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辆自行车驰过来,车上的人向一男一女打听卖牛的原因,一男一女说牛揣不住犊子。骑车人从禾身边擦过,向前,驰远,然后拐进前面的木厂。禾继续往前走,一个扛着锄头的村人迎面走来,冲他笑了一下,禾也 和他打了招呼。禾想起自己的地也没有锄完,但这件事似乎只是他衣服上的一角,与他的实质没有多大关系。身后又接连过去了几个骑车人,都无一例外的拐进了前面的木厂。
禾走到十字路口旁的木厂时,半阴的天霎的晴了,阳光充足,世界宽敞明亮了许多。但禾没有意识到,只是他的情绪随着阳光的出现,而不自觉地起了一些变化,但他仍没有感觉到。十字路口有几个人在道旁等车,一条水泥路从这里垂直穿过村道,向远处延伸,在几里之外它将与公路相接,而公路的延伸线上串联着城市。
在这个乡村的十字路口,只要坐上过往的班车,二十分钟就能到达镇里,四十分钟抵市,一个小时零十分抵省。在木厂对面,村道的另一侧,一个近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小卖部正在建设中。有人在干活,有人在观看,还有人在指指点点。在水泥道的另一侧,在延伸出去村道两边,拥挤着一条二百米长的集市。集上人很多,都是临近四乡八里的人,来凑热闹,买东西,卖东西,甚至连镇上做买卖的也来这里摆了摊。
禾走在吵吵嚷嚷的集市上,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再往前走便是空荡荡的大道,大道两边是庄稼,而身后是喧闹的集市。一些方便袋,包装袋被偶来的风带出集市,游离出了整体。有的停留在道旁的沟里,有的越过沟子,挂在了庄稼的杆叶上。禾觉得有必要反应一下这些白色污染,它们进到地里,几十年都不会腐烂。而且,随着集市永无尽期的延续,污染会越来越严重 。但当他转回来时,又把这一切都忘了。
人们拎着从集市上买回的东西,三三两两的往回走,木厂对面的小卖部还在建设中,而木厂里面机器轰鸣,有工人在来回忙碌。禾同一个村人边闲聊着边往回走,禾知道自己在经历着一种生活,但他不在这种生活之中。
无病的人
忧郁
H的一个邻居好好的就得了癌症,时日不多,这让H对自己的身体也产生了几分担忧,精神高度敏感,无事时,便不自觉的用意识感觉自己身体的某个不适处,很快H就发现了症状,觉的左下腹部隐隐作痛,继而又摸到了一个类似肿块的东西。H的心凉了半截,但他没有声张,每天仍然正常的做着事情,他也没有去医院,因为没有确诊,他还可以抱着一丝希望,如果到医院证实了自己的猜测,那他这一丝希望也没了。况且,如果真的得了不冶之症,去了医院也是死,如果是无关大碍的小病,就更不用去医院了,只是心里疑惑着,老想着自己得了不好的病症,精神变得有些恍惚,家里人也觉出了他的异样,问他什么他都搪塞过去了,H觉得这件事谁也不能告诉,他得独力承担,得病是自己的事,死也是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与一死相比,所有亲人地关心和关爱都是很身外的事,与自己无多大干系。
自从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H有了一些很看透的想法,发觉人在这个世界其实还是很孤单很孤独的,除了自己和自己的生命之外,原本就没有什么是自己的。他仍然爱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可是在心理上已经和他们很隔离了,不再把他们视做自己的一部分生命。
H变得越来越忧郁,沉进不久于人世的冥想里。他的外在生活没有丝毫改变,但他的心境已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了。他渐至迷恋上了这种辞世之感,他给了H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目光,他甚至无法相信自己没有致死的病症。
无病的人
D是一个无病的人,我们大家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有点身体上的故障,可D没有,这让我既羡慕,由暗自为作为D的同类感到欣慰。人类中毕竟还有一个人不曾有病,身体无懈可击的完美,没有哪个地方出现过于和亏欠,始终和协着。揣想各种疾病在体内的发生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而是由于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所致,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生活全面合理化,就能完全避免疾病的发生。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有D在,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D证明了我们的生存也不是没有趋向完满的可能,他就是完满本身。有一个没病的人,毕竟是我们的希望和光明。我们的身体罹患着各种疾病,我们为此承受着疾病本身的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阻遏不住它衰落的颓势,而D是抗拒它的唯一希望。
可在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说D死了。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一定出了意外事故,比如车祸这样的外力所致。可来人告诉我是由于某种急症。我愕然,释然,欣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也许这才是最正常的。我们天生了一副完美的身体和一颗完美的心灵,而后这个身体出现了各种纰疵和纰漏,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浮动在痛苦之上的欢乐,然后走向死亡,死亡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不再承受感觉。
弥留
老境
老人除了吃饭睡觉,便无事可做了。照例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各种不适,不便和衰竭。他很想把自己的这种感觉告诉子女们,让他们知道,来为自己换得一点关心和关爱,那怕是一点同情和怜悯。可子女们早就听腻了他学说自己的身体,平日里做出一副表情来保持与他的距离。老人在孤独中独自消化着身体的感受。他想对人诉说。
一天天只剩下活着的日子,让老人觉得自己已经退出了真正的生活,就好象是一台大戏,自己只能躲在角落里看着别人表演。他已经被遗忘,虽然还做着演员,但已再无表演的机会,或者说,他也在表演着某种角色,但已没有观众。向子女们诉说身体的种种,即是一种感受地表达,也是吸引观众注意的唯一手段,一种避免被遗忘的方式。老人不甘心扮演一种“只剩下活着的角色”,他还要让人看到他活着,并关心他活着这件事。
老人已经很老了,已无可避免的只剩下了活着这件事,而只剩下活着地活着,太没有悬念,太缺少刺激,太缺乏新鲜感了,他已经活了整整一生。但老人仍然愿意让活着持续下去,因为他除了活着,再无其它事可做。
弥留
老人病了,老人并不算老,才六十五岁,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虽然干活的缘故,背有些驼了。病了的老人终于不用干活了,上医院看病,花钱,总不见好,就出了院。回到家,每天吃药,打针,持续这并不会太久的生命。老人吃不下什么,只喝一点点冲得很稀的奶粉,但老人仍顽强的坚持着进食,身体一天天的廋下去。廋的不象自己,廋得脱去人形,如一段晾干的枯木。但仍活者。家人们预料他很快就会死去,但数月过去了,老人还是一个活人,虽然看上去已和死人差不多了。但老人确实还活着,如果不给他进食,他就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你。在死去的头天夜里,老人哭了整整一夜,谁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眼泪,好像总也流不完。在老人阖上眼时,还有两行泪流出来。人们说老人至死都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要死,甚至在死的那一刻都是清醒的。
选择
父亲得了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每天需要一种很贵的进口药来维持生命,两个星期后,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再治疗下去,必然的结果便是几个子女的倾家荡产,然后再是父亲的死亡。大女儿和弟妹们商量后,偷偷告诉医生把那种进口药换成了普通的消炎药。三天后,父亲死了。儿女们尽量隆重的安葬了父亲,然后又开始了各自的生活。但在他们的心底一个阴影永远存在。因为,面对父亲不可救药的生命,他们做出了“理智”的选择。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夫妻
夫妻
有一对老夫妻,丈夫七十岁,妻子小两岁。大两岁的丈夫身体很好,从不生病。小两岁的妻子却病了一辈子。不是什么大病,却总病着,恹恹的样子,干不了什么累活。有时多抱一捆柴就累病了。其实不抱柴她也会病,但她自己说是累的。她要为自己得病找一个借口,无缘无故就得病,而且是经常得,在妻子的心里总有点说不过去,有点愧疚似的。病了的时候妻子就在炕上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