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录官的事儿也一齐推进,诱读书。要说,四十年还嫌快了,也不想想,弄出这么些读书来,天下又有多少官儿可做?有些是家中富足,仓禀实而知礼节的,另一些是硬挤出来的钱来读书,一旦不成,连门手艺都没有。这多出来的要往哪里放?”
池脩之道:“想选官,要披沙拣金,多些来考总是好的,可选的也多,这淘汰下来的。可以耕读传家嘛!”
郑琰惆怅地想,最好是社会能消化掉啦。问题是如果生产力跟不上,最直白地说是粮食产量跟不上,养不了那么多剩余口,想发展工商业都发展不起来。“还是田没种好!什么时候一个能种几十亩田且高产了,事情就好办多了。”郑琰拍桌子。
池脩之道:“五百年来,亩产只因灌溉、积肥等事,多收了三、五斗而已。只有这几斗稻麦,仅止使他们不溺婴。这些年日子好多了,溺婴的事儿也少了,先前尤其是溺女婴的多。”
“……”郑琰有些混乱。
池脩之埋头道:“先算出来,一步一步来吧。纵使令他们读书,乡间豪族或许十年内为官者突增,待世家醒过味儿来,两下也就打平了李神仙、蒋卓都已经回过神了。真正贫寒之士,能出挑的并不多。日子久了,寻常家就得想想是不是要让孩子读书了。”
郑琰把他说的话理解了一下,就明白了:这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劳动民想挤进来,也就捞点渣子了。像她爹那样,绝对是走了狗屎运。池脩之为朝廷注入大量新血的目标没达到,很不开心。
□神马的,果然是木有办法一时半会儿做成的。郑琰只好安慰池脩之:“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总会有结果的。”
池脩之“唔”了一声,继续埋头苦写
不等池脩之写好他的施政纲领,就被分派到了拜相以来的第一个任务主持新平侯郭沛良之丧。
郭沛良的一生,难说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一个公主妻子,代表着有靠山的同时也代表着要忍受许多事情,比如连生七个女儿时的焦灼。终于郭老先生有了儿子,儿子也给他生了孙子,对得起郭家先了,郭沛良两眼一闭,睡梦中离开了世。
郭沛良有爵位,国家要按照一定的规格给他一定的丧葬补助与优待,要派致奠、写祭文、发钱,还要处理他遗留下来的爵位的继承问题等等等等。池脩之被办丧事办得烦了的二李踹过来过问此事了。
由于郭沛良与池家也有着拐了一个弯的亲戚关系,池脩之公事之余,还要代表自己去致奠。郑琰比他还忙,她还要去看看宜和大长公主,大长公主病了,受到了惊吓,正喝药呢。
原来,郭沛良是夜里悄悄去的,宜和大长公主一觉醒来,身边躺着个尸首,胆子再大、关系再好,特么刚睡醒摸着个凉尸首!想着自己跟个尸首不知道并头睡了几个时辰,能不吓着么?据说当时连尖叫都叫不出来了。郭靖又要收敛他爹,又要安抚他娘,还要打报告给萧复礼,还要通知亲朋好友,还没个兄弟帮忙,整个熬得蓬头垢面,眼窝都是青的。
郭沛良有七个女儿,出嫁的时候个个都选的好家,几十年过去了,有过得越来越好的,也有稍不如意的。亲爹故去,七个女儿一齐回来,哭得郭靖头都大了。遇到池脩之换下官服来吊唁,郭靖拉着池脩之的手,红着眼睛道:“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您多担待,……眼下劈成八瓣儿都不能事事周全了。”
池脩之很同情地道:“且忙老侯身后事大长公主如何了?”
“圣遣了御医来,开了药。说是朱砂定惊却有毒,恐上了年纪受不住,不敢下这一味,药效就略差些,今天还说心跳得厉害。”
池脩之也头疼得厉害,心说,千万要好了,要不然这办不完的丧事了。
池脩之的祈祷并没有应验,郭沛良头七没过,宜和大长公主尾随而去。她辈份极高,听到她的死讯,萧复礼非常难过,当即表示:“大长公主与老侯伉俪情深,令感叹,要亲往致奠。”这又要安排皇帝出行,虽不至于一路清道,也要布置好警卫。
庆林大长公主作为妹妹,也出现了宜和大长公主夫妇的葬礼上,看到萧复礼就失声痛哭:“老一辈只余一了,”又为郭靖求情,“阿姐唯此一子,临去前嘱咐,把他交给了。”
萧复礼哽咽道:“敢不从命。”
宜和大长公主亲家多来的却少,不少已经先于他们故去,郑靖业与杜氏倒是扶杖前来,看得心头一颤一颤的。郑琰是独个儿过来的,抬眼见扶着父母的兄嫂们都已两鬓斑白,蓦然一阵心惊,觉得自己也需要找个大夫诊脉压惊。
萧复礼不便久留,安慰了郭靖,表示新安侯的爵位是他的,他安心家守孝,出了孝也不会忘了他。留下一干亲友感叹圣的仁厚,兼互相打招呼。顾益纯与郑靖业相长叹,顾益纯小声道:“棺木是早就备下了的,老衣也做了,若去,为撰碑。”
郑靖业的脸上没有了标准的浅笑,皱眉道:“不要说这个,不要说这个。”
杜氏比他们都看得开,爽朗地道:“不瞒说,们的老衣也置了、阴宅也看了,若们先走,就交给您啦。”
因周王太妃等又至,庆林大长公主应付完外面的事儿,回来就听到如是说,心像被一只手给揪住了,顾益纯出此不祥之语,委实让她难过。假作没有听到:“这回乱糟糟的,看八郎也抽不开身了,都先回罢。”
这头郑琰因心中不安,跑去拉了郑瑜,约了兄弟们出来商议:“阿爹、阿娘的寿木、老衣准备得如何了?先做了,倒好压一压。”
郑琇道:“都是齐的。棺材寄外面,每年刷漆,也是压一压,到时候只怕宫中也会赐下秘器来。老衣一年做一身。”
郑瑜又说起陪葬来:“种种明器,也先准备着。”
几商议毕,心里都沉甸甸的,商议的几个都没有想到,郑靖业与杜氏的身体还算硬朗,先走一步的居然是郑琦!郑琦久居外州为刺史,每年只有那么几天才得回京与家团聚,父母兄弟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消息传来,一家子哭得死去活来,杜氏痛哭失声,直按着胸口,赵氏给她揉了半晌,才放声道:“让替了他去吧!”
郑靖业心志再坚定也是老泪纵横,郑琇忍痛道:“让德兴、德安陪着德平去迎灵吧。”
郑靖业点点头:“二娘也不是无知妇,想来二郎身后之物她都收着,让他们去,把二郎的东西清点回来,尤其是往来书稿。还有,州内府库、册目,都要妥善处置。一应幕僚也不要亏待了,带回京里来交接,有合用的给家一个去处。”
郑琇一一应了。
事不宜迟,德兴、德安、德平三整装,当天就请假往迎郑琦之棺。池脩之接到报告攥紧了手里的笔,用力申请上签了名。有他从中运作,假很快就批了下来,郑琦的身后待遇的评定也很快启动了程序。德安的弟弟们皆已出仕,又打报告丁忧守制。池脩之批得心里挺烦,不知道郑琰再是个什么心情了。
郑琰再没想到她哥哥会先挂掉!还追问:“千里迢迢的,别是听错了消息吧?”
马迎亲自来解释:“是随二郎赴任的回来报的信。”
郑琰一下子倒榻上没爬起来,池春华连忙上前扶住了:“阿娘,长生宫中,二郎几个还学堂里,都得使告诉。咱们这衣裳也要换一换了。”
郑琰道:“是是。换了衣裳,咱们去舅舅家,阿庆呢?把家里看好。”
阿庆上前道:“总是旧主家,向娘子讨个情,们几个都去,哪怕磕个头再回来,也是不忘本。”
于是郑琰把家务付于阿庆的婆婆,带着大队马,直奔娘家。郑靖业捂着额头:“二哥还没回来,娘难过,去看她。”
郑琰用力抱了一下父亲,把儿子们留下陪父亲,自己带着女儿去看杜氏。杜氏哭过一回,洗过了脸,略回了些精神:“外地只怕仓促,还是要换上好棺……木……”
郑琰很能理解杜氏的心情,这会儿说什么话都是没用的,死了儿子的女,打起精神来与周旋是不道。上前抱着杜氏大哭,杜氏道:“一生顺遂,偏偏儿子走自己前头,宁可自己少些福泽多些波折,也想他平安健康!”
郑琰被她一哭,勾起伤心事,哭得比杜氏还凶。最后还是郑靖业传出话来:“把的那口棺材取来先给二郎用。”
因事急,来回都很快,郑琦现用的棺木也不算太差,乃是当地土豪们孝敬的,又多放冰,令尸身不腐。一路飞奔而来,回到家关氏又病,郑家又办起白事。郑靖业虽已退休,但是儿子们犹有高官身,俩女婿各有爵位,又任实职,场面也很不小。
郑家兄弟姐妹一母同胞,宅斗的从来没有,难过。池脩之不得不劝慰郑琰:“二郎年过五旬而逝,子孙成群,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