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孙元起之前曾亲手编写过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对于教材审定、课程设计那是驾轻就熟。尤其是科学知识部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写出了方案,送到尚书荣庆的案头。荣庆对这些东西自然看不明白,不过知道它对于大清统治并无违碍之处,便轻松放行。麻烦的是国语知识部分。

中国自古至今的官场上,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似乎一坐到那个位置上,随便写的几段话,都能变成“伟大精神“、“重要指示“:胡扯几句,都是风趣幽默,不管好笑与否,周围人都得配合着傻乐:脑袋一热,外行就能指挥内行,而且内行还得表现出佩服的神情。如今荣庆就是这样,从刑部尚书改任学部尚书之后,好像立马对新式教育内行了一样。

按照孙元起原先的计划,除了外语,分为语文、思想品德、作文三部分。这是后世常见的分法。荣庆拿到方案之后,终于发现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机会捻起毛笔,便在圈圈点点。等孙元起拿到修改稿之后,几乎是欲哭无泪:先说语文。荣尚书大笔一挥,改成了“读经“下面还字注明:“小学堂学生毕业,须能背诵《诗经》、《尚书》:中学堂毕业,须能背诵《孟子》及《春秋》三传之一种:至于高等学堂,在熟读三礼后,可泛滥于诗词歌赋之间矣。

“对于孙元起提到的拼音尚书大人尤其不满,全部用大笔扛掉之后,边上笔墨淋漓地写道:“《春秋》严夷夏之大防,《孟子》云未闻变于夷者也。吾人焉能改华夏之文字,从腊丁之字母乎?!”。

再说思想品德。荣尚书批道:“不妥!不妥!幼童入学便当授以忠孝仁爱、修齐治平之道。而人伦道德之根本,在《孝经》《论语》二书。此课可改名为“修身””

最后说作文。荣尚书的墨水好像不要钱,把原先的稿子涂了大半,在天头地脚上写道:“学生作文,总须知道起承转合、平厌押韵,故而作文课之内容,可分为古文、骈文、古诗、律诗等种。次第授习……”

照荣庆这么一改,该背的经书一本不少,该写的八股文、试帖诗只是改头换面这新式学堂的教育和传统经学教育有啥两样?背诵些经典,孙元起倒不反对,可也不能《四五经》一本不少吧!

孙元起婉言劝说了几回,可荣尚书好比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独出己见,一意孤行。来回几次,除了删减一部分背诵内容之外,没有任何进展。孙元起只能让步,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选修内容附在外语的后面,总算通过了荣尚书的审核。

本来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是最惨了看到张元济、罗振玉、他们来来回回的改动,孙元起终于明白什么叫“德不孤,必有邻“。比如,荣尚书坚持在新式学堂里,每当学期开始、结束以及每月的第一天必须由校长、老师带领,跪拜孔子:每年皇太后、皇上、皇后、孔子的生日,老师学生也要磕头,行礼如仪。这和过去的教育完全是换汤不换药!管中窥豹,由此可知清廷以后的其他改革估计也都是走走形式,敷衍一下典情罢了!

经过这次的教材审定,商务印书馆的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自然等教材全部中选,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需要大规模调整。不过按照荣庆的意思,编选倒也不难,无外乎把《四五经》删删减减罢了。在这删减修改的过程中,孙元起免不了又要掺些私货进去。比如内容的选择,尽量避开论述忠君的段子,避开太诘屈茸牙的篇章:生僻字的注音,不用中国传统的反切,而是用汉语拼音。

不过,孙元起并没有为此而郁闷,因为在三月初的时候,薇拉为他生了一个千金,取名“孙念蕾“。如今儿女双全,乐得找不着北,哪有时间普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当心郁闷啊?

忙完学部这档子事儿,已经是1906年4月。由于去年没有去美国,孙元起心中有些牵挂。在自己和学校的起步之初,美国大学和友人就给了最大的帮助:而且在四五年的来回奔波,早已和和实验室同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自己就这么撤手而去不管不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过意不去。所以,打算请假两三个月,去美国和同事们交代一下以后的研究计划,也好安心留在国内,从事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可还没想好具体的出行安排,因为一道诏书的突然到来,计划彻底胎死腹中。

那是在四月底的一天,宫里来了太监,在学部找到正在干私活的孙元起。摆足架势之后,才拿出一卷圣旨,装模作样地念了起来。前面一大段骈四俪六的话,孙元起没听明白,可最后一句听得非常清楚:“用命尔以学部右侍郎衔署湖北提学使,封通奉大夫,徐如故。钦此!”。

孙元起稀里糊涂里谢过那个宣旨的太监,拿了圣旨来回看了几遍,也没看明白“湖北提学使”。是个什么官职。在这个时候能给自己解惑的,那就只有廉子胡同里的叔祖父了。

顾不上部里的其他事务,匆忙出门。老大人似乎知道自己这时间会来1门房就站在道上张望,见了孙元起,连声说道:“老太爷大早上就念叨,说您今儿准来。小的还不信,结果这还没到晌午,您就到了。快屋里请!…”

果然,进了正厅就看见老大人坐在椅子上喝茶。磕头问安之后,老大人才招招手:“百熙,坐到近前来!”。

见孙元起落了座1老大人接着道:“老夫年前和你说了,要把你外放出去历练几年,顺便长点见识。想来你今天接到圣旨了吧?”。

孙元起从袖口里神出圣旨,这一路走得急,丝绸都有此皱巴了1随手递给老大人。老大人眼角跳了几下,终究没说什么,捧着圣旨颤颤巍巍的就要起身,孙元起赶忙上前扶住。

老大人起身,弯腰拜了几拜,才打开圣旨,看了一回,才还给孙元起。孙元起不以为意,随手丢在一旁的茶几上,赶紧扶着老大人坐下。见状老大人眼角又跳了几下,终于忍不住说道:“百熙,对待圣旨要如朝觐皇上,知道么?”。

“哦!”。孙元起这才信手拢了拢圣旨,坐下之后问道:“叔祖父,外放也就外放呗,选个直隶、山东多好,至不济也可以去江苏。可这湖北,也忒远了吧?”。

老大人微微笑道:“江苏确实是好地方,明清两朝人才最盛,不过别人去的,你却去不得!”。

孙元起有些纳闷,瓮声问道:“那为什么?”。

“因为你是江苏人呗!”。老大人直截了当地回答道,“本省人不能在本省为官,这是惯例!所以你不能去江苏。至于直隶、山东,却又不如湖北了。”。

“这又为什么呢?我可听说,直隶总督作为大清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可是被称为“疆臣之首,的。为什么直隶反而不如湖北?”。孙元起来清朝这么久,还是知道些官场皮毛的。

老大人捋着胡须:“百熙,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啊!首先,直隶地处京畿要地,皇亲贵族多如牛毛,为官最是不已,湖北则不如。其次,直隶总督袁项城,老夫与之无甚交情,而湖广总督张南皮却过从甚密。第三,你初到官场,不免有错乱之处,一旦忤逆上官,以后便难以上进。袁项城如今不到五旬,仕途还长:而张南皮已年近七旬,纵使有抵捂处,你也熬得过去。还有一点,就是从光绪三十年,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事,换句话说说,湖北只有半个巡抚,较之他处更易为官。所以在老夫眼里,湖北才是最好的!”。

孙元起这才明白,老大人为了推自己上去,可是煞费苦心!旋即又想到一个问题:“叔祖父,提学使是哥什么官?我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

老大人点点头:“以前自然没听说过,因为这提学使乃是最近新设立的。

不过,在此之前你总该听过学政吧?”。

“是。”。孙元起不仅听过学政,还和甘肃学政叶昌炽打过交道呢!

“如今这提学使,便是从前的学政。”。老大人解释道,“之前的学政,是保持京官品秩,以钦差大臣的省份到各省提督学务。这样一来,作为钦差的学政,便和总督、巡抚彼此地位相等,无上下尊卑之分,有事情也不能直接禀报:而且学政在省里属于外来人,与地方上不好呼应。现在新设学部,各地官立、公立、私立学堂日新月盛,不再像以前那样,几年才要考一回试,所以就改学政为提学使了。”。

孙元起这才明白:原来就像那帮翰林官所念叨的,自己外放做了学政。

“这提学使乃是正三品,执掌省内教育行政,稽殁学校规程制度。如今你又是带着学部右侍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