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水面/水下):1120吨/1620吨,航速(水面/水下):215节/9节,燃料装载量为柴油165吨~219吨;续航力:水面11节航速时,续航力为10500海里,水下3节航速时,续航力为90海里,武备为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艏部4具,艏部上层建筑内2具,艉部2具,艉部上层建筑内2具),总共装载鱼雷20枚(如果不装备鱼雷时,可以装备26枚水雷),102毫米舰炮1座,20毫米机枪1挺,7。7毫米机枪3挺,安全潜航深度再次获得突破,达到110米以上,艇员人达到61名。
由于中华帝国的唐级潜艇是不带外部舰炮火力设计的,且水下航速高于水面航速,因此英国海军并未重视这种未来潜艇趋势,而是继续受限于以前的潜艇战术,在潜艇上搭载舰炮,要求潜艇水面航速快于水下,导致英国海军无法全部将唐级潜艇的先进姓能发挥出来,画蛇添足了。
同样,英德两国海军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当中,德国海军跟英国海军一样的想法。不同的是,德国海军在一战后的壮大让中华帝国感到了威胁,中华帝国从战后开始就不再向德国提供潜艇技术,重点支持英国。
这样一来,整个条约时代里,德国海军的潜艇力量发展的比较缓慢,给英国潜艇发展迎头赶上。
直到1935年时,德国海军服役的进口自中华帝国的潜艇大部分都退役了。德国海军本土自造的潜艇还是以U…ⅡB级为主,其排水量(水面/水下):279t/328t,主机为MWM型柴油发动机2台(用于水面航行),电机2台(用于水下航行),双推进轴,航速(水面/水下):13。0节/7。0节,续航力:水面状态以12节速度航行时,其续航距离为1600海里,武备为533毫米艏鱼雷发射管3具,装载鱼雷总数为5枚,单管20毫米机枪1挺,艇员25名(其中军官3名)。
U…ⅡB级潜艇是U…ⅡA级潜艇的改进型,该级潜艇是在U…ⅡA级潜艇的基础上将其艇体的长度增加了1。8米,从而增加了艇内燃油舱的容积并增加了该级潜艇的续航力。该级潜艇仍然属于单壳体结构的小型近海潜艇。从外形上来看,U…ⅡB级潜艇与U…ⅡA级潜艇基本相同,其艏部也装有一个用于切割敌人防潜网用的割网器。该级潜艇上的一挺单管20毫米机枪则被布置在指挥台前面的甲板上。
U…ⅡB级潜艇总共有20艘,其编号为U…7~U…24以及U…120和U…121。该级之中的前18艘潜艇于1932年相继建成服役。最后2艘即U…120号和U…121号潜艇是1935年服役的。
U…ⅦA级潜艇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海洋战场上的UB…Ⅲ型(UB…48级)潜艇为母型,然后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而设计的,但是排水量和主尺度均比UB…Ⅲ型潜艇略有增加。U…ⅦA级潜艇虽然属于中型潜艇,但是该级潜艇具有一定程度的远洋航行能力,同时还具有比较出色的水下机动姓,其水下航速和攻击能力等方面也都比较优秀。尽管该级潜艇在续航力方面稍微有些不足,然而该级潜艇的总体姓能仍能满足德国海军的作战需要,因此,德国海军仍然把该级潜艇确定为第一批的批量建造型潜艇,从1935年开始建造了10艘U…ⅦA级潜艇。到1936年时,这10艘U…ⅦA级潜艇陆续建成并服役。10艘U…ⅦA级潜艇的编号为U…27~U…36。
由于中华帝国限制向德国出口潜艇技术,因此德国人不得不自己研究潜艇。
U…ⅨD1级潜艇最初是德国海军通过智利海军作为中介,秘密从中华帝国进口了唐级潜艇而展开的逆向工程的仿制品,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德国人无法忍受“没有舰炮,水下航速大于水面航速”的设计理念,不得不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作为德国海军远洋高速型作战潜艇而设计的。
在最初建造时,该级潜艇上曾经装备了6台功率为1500马力的柴油机,其水面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0。8节。排水量(水面/水下):1763t/2177t,主机为克虏伯公司柴油机2台,推进电机2台,双推进轴,续航距离为18450海里,武备为533毫米艏鱼雷发射管2具,装载15枚鱼雷和66枚水雷;105毫米舰炮1座,37毫米机关炮1座,20毫米双联装机枪1挺。
针对英国海军的布雷潜艇,德国海军发展了ⅩB型潜艇。该潜艇被设计成专门布放球形水雷的潜艇。最初,该级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为2500吨。由于德国海军认为该级排水量过大,因此又决定将其适当缩小。为了区别起见,德国海军把具有2500吨排水量时的该级潜艇称为ⅩA级潜艇,而把缩小后的潜艇称为ⅩB级潜艇。
ⅩB级潜艇上的水雷储存及布放管呈垂直状态布置,布置在艇上的3个部位。艏部在艇体中心线上布置了6个水雷布放管,中部和中后部的两舷各自布置了12个,总数为24个水雷布放管。每艘潜艇上总共布置了30个水雷布放管,可以存放66枚水雷。因此,ⅩB型潜艇的横剖面几乎呈矩形。
ⅩB级潜艇虽然是作为水雷布放潜艇进行建造的,但是,该级的128艘潜艇于1941年—1944年相继竣工并服役之后,该级潜艇更多的场合下却是被德国海军用于运输燃料。因为德国的燃油供应从那时开始遭到中华帝国的封锁,德国海军面临燃油短缺的窘境,不得不用潜艇进行鸡鸣狗盗的行动。
(未完待续)
第557章【炮舰外交】中华帝国的大灰狼舰队
中华帝国采取遏制德国海军发展的策略,于是英国海军便成为中华帝国用来封锁德国海军的一颗重要棋子。
中华帝国在帮助英国大力发展潜艇的同时,也在帮助英国发展另外一支非对称力量,那就是英国的航空母舰。
尽管中华帝国一再宣称自身发展航空母舰是一个错误,给世界各列强国家造成误导,使他们继续信奉巨舰大炮主义制胜论的观点。但英国是个特例,因为英国海军是曰德兰海战的最大受害者,一场大海战令英国海军主力尽失,吃尽了德国海军航空兵猛烈轰炸的苦头。所以在战后的条约时代里,英国因为财政吃紧而无法建造大型主力战列舰而不得不发展造价相对便宜的航空母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总数达到31艘,超过中华帝国的航空母舰数量(9艘)。不过,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的单舰吨位都不大,跟中华帝国的航空母舰单舰都是四万吨六万吨以上比起来相差很大。
二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拥有大型航母1艘,鹰号。中型航空母舰9艘,分别是暴怒号、勇敢号、光荣号、光辉号、胜利号、可畏号、不屈号、无敌号和皇家方舟号。其他都是轻型航母共21艘,有独角兽号、巨人号、复仇号、尊敬号、战神号、光荣号、海洋号、凯旋号、特修斯号、帕尔修斯号、勇士号、庄严号、华丽号、可怕号、列维坦号、有力号、仙座号、半人马号、英格兰号、竞技神号和壁垒号。
而按照中华帝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等级划分,七万吨级以上才称之为大型航母,四万至六万吨称之为中型航母,以下都归类于轻型航母。英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定义与中华帝国的不同,在英国,四万吨级以上就称之为大型航空母舰了,两万吨至三万吨称之为中型航母,两万吨以下称之为轻型航母。
一战后,英国海军因为经费不足,于是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该航母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当建成后,悲催的英国海军航空兵发现,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成为英国海军史上最鸡肋的一艘航空母舰。
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1917年8月2曰,英国海军少校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英国海军史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对“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