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部及时而实用的作品。在这里,及时与实用绝非贬义,而是大勇气大智慧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4%,这意味着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受其
影响,高居精神疾病榜首。中国的情况如何?我查不到权威的数据发布。据此,是否可以产
生两点猜测:即一,我国对抑郁症的研究与关注还远未到位;第二,作为“地球村”的一分
子,即使我们抑郁症的发病率不足104%,但恐怕也低不了多少吧?
而更为糟糕的是:在中国,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这种病
,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他或者她的第一反应正如本书作者李兰妮的当年:“我会抑郁?笑话
!”而即
使是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的人,也多是对此讳莫如深,缄默与回避成
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现在,李兰妮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将自己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五年
的亲
身经历,以原生态的“认知日记”辅以“随笔”“链接”和“补白”等组合文字实实在
在地告诉你:抑郁症很痛苦,甚至生不如死,但并非不可改变,而改变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你
自己的手中。
这是一部勇敢而顽强的作品。这位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了五年的李兰妮早在1988年就罹患
癌症,历经三次手术和五次化疗。近五年来,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一类抗抑郁药
(。。)好看的txt电子书
,
病魔的侵袭使她几度痛不欲生,且深切地感受到:活着比死要艰难!然而,
李兰妮不仅
活了下来,而且走了出来!她不仅不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还从一个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
。读《旷野无人》,你就会知道我们对人类精神疾病的了解是多么的无知。我相信,在
数以亿计的抑郁症患者中,兰妮的经历或许并非绝无仅有,但在已公开面世的出版物中,
像她这般癌症兼抑郁症的“双料”病人还真是前无古人。因此,《旷野无人》的写作更是一
次
勇敢者的艰难跋涉。往事不堪回首却偏要一次次再回首,这绝对是自讨苦吃,于是几度写
作、几度停顿、几度复发,好不容易成稿,又遇上我这个无知者还要不断与她磋商文本的修
改,残酷地让她三番五次再回首。罪过罪过!但兰妮从不拒绝,终成此稿。我深切地相信:
有过这般生活经历,生死于兰妮都早已置之度外,所谓写作、出书、出名一类的俗事儿在她
眼中实在是轻如鸿毛,但还要如此顽强地写啊写,不过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切身
体会给那些还在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是一部超文本的厚重作品。“认知日记”在告诉你如何自我疗救;“随笔”上溯家族、追
忆往事,意在探寻抑郁之多方成因;“链接”在传递迄今为止人类对抑郁症的经典认知;“
补
白”则将前三者串连起来。四部分浑然一体,我将其命名为“超文本”实属生造。其实,面
对兰妮的这种写作,重要的根本就不在命名,也不在文体,而在于抑郁症之成因、病状及治
疗的完整过程就这样被赤裸裸、真切切地暴露在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和历史的、家族的
、社会的以及文化的光天化日之下。这就够了,用不着再来任何酸文。
或许有读者会心存疑虑:李兰妮本是作家,有这个写作能力,而那些更多不具备职业写
作能力的抑郁症患者又该怎么办?我想,
本书的关键点并
不在告诉你写不写、怎么写,而在于当你不得不面对人类各种精神疾患时,能否敞开心扉
,让阳光驱逐阴霾。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总有一天会照到你这个即使不起眼的小角落,就
像兰妮在本书中告诉你的那样……
2008年5月1日
(。。)txt电子书下载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兰妮自白
2003年6月6日——2003年6月27日
我有抑郁症?我怎么可能有抑郁症!我没什么可抑郁的。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说我非常
乐观。我这种人要是有抑郁症,那——全省人民大概都有这个病。
我看到头在一旁飘浮,四肢像被斩首的青蛙发蔫,身子是空的,脑浆——鲜血——额头那一
块皮——两个眼珠子……浮在空中飘,各飘各的。过去我看不懂毕加索的画,现在我就是毕
加索的一幅画。
2003年6月28日——2003年7月17日
永远不会老的张国荣在电视上微笑,眼睛微微有点眯,嘴角隐隐藏着一缕笑,有点
心事,有点顽皮,有点倦怠,他的眼神在说:今天是愚人节,我们来玩一个死人游戏好不好
?
我一只手扒着摩天大楼的天台边沿,全身悬空,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也不知道何时能爬上天台。我只有三个指头支撑全身重量。很想很想放手啊。
2003年7月18日——2003年7月30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精神、命运的分水岭。当我们成为抑郁病人,或将要成为抑
郁病人时,必须安静下来,仔细梳理自己的精神脉络:到底哪个段落出了毛病?究竟哪个区
域有暗伤?阻塞是什么?裂痕有多深?
写这份遗嘱的时候,心里很平静,思维很冷静。没有伤感,没有牵挂,没有遗憾。人之将死
,是没有多少话要说的。
2003年7月31日——2003年10月27日
我那些童年与母亲关系紧张的朋友,她们的母亲往往都是新中国第一代职业妇女,
长得都有几分姿色,有一个小头衔,政治上求进步,业务上拔尖,在家里能当丈夫的家,有
点洁癖,公私分明,对外人比对自己儿女关心、和蔼。
她们无意识层面中的“母亲原型”和社会层面、意识层面的“母亲原型”存在冲突和混乱,
自然而然,她们必遭“精神修理”的空前剧痛。
2003年10月29日——2003年11月17日
她每天没完没了地抹桌拖地擦窗户,她刷席子能把席子刷破,擦窗户能把木框上
的漆擦掉露出木纹来。她教训我和弟弟时,肯定要关上门窗,不给外人听见。弟弟那时才五
六岁,却已训练
(。。)免费TXT小说下载
有素,妈妈警觉的眼睛一扫窗户,他就心领神会去关窗,仔细插上窗闩,拉满窗帘,不露一
丝缝隙。
这时的钞票变成了浴巾大的一张红色剪纸,碎碎破破,很难拼凑。我好像着了魔,越难拼
凑我就越较劲。胖妇下班过来了,她很有兴致地看我拼图,我越发来劲,不能收场。
2003年11月18日——2004年1月12日
十字路口,正等待红灯熄绿灯亮。突然,我看到了我的电脑,就是趴在广州家里的
那台电脑。在关闭的扁平的IBM黑色笔记本电脑上,我看见了爱因斯坦的头。全世界都熟悉
的那张脸。蓬乱的白发,深深的皱纹,神秘的表情,黠慧的眼神,唇边漾出顽皮的嘲讽,他
笑:不敢来吗?
当我写到深圳时,记忆遭遇障碍。灰蒙蒙的雾,隐隐约约的沼泽,看不真切。
2004年1月15日——2004年4月5日
2002年底至2003年春季,不尊重大自然的人类受到了SARS的警告;而我受到了
不肯
“退到野地里去”的惩罚。既然癌症的警告你都不能领悟,那就尝尝抑郁症的教训吧。
这个念头似乎另有生命,它不受我控制。它总是闪出来,跳出来,大声问:李兰妮,你能写
完这本书吗?你要是抑郁症再度严重爆发,你会不会完蛋?你会不会突然死掉?如果给你一个
机会死你死不死?李兰妮,如果你的癌症转移到脑子里,你就写不完了。你不要回避。你不
愿意去肿瘤医院复查,你是心虚害怕。你不敢再开刀。
2004年4月12日——2004年5月12日
幻觉、强迫症状紧紧纠缠我,那些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总在对我说:怎么还不走?走
吧,快点走,你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我目前在做的就是“活着”。我所有的精气神都用在坚持活着,活着比死去要难。
2004年5月13日——2004年8月7日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很重要。不论是生病的,还是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