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赛里斯人已经把那神奇的蒸汽机用在了船上,据说还有可以让人飞到空中的巨大气球正在试验,他们还在用水泥大规模翻修和扩建他们的城市,工厂的烟囱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赛里斯的科学家们还在琢磨一些匪夷所思的课题,比如化雷电为己用。
“虽然赛里斯人不怎么会琢磨定律和公式,可他们把定律和公式变作现实的本事,真是太可怕了……”
夏尔菲翻开笔记,赛里斯国中已有《格致》、《万相衍化》和《天工》等科技类刊物公开发行,他雇了翻译,把这些刊物转译为不列颠语,虽然无法看到赛里斯人的科技内幕,可这些刊物还是能给一些概貌性的参照。
离教堂不远处的礼宾馆里,另一个不列颠人也在抒发着感慨,“这个新的赛里斯,占领土地的欲望和速度,真是太可怕了……”
桌子上是一份亚洲地图,不列颠王室海军特使莫顿上校正用圆规在丈量什么。
圆规的支点插在黄埔,上面标注着“Infinite Palace”,另一支脚正划过缅甸,擦过乌斯藏,掠过青海甘肃的边角,将东亚大陆的腹地纳入圆中,一直向东,落到了朝鲜。
“不,现在该叫……‘han…chow’。”
莫顿上校用着蹩脚的赛里斯语念着,完成了这一道圆弧,而在这份地图上,新的圆弧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弧,那是赛里斯人在三四年前的统治疆域。
不列颠军官的心弦也随着这一道圆弧拉得紧紧的,从旧的圆弧到新的圆弧,赛里斯人所展现的战争,难道真如克林顿少校所说的那样,不仅已经超过了欧罗巴,赶上了不列颠,甚至在有些地方,不列颠都要望其颈背?
“陆地……就算赛里斯人领先了,也只能是在陆地的战争上。”
莫顿上校如此评判着,他觉得这不是自我安慰。
朝鲜,仁川外海,船帆林立,大批小船正拉着条条白浪,扑向不远处的海滩。如雷炮声不止,一溜儿海鲤护卫舰在左右两翼的海道上发炮护送。
“老郑啊,还真让你办成了!大军直接由海打上陆,从没见过这样的盛况。”
一艘巡洋舰上,志愿军都兵马使韩再兴拍着英华海军伏波军都统制郑永的肩膀,满脸兴奋。
“这是冯一定和白正理他们琢磨出来的,更有赖罗中郎事前掌握了仁川的潮汐水文,但最终还是……”
郑永很谦虚,更没忘奉承一下最大的功臣。
“还是超勇你的谋划领着大家啊。”
被授了超勇将军的韩再行哈哈大笑,坦然受下夸赞。
“汉城,我们来了!”
韩再行眺望陆上,豪情满怀。
第七百八十二章 绝望的结束和开始
修长战舰护卫着七艘高干舷,宽船身,至少三千料的三桅大海船,能载二三十人的小船正由船舷两侧的低矮吊车缀下海面,渔网般的绳梯挂在船身上,步枪、毛毯、水壶、弹药袋的士兵挤在船边,借着绳网换乘小船。
“每条子母舰载四百兵,搭八条小船,三个波次就能把所有兵和四门四斤炮送上岸。最多两个时辰,仁川岸上就有齐装满员的两个营,加上舰炮的掩护,就算有两万敌军阻击,也能轻松当面打垮。”
韩再兴已换乘小船上岸指挥,郑永对留在战舰上指挥补给运送的副帅张应这么介绍着。
“海军这几年没造战舰,就造这种运兵船了?”
张应对这种运兵船赞叹不已,就靠这种船的高效率,登陆仁川才从纸面计划变成现实。
眼下是圣道十二年七月底,六月时,接报锡保所部“联军”入朝,同时年羹尧也在调度兵马,准备渡海参战,韩国崇道皇帝有些发慌,韩再兴和张应两帅也认为,继续这么由北向南平推划不来,毕竟“韩军”还不堪大用。
于是登陆仁川的计划就浮上水面,但根据之前罗五桂所掌握的仁川水文来看,这个计划很难实现。
由海到陆,即便还不是机械化时代,要运的只是兵丁、火炮、枪弹和粮草,事情也没那么简单。仁川海道狭窄,潮汐落差大,行船靠岸的窗口时间短。要成建制地送上大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只是送两个营的先头部队上岸就要至少一整天,而守军因前次福华公司船队登陆的经验已有所准备,这种上岸速度,难以及时形成战力,驱逐可能多达两万的守军。
仁川就在朝鲜的腰眼上,离汉城不过六十里地。从仁川上岸,直逼汉城,这是刚出炉的参谋都能给出的必选方案。但鉴于陆军上岸的速度,以及仁川复杂的水文,韩再兴的方案最初还被不少部下暗中置疑,乃至怀疑韩再兴这员宿将的能力。
罗五桂的仁川水文资料解决了第二个顾虑,而第一个顾虑,则由海军的运兵船和登陆方案打消了。
郑永道:“萧老大说了,咱们海军不仅要管海上,所有舰炮能轰到的范围,也都归我们管。现在海面上没什么威胁,海军的另一桩工作,就是在最快的时间里,用最直接的路线,把尽可能多的兵和辎重由海送上陆地。”
他的话语里还含着发自肺腑的期待:“香港船厂还在琢磨宋代的子母船,想让小船直接从大船的肚子里吐出来呢。”
张应欣慰地点头,这下他总算能在朝鲜拿到战功了。他这个皇帝的老班底,萧胜的老兄弟,一直在军中默默无闻,跟康熙和雍正的历次南北大战,都没能独当一面,大多时候还坐守腹地。
这次他终于捞到了出战的机会,皇帝允了他,也是看在他更长于交际,因此派他为副手,负责协调志愿军和韩人的关系。
韩再兴比他“从龙”晚得多,跟皇帝的关系也远得多,说张应心中没有疙瘩,那是虚伪。但入朝一大堆事,乃至整个志愿军的成败都押在了主帅身上,习惯了敲边鼓的张应也暗自庆幸。
四斤炮的清亮嗓音在岸上吼了起来,接着是雨点般的排枪声,想着韩再兴此刻已在前线,张应就道,这种身先士卒的勇气,自己是怎么也聚不起的。
滩头上,韩再兴的勇气,随着麾下官兵的枪炮声一分分继续提升,而远处朝鲜人溃败的身影,更让他心中大石落定。
仁川登陆并非一帆风顺,今天已是第三次尝试,前两次都因风浪太大而取消,今天的登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两条海鲤舰急于轰击岸上守军,靠得太近而搁浅,一艘运兵船因偏离海道而触礁。
这倒不是最关键的,韩再行最揪心的还是能不能在滩头站稳。因为水文复杂,只能靠海鲤舰的小炮支援登陆。而朝鲜人在岸上布置了上万军队,其中至少有三千火枪兵和十多门大炮,小号火炮更不计其数。
还好,麾下的第一波突击队全是日本兵,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硬顶着炮火,冲垮了朝鲜人的滩头防线,为后续人马上岸夺得了阵地。
此时前方远处还隐约飘扬着“鸭子给给”的呼号声,朝鲜人的勇气说不定还是被这呼号给夺走的。
计算着人马上岸集结的速度,再看看后方朝鲜主力的动向,答案在韩再兴胸腔中欢快地打着滚,代价不会再明显上升了。没错,他没怀疑过失败,而只是希望死伤能尽可能少。到目前为止,己方损失似乎还没超过两位数。
三个小时后,三千人马全上了岸,而对面原本该有两万朝鲜兵,露面的只有一万,此时已经尽数崩溃。在仁川沿海十里的范围内。留下了三百多具尸体,以及近两千俘虏。
这仅仅只是先头部队,还有船队载着五千人和大批辎重在后方等待登陆战的成功。韩再兴当天最费力气的工作,就是训诫因轻易获胜而有躁狂迹象的日本兵。这个萨摩营在勃泥杀土人杀得手顺,到了朝鲜,下意识地就要拿朝鲜战俘开刀,十多个萨摩兵因违军令而剖腹,脑袋高挂在辕门,终于让整营冷静下来。
志愿军踏足仁川的第二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三日,还未天亮,原本祥和宁静的汉城沸腾了,倭寇自海上而来,两万大军转瞬灰飞烟灭的消息传到了汉城,当然,凶悍而残暴的敌军已到汉城西面三十里、二十里、十里乃至城门外的谣言,也跟着真实军情,一并煮熟了汉城。
“北、北……北退!”
慕华馆里,左未生惊得话都说不利索了,满脑子就转着“怎么可能”、“怎么会”、“怎么敢”的骇异。大军由海上陆不稀奇,可之前范四海就已经上演过一次,汉城也为之而乱,为此李光佐特地遣了亲信大将和精锐大军去守着,结果别说守住海岸,连一天都没拖住敌军。
朝鲜人羸弱如斯,就不该指望他们……
左未生悲哀地暗道,朝鲜之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他已经开始有了动摇。
“去景德宫!带着朝鲜王一起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