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小小的会面,他们将成为我的战友,我们将一起面临重重的危险和考验,甚至共同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第十二章 庞然大物
我们进入一个小型会议室,在进入之前,我们被要求交出所有的电子器材,包括手机等物品。林哥简要介绍了此次打捞的发现和问题,并将两个人尸检结果大致说了一下。骆中校说,两人尸体我们已经检验过了,判断大致相同,但另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死因十分可疑,从伤口判断,应该是被一次性猛烈撕咬造成的。
什么?尸体不是火化了,他们什么时候验的。我心中有些意外,这些人搞什么名堂。
“一次性撕咬,简单的说就是一口两断。”骆中校说;
“不可能,那需要多大的嘴,多大的咬合力。”我立即表达了异议,大家把目光转向我。“为什么说不可能?”骆中校对我打断并且质疑他显然有些不满,尽量控制自己的语调平稳一些。
“我是学生物的,现存的生物中根本没有可能把人一咬两断的,大白鲨都做不到,何况是内陆水生动物。”
看着大家质疑的目光,我发挥自己的生物学专长,希望挽回自己在美女面前失去的尊严。
“现在世界上咬合力最大的动物是尼罗鳄,成年的尼罗鳄咬合力最大的部位是在口的后侧,相当于臼齿的地方,而测得的结果是惊人的2500lbs,超过一吨的咬合力(1134kg)。但就是此,由于没有牙根,其撕裂的功能相当有限,要把人一口两断,一是要有锋利的犬齿,二是要有大于2500KG的咬合力,而生物学中的生物,咬合力都是从内臼齿到外犬齿递减,在现在的动物中,非洲雄狮的691lbs,成年的可以达到1000lbs,但也只有450KG。”一开始我还有些胆怯,但涉及到生物领域,我就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而且,死者身材魁梧,腰的直径超过25公分以上,如果是一口咬断,那动物需要多大的口,多大的头颅,又要有多大的身体?如果真的有,它需要多少食物来维持生命,又有多少个体来维持群体存续。我认为板桥水库现有水域面积很难维持,而且板桥水库建立于1951年,再此以前是农田,原有的水潭是不能维持大型生命体的存在的。”
“那你怎么看75年时水库职工和许多人的现场目击。”陈头依然慢条斯理,从脸上看不到喜怒哀乐。
“我不知道,但很有可能是臆想或是精神紧张时的错觉,那不是我的研究领域。”
“那不是错觉,我们对每个人都做过深度催眠的。”林哥轻声接道。
陈头和骆中校交换了个眼神,向清秀模样的仙女招了招手。“小苏,播放吧。”
雪白的墙壁上,显出绝密的字样。
“以下内容,大家不要记录,同时也是对几位新人加入的欢迎。”骆中校永远是沉稳厚重,严肃端正。
墙壁上的幻灯,快速变幻着照片,那是洪水退去后的照片,由于当时条件和保存所限,照片并不是很清,多为黑白色,但就如此,也足以震撼人心。
“这是在75年8月底,洪水灾害后,原武汉军区20军某部在抢险时拍的照片,地点分布在从京广线洪河涵洞到安徽泄洪区,从照片来看,一共是四个不同个体,应该水退的比较快,搁浅在那里而死。”
我努力睁大自己的眼睛,但那照片实在模糊,只能看到是一个庞然大物,被杂物掩没。
苏仙女接着介绍,声音优美而动听。
“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当时被水淹死的人畜混杂,迅速腐烂变质,为了避免瘟疫流行,当时部队出动飞机进行了666粉的喷洒,并要求迅速掩埋尸体。”
“因此,当时部队将尸体进行了集体掩埋。”
我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连人的生命都没法保障,谁还会理会其它的生命。
“80年代,根据当时人们的记忆,中科院古脊椎所对此进行了发掘,由于埋藏时没有特别的标注,挖掘并不成功。94年,在清理王坝泄洪区时挖掘出一具,由当时的七分队接手,现存在29号仓库。99年,遂平县清理洪河时,在铁路边挖掘出一具,由当时七分队接管,现存29号仓库。”
29号仓库,不就是我们所在这个地方吗,难道,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是那些洪荒巨兽的最后停留地。
“我们去看看他们吧,以免有些人不相信。”让我神魂颠倒的美女明显是冲着我来的,没什么,我喜欢。
小苏仙女头前带路。在一个没有任何标注的房间,我们见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我惊呆了。同行的人也发出一片惊叹声。
这是一个奇怪的生物,他的头有点象鳄鱼,但却更短更粗一些,整个头部约占身体的七分之一,奇怪的是嘴里的牙,不是如匕首,而是象菜刀,有二十四节脊椎,只有两肢却短小,明显退化,尾部明显残缺。
“有于掩埋时的仓促,挖掘时的随意,以及无知和损坏,这两具生物骸骨有较大程度的损坏,加上经验的缺乏,我们的组装修复工作存在很大难度,我们也请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和动物研究院的专家们,但他们修复也遇到了难度。”
“目前,修复的这具骸骨生前体长约有十至十二米左右,头部约1。6米,他具有蟒和鳄的双重特征。”苏仙女字正腔圆的讲解着。
而我已经目瞪口呆。
这不可能,这样的生物如果有也是上古异兽,绝不能生活在现在,而一个1951修的水库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生物学家,你怎么看。”花样美男低低的问。
“我不知道,是不是化石,或是接错了,把两个不同的动物接到一起。”我嗫声的质疑道,但我的理智告诉我,这不可能。
果然,我的质疑得到一阵窃笑。
“除了你别人都是白痴啊。”大家还都保持基本的礼节,让我神魂颠倒的美女毫不掩饰对我的敌意,另外两位女同志应合似的也笑了起来。
贬是买家,我暗自安慰自己,可能是他想吸引我的注意力吧。
“很好笑吗?”骆中校扭过脸:“科学探索就永远要质疑权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谢谢你,我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那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蛟的一种。叫鳄蛟。”久不开言的老猴子终于开了口。
第十三章 鳄蛟
“鳄蛟?”
“蛟是中国古代的神兽,传说虺千年为蛟,蛟五百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头上长角),千年为应龙(有翼)。”老猴子娓娓而谈:“蛟是一种动物,又称地隐。《说文》中说: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即蛟去。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是这样说”。
看看我有些哑口无言,老猴子的声音更是提高了一些:“蛟生性淫,与龟淫则生龟蛟,与鳄淫则生鳄蛟,与鱼淫则生虎蛟。”我懒的理会,是暗自好笑,现代生物知识告诉我们,凡是独立种的,在种与种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这是物种为了保护独立而反映的一个表现。(亚种间的不算,亚种没生殖隔离一说。)虽然现代研究证明,低等生物种属的隔离性相当差,当蛟与龟、鳄甚至鱼相差太远,根本不可能杂交,就算杂交成功,由于染色体的不同,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
但我没有反驳,这两天的所见所闻震惊了我,有些知识已经超越了我的范畴。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科学研究上还有空缺和不足,决不能用神话传说来代替科学的严谨和实证。我决不允许研究偏移科学的道路,走上玄学的道路。
我要找个机会,我要耐心等待,一定要证明科学研究不是引用两句古人的话语和有丰富的想像力就行的。
孙猴子仍然不疾不徐的宣扬着自己的神话传说:“据古书记载,蛟与龙非常相似,一般全长三米左右,但也有说大的可达数十丈,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食物丰富有一定的关系。模样很像龙,但角很短,甚至没有。蛟的颈子有着白色的花纹,而且背上有蓝色的花纹,胸是赭色,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有四只脚,也有说只有两只脚,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宽的桨一样,尾巴尖上有着坚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所以才会称为‘蛟’。”
“蛟常常会为了江河水域控制权而进行争夺,强大的蛟龙能够夺得住起来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则只能住在细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龙在冰冷的水中潜藏五百年后,就能够羽化成为龙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暴雨洪水流进了海里,这在南方被称为走蛟。”
“那龙和蛟是不是一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