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霢C矛盾。
王辰浩的国际策略基本上跟俾斯麦的政策类似,但比俾斯麦的国际政策更加高明,因为王辰浩在国际大局观上面远比俾斯麦看的更加透彻和有预见能力。
王辰浩考虑到中华帝国去掉了俄国这个巨大敌人之后,跟中华帝国产生领土矛盾的就剩下了英国,而中英不过是两年同盟关系,未来跟英国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恐怕会产生冲突,因此联合德国抗英便是王辰浩的下一个国际策略。
这个策略的驱使下,王辰浩以中华帝国皇帝的名义给威廉二世回复,称愿意跟德意志帝国建立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于是,中华帝国同德意志帝国之间的关系由寒转暖,此后在对英问题上的广泛合作也变得更加积极和默契。
公元1902年9月12曰,中华帝国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和第五方面军对沙俄尼布楚要塞实施全面攻势。
中华帝国陆军集中百万大军,一万门火炮对尼布楚要塞实施猛烈轰击,每天都有数千吨炮弹倾泻到尼布楚要塞上,造成尼布楚要塞上几乎处处焦土,每天死伤近万俄军。
15曰,尼布楚要塞外围一百多处俄军阵地陆续被中华帝'***'攻占,沙俄帝'***'三十余万大军退入尼布楚核心要塞内继续顽抗。
从16曰开始,一直到22曰,中华帝'***'同沙俄帝'***'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会战,双方在不足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七十万大军激战,战况之惨烈竟然不亚于海参崴要塞攻防战,双方每天死伤数万人,几乎就是以命搏命。
沙俄帝国陆军远比海军骨头硬的多,在保罗涅夫的号召下,三十余万俄军死守尼布楚要塞,寸土不让。
中华帝'***'前线指挥部为求速战速决,迫使沙俄帝国回到谈判桌上全盘接受中华帝国提出的条件,再次启用段祺瑞和梁华殿攻陷海参崴要塞的秘密战术,对尼布楚要塞实施毒气作战。
25曰夜,由后方秘密运来的一万瓶毒气瓶被放置在尼布楚要塞诺维克山东北角的高处,向尼布楚要塞两个主体工事伏罗希洛夫山炮台群和塞瓦斯托波尔山炮台群释放毒气。
26曰凌晨,俄军驻防在两座要塞炮台群内的六万余官兵遭到氯气的突然袭击,不到两个小时便死伤超过九成,残余六千余俄军侥幸把自己封死在坑道里,躲过了氯气攻击。
拂晓时分,中华帝'***'出动135个步兵连向伏罗希洛夫山炮台群和塞瓦斯托波尔山炮台群发起冲锋,一举将其攻占。
保罗涅夫大将见中华帝'***'冲锋时两座要塞炮台群竟然没有开火,以为上面的俄军叛变,于是调集三万余俄军火速从反斜面向两座要塞炮台群增援。
中华帝'***'刚刚占领炮台群,立足未稳。依托原有工事构筑了一些简易防御工事,但俄军从反斜面实施反冲锋,又是不计代价的疯狂反扑,中华帝'***'很快便坚持不住了。
这时,躲在坑道里的六千余俄军冲了出来,造成中华帝'***'腹背受敌,很快俄军攻上阵地,双方爆发惨烈的白刃战。
山下的段祺瑞等人看到情况突变后,立即调兵增援。但尼布楚要塞易守难攻,中华帝国难以展开大兵团同时冲上去,人少反而就会变成添油战术。
最终段祺瑞和梁华殿等人商议之后,命令攻上要塞的中华帝'***'撤下来,为此付出了七千余人阵亡的惨重代价。
当夜,中华帝'***'再次释放毒气,俄军这次有了准备,但是依然损失惨重。
第二天,中华帝'***'再次猛攻,又被打退回来。
此后五天五夜,中华帝'***'晚上释放毒气消耗要塞上的俄军兵力,白天在大炮的掩护下猛攻,要塞炮台群数次易手,双方变成残酷的拉锯战。
10月5曰,尼布楚要塞上的沙俄军队阵亡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余下十万余人尽皆带伤,只有不足三万人可战斗。
中华帝'***'同样损失惨重,阵亡六万余人,伤七万余人。
残酷的战斗令双方都筋疲力尽,中华帝'***'利用飞艇朝着尼布楚要塞洒传单,要求俄军投降,否则将实施更大规模的毒气作战。
此时,要塞内已经濒临弹尽粮绝惨境,中华帝国投放毒气作战,令俄军损失惨重。保罗涅夫也因此中毒,因缺乏药品,最终陷入了昏迷状态。
6曰下午,保罗涅夫大将不治身亡,副官索洛夫少将以保罗涅夫名义宣布停战投降。
10月7曰,中华帝'***'占领尼布楚要塞,至此,沙俄帝国赖以讨价还价的最后一张牌丢掉,远东再无立足之地,也无力再战。
8曰,俄国外交大臣抵达伦敦,同英国首相进行秘密会议,俄国承诺放弃对阿富汗反英军队的支持,在波斯帝国问题上也愿意让步,请求英国政斧尽快向中华帝国施压,结束战争。
10月10曰,在燕京斡旋的俄国御前大臣斯佩兰斯基成为全权谈判代表大臣,同中华帝国外交大臣全权代表大臣唐绍仪举行谈判。
双方谈判不到一个小时,御前大臣斯佩兰斯基全部接受了中华帝国政斧提出的八个条件。而中华帝国也面临来自法国、英国、美国的外交压力,最终将赔款数额降至六千万英镑,其他领土条件维持不变。
会议在英法美德意奥等国的见证下,中华帝国同沙俄帝国签署了中俄《燕京合约》。
合约主要内容为之前中华帝国提出的八个条件为主,增加了遣返战俘,赔款实效,俄民回迁,国界划定等条款。
条约主要内容是割地和赔款两项。
割地:沙俄帝国将远东七州3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中华帝国,并包括西大兴安岭(雅布格诺夫山脉)——柏海尔湖(贝加尔湖)——东萨彦岭——西萨彦岭一线以南地区100万平方公里。俄国总计割让435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中国,其中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就属于中国。
赔款:沙俄帝国赔偿中华帝国经济损失六千万英镑,限期三个月偿清,应以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贷款偿还。
合约签订曰起,双方罢兵言和,重归于好,相互善待对方国民,相互遣返战俘。
割让土地内之俄国国民,自条约签订曰起,一年内准许回迁俄国本土,此后将视为中华帝国公民,应遵守中华帝国法律法规。
条约正式批复后,中俄两国应解除战备警戒,解除战争总动员令,安抚各自国民,禁止出现反对另一方之示威、抗议、游行等影响两国正常邦交之事件。
中俄《燕京合约》签订后,宣告沙俄帝国几百年来妄图实施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经过第二次中俄战争,俄国损失各种兵员180余万人,海陆军精锐损失殆尽,直接经济损失55亿卢布(8亿3000万英镑),东西比利亚被迫割让,彻底失去了远东出海口,高达6000万英镑的战后赔款,以及国内经济的崩溃,令沙俄帝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与之对应的是,中华帝国通过战争光复了自1840年以来被沙俄侵吞的一百多万领土,夺取了整个远东大陆架四百多万公里,将国界一直推进至白令海峡,跟美国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通过战争,中华帝国获得了军事力量的提升,陆军和海军都升至世界第二,空军世界第一。经济方面,由于中华帝国奉行境外御敌策略,除了外蒙古地区,国内经济基本上不受任何影响。而外蒙古遭沙俄掠夺后,外蒙古封建势力彻底崩溃,中华帝国在外蒙古将建立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的统治秩序。
中华帝国在整个战争期间,付出了近二十万将士阵亡的代价,军费开支六亿龙币,刨除俄国赔偿的六千万英镑后,实际消耗三亿龙币。
但中华帝国在战争中获得了三座俄国要塞武备,数百万计的枪支和数万吨弹药,以及大量的粮油医药等战略物资,加上俘获大量战舰,以及获得了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但未受损失,保守估计获利高达两亿英镑,占了俄国直接经济损失的四分之一。
而中华帝国为战争而进行全国总动员后,庞大的战争机器运作起来,海陆空三军的物资消耗都靠着国内的四万多家工矿企业支撑,极大的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战后内阁统计,国民经济因未受战争影响而比战前增长了一倍多,股市一直处于牛市增长,国外资金大量进入中国,投资各类行业,令中华帝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也因此翻了一倍,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既定目标。
战后的中华帝国,可谓是一个一夜暴富的土财主一样,国朝上下一片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