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年某月某日,“英皇”登基,“英王”发来贺电?

李肆不得不指出问题所在:“有称为英吉利、英嘎礼之西洋国,已经用了这英字。”

话刚出口,他就意识到不对。

果然,不仅是段宏时、苏文采和薛雪,其他人,甚至安金枝,脸上都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

“夷狄之国,该如何以我华夏之语称呼,还不是由我华夏人自定?以后那英吉利,就改叫印吉利好了!”

段宏时气呼呼说着,同时也不太明白,为何李肆之前悍然将“天主教”这名字从洋夷头上抢过来,现在这国号却犯了怵?英,多好的名号啊,谢天谢地,前人居然都没用过!

“那个……再想想吧,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李肆心说,老师你真狠!这一改,我代入越来越混乱了,印吉利?到时候我们要跟约翰牛开战,那不是成了英军对印军了?原本的阿三又怎么办?

他也是心中哀叹,这个英字,真的很好,又符合华夏王朝的起名规则,意义也很贴切,可恨那帮媚外读书人!将罗马公教翻译为天主教也就罢了,老外的国名,什么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意大利,那是什么字美用什么!特别是这个英国,身为“后知”三百年的他,“英国”这个名字印下的痕迹太深了,深到他根本就抹不掉。

“比如……用汉如何?”

他心虚地选了个大路货,然后又遭了段宏时的白眼。

“八百年前,广东也有个汉,那个汉可没什么好名声。更关键的是,你姓李……”

段宏时这话是说,你要继汉,就得有所谓的法统,至少得姓刘,好能攀到汉高祖去。

“夏呢?”

这个李肆自己就否定了,自己姓李,这夏径直攀到西夏去了,这不就等于重举李自成李闯王的旗号么?

“那么华呢?”

这个总该和谐了吧,可众人都是摇头,先不说毫无关联,不符合正统,而且光有华不行,比如英华、中华、华夏,没有另一字撑着,那就是华而不实……

“唐!”

又姓李,又是华夏鼎盛之国,该合适了吧,可不仅众人不满意,李肆也不甘心,后人用得太多了,毫无新意,自己还得去攀那个老傻叉李渊为祖宗……

“两个字也行!中华、华夏,甚至四个字,华夏天国什么的……”

李肆咬牙,这事他要乾纲独断!中华帝国、华夏帝国,老套路,耳熟嘛。

“哦……这样啊,那恐怕是得跟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了。”

段宏时也咬了牙,这“读书人”自然也包括他自己。

李肆泄气,没错,一字为尊,两个字都觉得不是正统了,更别提四个字。虽然有些事情上,他还真是要跟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但他还没脑抽到要将国号也添进来,增加更多的敌人,更大的抵触。

华夏传统的力量,在这一个名字上就显露无遗,李肆造反的本意,不仅是要推翻满清,还要继往开来,传承华夏。国号可是传统里最核心的几桩事之一,他不可能在这上面截然断了传统。面对众人不解他拒绝“英”字的质问目光,李肆很是沮丧。

“英德英德,除了英还有德嘛,咱们讲这天道,道德又是一体,我看叫德也不错!”

翼鸣老道神来一笔,大家一愣,轰然说好,我大德……也不错!

李肆噗噗咳了两声,感觉自己正在吐血的边缘,赶紧摇手,从英到德,这转换未免太快。

“干脆叫道!咱们是奉行天道,就以国号明示天下!”

徐灵胎也跟着翼鸣老道乱来了,然后惹来苏文采薛雪等人对他龇牙咧嘴,都说他神叨得快入了魔。

他这一发挥,大家都开始了脑力激荡,不出李肆所料,什么意、法、美,都来了一遍,还有提议说直白叫“天”的,更是让李肆打了个哆嗦。

“不行就直接叫‘李’吧……”

“叫‘肆’也行。”

关凤生田大由也凑起了热闹,他们可搞不来那么多花哨,直接在李肆本人身上作起了文章。

可这是读书人的阵地,就连徐灵胎都参与到了围攻他们的队伍里。咱们是要立华夏正朔的,怎么能跟周边那些藩国一样,以姓为号呢?要知道上古三代的尧舜禹,那可都是同姓异号的,这可是关乎法统的根基!

“为什么不用英字!?”

转了一大圈,什么字都扯了出来,可李肆还是摇头,众人沉默了,都静静地看住李肆,都投来同样一道眼神,这个字,多好啊!

面对众人那热切而哀怨的目光,李肆心说,得,白天被军队逼宫,现在又被你们这帮管事的家伙逼宫,自己这即将登台的君王,可是满腹苦水无处诉……

“旗号之外,这旗要举多高,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肆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

幸好这个问题也很关键,暂时引开了大家的注意力。

李肆说得扭捏,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到底是该称王还是称帝?”

他并不是扭捏,实际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在国号一事上遭了郁闷,连带那个答案,也觉得有些忐忑,想要重新确认一下。

“无帝何以成国?”

段宏时反问,李肆正要松口气,这老头却是一句话掰成两段,并没说完。

“可眼下就称帝,该是沐猴而冠……”

沉默片刻,李肆不得不承认,就算占了广州城,自己也不过拥广东半省之地,这样就登基为帝,自己都觉得有点儿戏。再说了,举旗是一桩,称帝是另一桩,都是重大的政治举措,两件一起丢了出来,太浪费了。

可这不前后矛盾了么?如果不称帝,哪里来的国?甚至都不必讨论国号。

“先立国,只称王,虚君位以待势成时变,仿始皇帝之前的三代旧制,两全其美。”

段宏时这话,听得李肆都连连点头,学习了,读书人这弯弯绕的肚肠,真是什么都能说得浑圆。

这个策略定下来,檄文该怎么写,引发了又一波热议,以至于众人都暂时将国号的事情丢在了一边。

“当然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刘兴兆加入到议论中,随口就将朱元璋讨蒙元檄的口号搬了出来,苏文采、顾希夷等人点头。

“不对,是奉天行道,征诛不平!”

刘兴纯跟自己哥哥的意见不同,这个口号,翼鸣老道和徐灵胎薛雪等人点头。

“这有什么区别?”

关凤生田大由等人越来越觉得读书人多事。

“当然有区别!”

两边人异口同声。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字倾国

李肆和段宏时对视一眼,这时候有了默契,确实不同,这涉及到他们这个国,是以什么为至高目标。

前者是把这国的目标定为推翻满清,可对李肆来说,这只是阶段性的目标。后者才将这个国的终极目标含了进去,那就是振兴华夏。

但实际操作的步骤,是要先凝出推转未来华夏的引擎,这是一个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用上那个终极目标,看似有些玄虚的口号,反而更务实一些。

李肆跟段宏时等人浸心天主道的人深谈过,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打天下和治天下孰难孰先的问题。

常人总觉得先是打天下,然后才是治天下,这是两个割裂的进程。可将历史以一个“真”字细看下去,就能看出许多端倪,打天下的过程,同时也将治天下的格局铺陈出来。远非常人所认为的,打完之后,天下就是一张白纸,任由创业者随意勾画。

这个道理看似复杂,解析华夏王朝开国的一件惯有之事就能有所体会,那就是大杀功臣。为何要杀功臣?不仅仅是为铺平后代接国之途,更是为了清除打天下的过程里,所涂抹上去的色彩,否则开国之君,总是没办法将打下来的天下,如白纸一般作画。

当然了,即便大杀功臣,开国皇帝们也都没意识到,杀光了功臣,这天下也非一张白纸。所以朱元璋还要不停地杀官,乃至剥皮揎草,就为了他的理想国。

一个反例是宋,宋的天下,历来被人认为是得国不正,可就是因为这不正,促使宋太祖靠怀柔之策解兵权,与士大夫分治天下,得天下之柔,同时也砥定了治天下之稳。即便后人怎么认为宋弱,终宋一代,物质和文化之盛,公论为华夏历史顶点。

再一个鲜明例子是蒙元,所谓“马上打天下,也马上治天下”,那是因为它确实是在马上,也就是靠武力,硬生生夺了华夏。它治天下自然也就以这武力勾画。在崖山灭了南宋的同时,江南还在跑马毁田,这时候已经注定了蒙元无百年气运的结局,如此大势绝非几个英明皇帝和大臣能扭转。

最后一例就是满清,满清与华夏官儒苛法相勾结而得天下,是窃占,这个过程就注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