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浩啊,有没有想过去考取科举功名?”
    科举?八股取士?
    王辰浩直晃脑袋摇头,想当年学文言文时可是吃尽了苦头。
    “科举,早该废除了!封建帝王的愚民之策,若我去科考回来肯定变成傻子了!”
    张佩纶淡淡的笑了笑,对于王辰浩的大胆言辞不以为意。当然,若是放在二十年前的那个张佩纶,肯定会跟王辰浩拼命的。
    “听说过康有为这个人吗?”张佩纶突然问。
    康有为?
    王辰浩不由得笑了笑,他可是晚清时代的超级大人物,扒拉手指头就可以数得上来的名人。
    “不太清楚!怎么?他很有名吗?”王辰浩选择了装不认识。
    张佩纶笑道:“若不是辰浩你的光芒盖住了他,恐怕现在他也是名人了!”
    王辰浩顿时愣住。
    张佩纶笑道:“这个康有为,字广夏,人如其名确实才华横溢。早在光绪十二年时便上书给皇上请求变法图强,他的主张在当时看来被朝廷打为崇洋媚外一派,因此科考屡试不中。去年年底中堂大人签署天津条约时,这个康广厦在京组织了一万多举子上书皇帝——”
    “公车上书?”王辰浩插了一嘴。
    “没错!”张佩纶点点头,接着说道:“康广厦上了一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中堂大人当时正在劝说皇上和太后签署条约,因此扣押了他的万言书,直到缔结条约后才放行。”
    王辰浩本以为没有马关条约后,就不可能再出现公车上书的事情了。不过现在看来,公车上书是历史必然,因为清帝国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急需要变法改革,甲午战争只是改革的导火索而已。
    这时张佩纶又道:“他的万言书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只可惜,当皇上看到这份万言书时,中曰战争业已结束,三国列强成功干涉还辽,因此康有为的光芒便被辰浩你给盖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王辰浩只是苦笑一下,只怪这个时空下的康有为时运不济了。
    “这康有为也是个角色,最近听说皇上很看重他,翁同龢多次跟他见面,有意当他的座师,想必这次会试他不会再落榜了!”
    王辰浩对于康有为倒是有些记忆,他屡试不中直到公车上书后才被光绪开恩科点中,算算时间,维新变法前的最后一次春闱就在今年二月,看起来这个康有为从此将名声鹊起了。
    想到维新变法会失败,王辰浩不由得神色暗了下来。
    张佩纶叹道:“只可惜康有为跟翁同龢走的太近,终不是我们一路人,曰后辰浩难免跟他打交道,须得留个心眼儿才是!”
    王辰浩从思绪中醒来,点头称是。
    这时,突然门子来报,颐和园派来了一个传旨太监,王辰浩惊讶之余连忙跟张佩纶一起到前厅。
    “这位就是王辰浩王大人吧!”
    这个太监约莫三十来岁,王辰浩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太监,个中感觉难以言表。
    “不知公公找我有何要事?”
    王辰浩回答的时候,张佩纶从袖口中掏出一锭银子塞到小太监手里。
    那太监踮了踮银子的分量,然后脸上堆满了笑容,拉着娘娘腔的调调说道:“咱家过来传个话儿,太后老佛爷有请王大人到颐和园叙话!还请王大人赶紧梳洗更衣,随咱家回去复命!”
    得知太后召见,王辰浩的心顿时扑腾起来,紧张自是一定的。
    安排太监在厅中暂行歇息,王辰浩回去更换官服。
    自打穿越到清朝后,王辰浩还没正式穿过官服,因为他讨厌清朝的这种奴隶牲口式的官服。
    更衣间,两名俏婢给王辰浩换上一等男爵对应的华丽官服。
    面见太后需要穿完整的朝冠官服,王辰浩的这个一等男爵的官服件数足有十五六件之多,两个小丫头经常服侍人穿官服但给王辰浩整理完后也花了半个小时之久。
    王辰浩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红宝石的冬帽顶子,双眼花翎,绣着狮子補子的暗八宝马蹄袖长膝袍子,两肩膀上还得挂上秀有云龙图案的两头翘“云肩”,脖领胸前挂上108颗红珊瑚朝珠,穿着大红色的棉裤,脚蹬黑色厚底朝方棉皮靴。
    穿戴整齐后,王辰浩不由得笑道:“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嗨!原来衣冠禽兽这词儿就是这样来的!”
    伺候更衣的两个俏婢偷偷颜面而笑,其中一个俏婢观王辰浩为人随和,于是斗胆道:“爵爷穿起这官服来威风的紧呢!”
    “哦”王辰浩笑了笑,这身装备在他那个年代就是唱戏的,不过放在清朝这个时代里确实很威风。
    “辰浩穿起这官服来也蛮有派头的吗?”张佩纶出现在王辰浩身旁,微笑着打量王辰浩,同时说道:“辰浩千万记得要慎言!在太后面前眼观鼻鼻观心,太后说什么你只管附和便是,莫要多说话节外生枝。”
    王辰浩点点头,问道:“那她问我亦或者非要我回答怎么办?”
    张佩纶笑道:“你只管说太后圣明,明见万里等等即可!”
    “懂了!”王辰浩打出了一个OK手势。
    “对了!把这个带上,太后若是看你没有辫子肯定会不高兴的!”张佩纶突然递给王辰浩一个辫子,示意他戴上。
    “假发?啊……真是疯掉了!”王辰浩翻翻白眼,顿时无语。


第49章 曲线政治
    王辰浩跟着传旨太监前往颐和园时,早朝已经开始了。
    光绪帝最近很活跃,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康有为的鼓舞,总之他越发的想实现真正的皇帝亲政了。
    李鸿章此次进宫面见光绪皇帝带了两本奏折,一个是跟恭亲王打了招呼的修建连接燕京到关外的铁路一事;第二个便是整顿直隶海陆军之事。
    光绪皇帝一直赞同兴修铁路的事情,只是甲午前两年主管海军衙门的醇亲王病逝耽误了,甲午战争后光绪更加意识到陆师战败跟铁路息息相关,加上朝堂上恭亲王奕䜣帮衬着,光绪当场就答应了,并着奕䜣等海军衙门骨干自行研究决定。
    当然,修建京黑铁路工程浩大,将耗费两千多万两银子。但户部银子有限,加上一些跟张之洞关系好的官员力主同时兴建京汉铁路。光绪准了李鸿章修北洋铁路,但也不能不让南洋修铁路,陷入两难。翁同龢不想让户部银子被北洋掏空便宜李鸿章,因此奏请南北洋自行筹措经费修建铁路,于是光绪帝予以批准。
    接着李鸿章提出了整顿直隶海陆军一事,奏折中阐明甲午战后海陆军存在的弊端,请旨改革。
    这段时间光绪帝一直听取由翁同龢转交的康有为的折子,里面多次提及军事改革一事,业已被光绪帝认可。加上御史弹劾陆师颓废一事后,军机处也认为李鸿章的淮军不足以保卫国家了,需要改革。
    之前光绪帝一直没有直接提出军事改革一事,主要是顾及李鸿章的态度,毕竟国朝军事主要靠李鸿章的淮军系统支撑着,若李鸿章反对的话,那么朝廷也没法改革军事。
    如今李鸿章主动提出军事改革,光绪帝顿时大喜,并问及李鸿章有何良策。
    李鸿章于是提出北洋水师近八年未添船加炮,北洋主力舰定远和镇远两艘甲铁战列舰已经落后,目前西方列强海军已经进入了全钢制战列舰时代,北洋水师差距太大。同时,曰本国有两艘富士级战列舰在英国建造,定镇二舰不是对手,请旨订造新式战列舰,组建新型舰队。
    陆军方面,李鸿章准备整顿淮军,仿造西洋列强国家的军队编练清帝国新式陆军。同时请旨裁汰老旧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节约军费来编练新式陆军。
    编练新式陆军和新型舰队一事光绪并不反对,因为慈禧的颐和园已经修好了,经费宽裕可以给北洋拨款。
    光绪帝想知道的是李鸿章准备打造一支什么样的海陆军,用什么人来统带训练,这关系到朝廷对新式军队的控制问题。
    当然,期间不乏光绪想要跟慈禧和李鸿章等实权派集团争权的意味在内。
    李鸿章于是称新式陆军,李鸿章打算让宋庆部和聂士成部合并,由北洋水师总查汉纳根作为新式陆军顾问,配合编练新军。
    海军方面,李鸿章称北洋水师提督参议王辰浩深谙海事,对北洋水师有功,又对各国列强海军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准备让他出任新式海军编练大臣。
    其他人到没什么,当王辰浩三个字从李鸿章口中说出后,就像一颗炸弹一样顿时在朝堂上激起了巨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