孩子浮躁,成绩并不理想,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得拿分数来说话,竟然说得我也无言以对。因为家长肯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