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库尔伯特金大将也知道枪毙扎苏里奇不能鲁莽,但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他把帝国陆军的脸丢尽了,不毙了他我怎么跟远东数万将士们交代?他打了败仗,丢了黑龙江,帝国这么长时间的辛苦算计都化为乌有。如果沙皇陛下追究下来,我可怎么交代。”
    斯特塞尔中将说道:“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帝国已经从中亚抽调大军增援了,海上援军也不曰出发。帝国对中国东北的战略包围已经完成,本来打算全歼东北境内的清军的,现在却让人家把我们打了一棒子,的确很没面子。”
    雷伊斯说道:“不如我们先从朝鲜那边动手,只要突袭占领了盛京,清帝国肯定妥协!”
    库尔伯特金大将摇头道:“不妥!清帝国已经派老将宋庆率部驻守鸭绿江,此人是清帝国少有的悍将之一,此前有过鸭绿江防御战的经验和教训,加上此刻我们已经失去牵制北洋陆军的东满支队了,因此若从鸭绿江动手则很容易造成被反包围之势。”
    雷伊斯皱眉道:“那怎么办?沙皇陛下肯定会怪罪司令官阁下的,如果在陛下问责前能够夺回黑龙江的话,也好跟沙皇陛下交代!”
    斯特塞尔中将说道:“瑷珲朝不保夕,扎苏里奇中将请示退出瑷珲,如果司令官大人有所行动的话,最好趁着瑷珲还在我们手里的时候赶紧行动。虽然丢了黑龙江省,但好在瑷珲还在我们手里。”
    库尔伯特金大将叹口气道:“我们的兵力都调往珲春和朝鲜了,根本无法增援瑷珲。”
    众人一阵沉默,松花江之战已经大乱了他们原先的部署,如今几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许久,斯特塞尔中将说道:“实在不行,我亲自去瑷珲,我手里还有东西比利亚第11步兵旅。”
    雷伊斯问道:“那不是要留守海参崴的吗?那可是咱们的预备队,现在就拿出来恐怕对以后的战局有所影响!”
    斯特塞尔中将皱眉道:“现在的问题是要么放弃瑷珲,要么保住这个据点等待援军抵达,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库尔伯特金大将权衡利弊后,说道:“如果我们放弃瑷珲,清帝国收回了黑龙江,那么在各国都同情清帝国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会出面要求结束这场局部战争。如果帝国不同意,等到援军抵达后再战,那时就会遭到国际压力。对帝国极其不利。”
    雷伊斯问道:“那司令官阁下是同意了?”
    库尔伯特金大将转向斯特塞尔中将,勉励他道:“如此就拜托你了!”
    斯特塞尔中将点点头,正色道:“事不宜迟,我这就出发。”


第146章 几百张嘴等着吃他
    【今天第一更,稍后还有第二更】
    帝俄陆军在黑龙江地区军事上的失利,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首先是影响了俄国布局东北亚谋求侵占清帝国东北三省的计划,在俄国中亚援军未抵达前,帝俄陆军只能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帝俄将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全力保住瑷珲,维持清俄之间的局部军事冲突,这对于远东俄军兵力有限的境况来说,保住瑷珲将是一场苦战。二是要尽可能的争取外交优势,联合各国列强对清政斧总理衙门施压,迫使清政斧放弃军事进攻瑷珲。
    同样,对于清政斧来说,松花江战役过后,北洋陆军获得大胜并收复黑龙江省除瑷珲外全境,清廷中央是很高兴,但北洋陆军违反朝廷不得主动进攻俄军的命令让朝廷很不爽。命令是李鸿章越级下达的,翁同龢等人上书弹劾李鸿章藐视朝廷谕令之罪。
    光绪是主战的一方,北洋陆军主动出击俄军并收复失地,在这点上他是高兴的。但抛开国家利益他还有个人利益在内,他派去的准备接管北洋陆军的练兵大臣铁良却被架空了权利,这令他十分不满。
    翁同龢请旨弹劾李鸿章抗旨,这个抗旨的罪名足以砍头。但李鸿章早有对策。李鸿章上书辩称俄军炮舰攻击清军炮舰在先,北洋陆军主动出击只是针对俄国方面没有谈判诚意的还击,这符合朝廷不准主动出战,但允许被动还击的谕令。原本只是试探姓报复,但俄军不经打所以才有一口气收复大片失地的结果。
    光绪就知道李鸿章老谋深算不可能不考虑周详就行动,李鸿章躲过了抗旨大罪,剩下的越级指挥北洋陆军作战一事比起收复失地的天大功劳而言,就不是什么大罪了。不过,光绪心中不忿,朝廷对地方督抚们的控制力每况愈下。如今李鸿章这般做法不排除是对光绪意图插手北洋陆军军权的还击,因为铁良被架空权利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光绪帝下旨对于此次行动李鸿章功过相抵不予奖励也不予追究,算是对李鸿章的一次不满的表达。不过,对于铁良,光绪帝怒其不争,本打算将其革职,但翁同龢提醒光绪帝这可能是李鸿章借刀杀人之计,于是光绪帝命铁良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只是铁良被架空权利,即便留任也没有用。但光绪帝此刻手中无人,只好破罐子破摔了。
    虽然清廷对这次北洋陆军的军事行动既不表彰也没惩罚,但对于广大国内有识之士们来说,北洋陆军的胜利意义重大。首先北洋陆军是作为应对甲午陆战失利的情况下建立的新军,经过此次胜利,北洋陆军算是成军了。其次是人们普遍认为帝俄陆军十分强大,而北洋陆军能够击败俄军,他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北洋陆军已经成为强国陆军了。这对于清帝国陆军一直遭受国内外人士的指责诟病来说,无疑等于扬眉吐气一把了。
    政治上,俄国驻华公使库曼几乎用炮轰的口气对总理衙门的清廷官员们施加威胁,强烈抗议北洋陆军在停战期间攻击俄军,表示如果清政斧不给俄国一个满意的解释,俄国将采取军事报复行动。
    库曼的咄咄逼人,令总理衙门上下一片紧张之气。恭亲王奕䜣据理力争,称俄军炮舰攻击在先,是俄方先行破坏停战氛围。但库曼处于俄国利益自然是百般狡辩,甚至执意更大的战争威胁。
    各国列强态度依然暧昧,帝俄军队在陆战上的首次失利使得各国列强看到了俄军的虚弱,他们在支持俄国的立场上有些松动。
    有意思的是,继续支持俄国对华扩张的竟然是德国。德国出于欧洲核心利益的考量,认为俄'***'力重心转移至远东将会减轻德国在北欧的军事压力,因此德国方面支持俄国对华采取军事报复手段。
    而俄国的军事盟友法国却正好相反,法国作为俄国的盟友,他们希望俄国在远东扩张得以遏制,这样将迫使俄国将扩张方向转回欧洲。法国人希望俄国掉头回欧洲扩张,那样将跟德国正面对抗,增加两国摩擦和矛盾,符合法国的核心利益。这样一来,法国人意外的对总理衙门表达同情,告诫俄国方面不要愈陷愈深,因为俄国现在没有财力在远东发动大规模战争。
    所有列强国家中,只有英国人立场最强硬,英俄矛盾和英国公使萨道义遇刺,使得英俄关系紧张,英国一直站在清帝国这边。但英国人也是包藏祸心,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北洋陆军在对俄陆战上的胜利,使得英帝国认为清帝国可以跟俄国好好的打上一仗,英国支持清帝国的真正目的是尽可能的削弱俄国在远东的实力,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清俄两国打的死去活来,两败俱伤。因此,英国公使窦纳乐在表达立场时,态度极其强硬,他主张清帝国继续进攻俄军,甚至他建议清帝国废除清俄不平等条约,收回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失地。如果清帝国采纳英国的建议,那么窦纳乐表示将给予外交、经济,甚至是军事上的强力支援。
    英国人的立场着实吓了清政斧一身的冷汗,总理衙门大臣奕䜣立即请奏光绪和慈禧,要求尽快给划出底线来,以便他好跟俄国人谈判,尽快结束这次军事冲突,否则这场冲突可能被英国人暗中弄大。
    慈禧表示既然黑龙江省大部分拿回来了,可以做出些许让步,打发了俄国人便是。但些许让步是让多少,慈禧没说,赔钱还是割地,亦或者是开口岸也没指示。而光绪则称眼下北洋陆军获胜,证明其可以抗衡俄国的军事入侵,因此坚决不让步,务求收复瑷珲,赶走俄国侵略军。甚至光绪要求做好跟俄国正式宣战的心里准备。
    慈禧和光绪依然是政见不合,在这个问题上二人的口词不同,使得奕䜣一个脑袋两个大。
    直到回到恭亲王府,奕䜣还不住的埋怨着。
    “些许让步到底是让多少吗?也不给个实在话儿,让我怎么谈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