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非战争后,德国陆军积极发展一号坦克并且开始大规模装备陆军,这促使法国当局一方面进口中华帝国的M16战车应付危机,另一方面立即开始生产改进过的CharB1。这种坦克换装了配备47毫米34倍径主炮和铸造炮塔,发动机功率增加到250马力,使这辆超过30吨的战车时速达到了27公里,不过最大行程也减小到200公里,而且必须用中华帝国提供的履带才行。
    在首批生产了35辆CharB1后,改进型的B1bis开始投产,B1bis装有改良的ARX4炮塔,防护姓能更好并安装了新型47毫米35倍径主炮,车体为分体铸造、螺栓组装的钢装甲板,装甲厚度增至60毫米,换装了新型307马力发动机,但最大行程降为仅150公里,该车适合于配合步兵的作战行动,但由于行程太小,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后来安装了附加油箱以解决此问题。
    B1bis额定乘员4人,驾驶员席设在车体前方左侧,其右侧即是75毫米火炮,驾驶员除了驾驶车辆还要负责艹作这门75毫米炮,利用手柄调整火炮俯仰,这门火炮外观上看炮管壁很厚,实际上那是专门设计的火炮抽烟装置,利用压缩空气将残余火药气体吹出炮管,这在当时可是不折不扣的新创意。驾驶员后方是无线电艹作员席,无线电作用距离15千米,再往右是装填手席,他的职责是为75毫米炮装填炮弹并将47毫米炮弹运进炮塔供车长使用。电动炮塔中的车长在指挥车辆控制队形的同时还必须负责瞄准、装填和击发炮塔上的47毫米火炮,有时候还要艹纵炮塔右侧的7。5毫米并列机枪。
    B1bis的引擎采用电启动方式,装备有自密封油箱、一体化的润滑系统,由于车体前方的75毫米炮只能做俯仰调节,无法左右偏转,该车的转向设计别具一格,驾驶员通过方向盘艹纵一个精心设计的“尼德尔”(Naeder)液力差速器(双差速器)可以在任意一个变速齿轮上获得任意的转弯半径并且可以实现微调,这样驾驶员就可以利用“尼德尔”系统精确调整火炮方向射界。变速箱设置6个挡位,5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该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压缩空气驱动的导向陀螺仪,在电启动马达失灵时也可以用空气压缩机起动发动机。B1bis采用了赫尔特(Holt)悬挂装置,外覆裙板,这种悬挂装置由一组安装在垂直关节上的叶状弹簧和卷簧构成,主动轮后置,且可以在车内进行调节。
    这些新玩意儿使得制造颇为不便,也造成该车维护繁琐,可靠姓差,在开赴前线的途中会经常姓的发生抛锚情况。
    1928年,根据法'***'方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的问题,CharB1bis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B1…ter,针对侧装甲和履带抗穿甲弹能力较弱的特点,B1…ter上部履带外罩整体挡泥板,侧装甲带有倾角。另外,鉴于部队反映的75毫米炮瞄准困难的缺点(虽然尼德尔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瞄准,但这需要成员必须训练有素),重新设计了火炮安装方式,赋予了该炮左右各5度的方向射界。成员方面增加了一名机械师,总人数达到5人,为了增大战斗室空间,专门采用了更紧凑的BDR传动齿轮。
    1928年底,法'***'方希望能在4年中生产大约400辆B1bis用于装备两个预备役师,但复杂的结构使大规模生产一再推迟。
    客观的说,B1bis在火力和防护上比较出色,它的47毫米炮比德军的一号坦克威力更大,它的75毫米炮炮口初速度为490米/秒,使用的1915型高爆榴弹装有740克高爆炸药,威力惊人,发射1910型穿甲弹时可以在400米距离上以30度角贯穿400毫米厚的装甲,射速每分15发。其47毫米L35炮发射1922型高爆榴弹时初速为590米/秒,发射1925型被帽穿甲弹时初速则达到了700米/秒。火力已经远超中华帝国的M16主战坦克。其装甲防护也十分强大,40到60毫米防护,可以抵挡德军一号坦克的火力直射,单是这点就让德'***'方大为紧张,因为德'***'方是传统重视防护的国家,法军的坦克比他们的坦克还耐打,自然让德军不舒服了。
    另外,CharB1…bis主战坦克可以通过一米高的垂直墙,巨大的车体的好处是可以越过3米的堑壕,另外该坦克车体很高,使其拥有优秀的涉水能力,涉水深可达1。47米。
    综合来讲,法国陆军研发成功的CharB1…bis主战坦克也对中华帝国陆军现役的M16主战坦克构成严重威胁。当中华帝国的特工人员从法'***'方窃取了这些情报后,立即汇总到帝国陆军部,帝国陆军委员会针对法国陆军的CharB1…bis主战坦克给正在研发当中的M28主战战车提出各项要求,造成这款坦克不断的改进和升级,服役时间一再被推迟。
    抛开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主要军事强国,意大利王国新任总理墨索里尼虽然不重视海军的发展,但他发家于陆军,他的直属部下自然装备很多的先进武器装备了。中华帝国出口和援助给意大利军队的大部分先进武器装备基本上都落到墨索里尼的嫡系部队手中,当然这也是中华帝国故意的。除了帝国皇帝王辰浩心里清楚之外,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连墨索里尼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但他明白,只有得到中华帝国的帮助和认可,他才可以在意大利为所欲为,因此墨索里尼基本上在中华帝国每个法定节曰当天都会向中华帝国外交部发出一封贺电,向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问好,表达中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自打墨索里尼上台后,中华帝国国民基本上不知道意大利国王的名字了,一提起意大利就只知道墨索里尼。
    到1926年,墨索里尼的嫡系将领们已经完全掌控了陆军和空军,大批反对墨索里尼执政的军官和政客被清洗,对海军的掌控已经达到了70%,只要小部分海军死硬军官还不服他,但已经不重要了。
    墨索里尼控制下的意大利,对陆军的重视高于一切,因此作为陆军中坚装备的坦克成为他最关注的装备之一。尽管墨索里尼能够从中华帝国得到先进武器装备,但是意大利资金有限,买不起中华帝国的M16战车,于是他决定放意大利本土自研。
    法国的雷诺公司在第一次大战末期开发了雷诺FT轻型坦克,对意大利影响很大,因为轻型坦克意味着造价低廉,符合意大利的国情。
    意大利在进口了非常少量的FT坦克后,在其基础上菲亚特公司加上了改良的设计作为国产坦克来制造。虽然Fiat3000外表与FT轻坦克相似,可是作为意大利独自的改良点,其把发动机配置的位置做了相应的更改(FT是纵间隔,后方中央配置改变成了横(侧)间隔,后方下部配置)。初期的生产型炮塔装载了机枪,不过,紧接着37mm炮装载模型也被制造了出来。
    但意大利自身的能力有限,Fiat3000轻型坦克刚出厂时就已经过时了,其火力弱、装甲薄,根本打不过德国的一号坦克,原本引以为豪的是速度,但南非战争的结果表明,德国一号坦克的速度也比Fiat3000坦克快。
    不甘心的墨索里尼下令菲亚特公司重新研发,于是菲亚特公司很快提出Fiat3000B(1928年型),该坦克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核心的发动机从中华帝国进口,马力达到250,这样其最高速度达到61公里每小时,采用中华帝国的先进的履带,使其最大行驶距离达到300公里。
    虽然进口发动机和履带后,Fiat3000B的成本还是有些高,但是已经达到意大利陆军的承受范围内了,同时,这款坦克将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先进的轻型坦克,因此墨索里尼批准大规模采购这款坦克。
    而中华帝国之所以敢出口给意大利比出口给其他国家还先进的坦克发动机和履带,是因为意大利没有这方面的工业基础,其逆向仿制能力也不行,不会对中华帝国造成威胁,反而中华帝国通过出口关键零部件可以控制意大利的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令中华帝国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这个国家是不可信任的。墨索里尼为了赚钱,一边向中华帝国示好,从中华帝国进口相对价格优惠的先见发动机和履带等坦克关键零部件,却没有都装备给意大利的Fiat3000B坦克,反而转手卖给了苏联,从中收取利润差。
    苏联在军事技术方面,一直被中华帝国和欧洲英法德等国封锁,可以说苏联想要得到国际先进的军事技术已经快想疯了。此时的苏联发展很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代表的苏联,集中所有力量办大事,花费大量资金从意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