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流-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个败家子啊。
刘堂雨见刘越金吃瘪,又听见众人的哄笑,一张老脸通红,拉着刘越金的手,小声说:“坐下,你还闲丢人不够吗?”刘越金咬咬牙,心不甘情不愿地一甩手,端起板凳就离开了会场,这仇算是结下了,他满脑子都在盘算着怎样出这口气。
刘堂雨则叹了口气,为了这孩子,他没少操心。
稿子不能用了,二流尽量用浅显一点的语言继续说道:“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开一年一度的秋收动员会。秋收了,粮仓里有粮了,肚皮儿就饱了,心头不慌了,包里有钱了。年青小伙子就可以讨媳妇了。你们看,刘越深这小子还脸红了呢?敢情是有点等不急了。”
众人回头一看刘越深,果然脸红的厉害,便哄笑起来。笑完,会场又马上安静下来,他们都等着听二流接下来的话。
这一次,二流的开场白浅显易懂,还带着点磕子,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自然亲和力和凝聚力就来了,众人听得聚精会神。
庆嫂子挨着二流他爷坐着,对他爷比了比大拇指,说:“叔,你家二流有出息啊。瞧这讲话,有水平,有味道。”
他爷呵呵笑笑,不好意思地说:“年轻人,还需要多锻炼锻炼。”
二流讲完了,接着是刘越清讲,刘越清摸了把络腮胡子,大声说:“今年秋收与往年不一般,因为我买了一个大家伙,大家都知道,就是打谷机,打谷子的速度提高了四倍,上次在二流家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打起谷子来快得很,速度足足是以前的四倍。但是,我们村一共一百多户,不可能户户都排得上,因此,村上成立了义务打谷队,名单是……。义务打谷队成员家里的谷子可以先打上,接着是家里无儿女的孤寡老人,以上这些都是免费的。剩下的就按市场经济,一台机器算一个工。”
说到打谷机的分配,众人都竖起耳朵听。刘越清一说完,下面便小声议论起来,有的甚至作好了准备,下来以后给刘越清家送送礼,争取换到新机器的使用。
下面有杂音,但并不影响刘越清声音的穿透力:“当然,我们不能有了大机器,就等就靠了。我们高原村条件这么恶劣,但是仍然生活下来了,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等不靠,喜欢大家团结一心,把秋收干好。该换劳力的换劳力,该出钱的出钱。实在没劳力没钱的,到秋收的最后阶段我们义务打谷队再来帮忙。这样,老式新式一起上,秋收就没问题了。”
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听说自家能用到新机器,都松了口气。
讲到此处,刘越清意犹未尽,继续说:“每年的秋收都是一年的重头戏,我不说大家都重视。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再次引起大家的重视,这可是关系到吃饭和一年的生计问题。”说到此处,刘越清发现自己没话说了,顿了一下,说:“我就简单地讲这么多,下面,请老支书给我们讲话。”
听说刘堂河要讲话,下面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可见刘堂河的威信是很高的。
刘堂河喝了一口水,说道:“今年的秋收不寻常,大家都深有体会。如果不是病虫害发现得早、治的早,我想大家今年都要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都是谁的功劳?是我们回乡的大学生刘国庆,也就是二流,是他最先发现病情,又帮助县上的专家找到的治疗方法。把病虫杀了,我们才有了今年的秋收。”
二流听了心头一紧,明白这是刘堂河再跟自己造势,取得大家的信任,心里对老支书充满了感激。下面大部分人则用眼睛看向二流,心里充满佩服。一部分挨着二流他爷坐的,都小声地在他爷面前称赞二流的好。
刘堂河咳了一咳,下边又安静了。他继续说:“这说明我们高原村啥都不怕,鬼门坡够险吧,我们不怕,每天在那里上上下下,没听说哪家不生活了?病虫害够吓人吧,还不是通过我们高原村的努力把它们解决了。这种啥都不怕的精神,我们在秋收之中也要发扬,力争取得秋收的更大胜利。”
刘堂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的大家热血沸腾,秋收更有信心了。
二流在心里暗自揣摩,刘越清的讲话实在,把事情说清楚了,而刘堂河的话不仅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真正是鼓舞人心。两人一比较,孰高熟低,水平一下就体现出来了。而自己的讲话呢?最开始还摸不到脉,后来摆点磕子,效果才好一点。
看来,真的还需要锻炼锻炼啊。
大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有远见,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这种磨练,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人生的一种财富。
正文 第051章 秋收(2)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4:33 本章字数:3495
动员会开过之后,便是各家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与相熟的家庭联系,确定下打谷子的顺序和换劳力的方法。动员会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而真正达到效果的还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打谷子的办法。
刚才刘越清提到的那些人,便聚到了刘越清身边,商量起来,很快就确定了顺序。
从明天开始,大丰收开始了!
散会以后,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明天挨着轮子打谷子的,赶紧下山去割肉买菜背啤酒,准备明天的伙食。其他人则回去把秋收的工具拿出来,磨得磨,洗的洗,好一派繁忙的景象。但是,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秋收了!秋收了!秋收了!
二流和他爷回到家中,就有好几泼远远近近的亲戚邻居陆续到他家吹牛聊天。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都有不少人到二流家走动。
一部分人头脑灵活的已经嗅到了这次会议刘堂河话中不同寻常的意义——二流要上位了!老支书该退下来,刘越清当了村支书,二流肯定能当上村主任。大家都趁着二流还没上位这时候,把关系拉好,到时候利益肯定少不了。
一部分人听说二流在收菜,特意过来询问市场行情的。二流给他们的答案就是,只要是新鲜蔬菜,刚摘下来的,全部都按市场价的80%收,比镇上的批发价高。乡亲们也寻思着,回去以后扩大蔬菜的种植规模,在这上面多找几个钱。
还有一部分是得了什么三病两痛,来找二流诊断诊断的。高原村没有村医,二流便扮演起了这个角色。每次诊断,二流还不收钱,就连治病的中草医也是最普通最寻常的,到山里转转,都能找得到,只偶尔有一两味药需要到镇上去买。并且这些平常的药效果还出奇的好。二流名医的形象在高原村众乡亲的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来。
人多了起来,他爷和他母都很高兴,苦了一辈子,听到众人的恭维,心里舒服,有面子。谁一来了,就陪着他们聊磕,二流家真正是欢声笑语不断。
这就是所谓的,客走旺家门。
明天。二流这一组打谷队。要到刘越清家打谷子。
他、刘越深、刘越能。甚至刘堂明(有明堂)都是这支打谷队地。二流不知道刘越清是怎么想地。把刘堂明都加了进来。刘越深、刘堂明两个活宝聚在一起。不会出什么妖娥子吧?
果然出了妖娥子。
刘越深和刘堂明一见面。就吵个不停。彼此谁也不服谁。刘越深说刘堂明身子骨弱。只能干些抱把子之类地轻活。刘堂明则说刘越深瞧不起他。自己保刀未老。即使挑谷子也不会输多少。两人吵来吵去。没个结果。把刘越清弄得头大。幸亏没有打起来。
二流想了个办法。让他们比试一下。谁先挑完十担。谁获胜。其他人见有热闹看。当然跟着起哄。
第一局比挑谷子。刘堂明毕竟老了。又加之这些年打谷子地事干得少了。肩膀有点受不了。刘越深在前面得意地跑着。他在后面辛苦地追着。即使累得直喘气。但一点也不服输。挑着两百多斤湿谷子居然没落下多少。
二流还真没看出来,刘堂明五六十岁的人了,居然还能挑得到这么重的谷子,还能够跟得上刘越深的节奏。可想而知,年轻的时候刘堂明是何等的生猛,怪不得老支书说刘堂明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号猛人。
第二局比割把子,每人选十排谷桩子,一直割到上午吃幺台儿饭的时间,看谁割得纵深更大。二流一声令下,两人便弯下腰,拼命地割起来。
只听镰刀“嚓嚓”的声音传来,一排排谷子便整齐地倒下,变成了一个个谷把子。
二流仿佛感觉,此时的刘堂明的背影有点像一只打洞的老鼠,在田里快速地向前钻,而刘越清则像一头拱地的猪,一拱一拱地朝前推进。刘越深快,刘堂明的更快,比他年轻三十岁的刘越深也赶不上。而从耐力上来看,刘堂明更像一名老农,头都不昂一下,只知道弓着背一个劲地往前冲,而刘越深则时不时地直一下腰竿。这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