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大将,不仅仅要作战勇猛,更需要谋略,汉人称作运筹帷幄。一个只懂得拼杀的将军,只能是一个将军,如果懂得谋略用计,就会是一个统帅,一个能打胜仗的统帅。
青宜结鬼章就有这样的素质,董毡十分无奈,两个儿子要是有这样的见识和能耐就好了。蔺逋比就不说了,差的太远,即便是阿里骨,考虑问题也颇为不如。
唉!
董毡忍不住心中暗叹一声,当真是命啊!生子当如鬼章啊,可惜,可惜!
不过有这么个人才总归是好的,有这么一个人来辅佐儿子多少能安心一些吧!只是他们之间能相处的很融洽,君臣之间能相得益彰吗?
顾及不到那么多了,董毡暗自摇头,目前没有精力去谋划若干年以后的事情,船到桥头自然直,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当务之急是对付宋军。
“鬼章说的有道理,先让木征抵挡一阵子吧!”那么比较功利的考虑,董毡不会反对,对于一个君王而言,就是这样玩权术的。
如果能趁此机会将河州掌握在手中,自己的实力,以及在整个吐蕃的影响力都会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彻底解决这种纠缠了,三代人的恩怨。当然了,木征终究是自己的亲侄子,不会亏待他的。
“不过,鬼章你要做好准备,整顿大军,随时准备出征救援河州!”董毡这样一句话,等于是确定了青宜结鬼章的统帅之位。
“是!”
多吉大师道:“还有,对宋军的主帅,还有主要将领也多些了解,相信作战的时候会很有用处的。”
青宜结鬼章道:“是,已经有一些了解了,主帅是王韶,副帅就是几年前出使青唐城的那个林昭。”
“是他?”阿里骨顿时一惊,仔细说起来,他与林昭之间可是有恩怨的。当初林昭出使青唐城,本来与他保持着良好关系,并且还有一定的利益同盟。不想最后却破裂了,阿里骨还透露消息给梁乙埋,使西夏人在途中伏击林昭。
就这么一件事,算是彻底结下梁子了。如果真的前线交战遇到了,林昭肯定是不会放过自己的,而自己是他的对手吗?想起那个英武不凡的宋朝年轻人,即便是暗中自问,阿里骨都没有多少底气!
青宜结鬼章道:“王韶在宋朝在西北的名将,颇有能耐;林昭则是一个新秀,不过从数年前与他的接触来看,此人不简单,智谋和才能都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对我们吐蕃非常了解,这一点才是最麻烦的,肯定不好对付。
去年他可是俘虏了梁乙埋,并且在无定河让西夏人大败而归,故而这个人尤其要小心。同时还有景思立、刘昌祚、听说还有宋朝西军名将种家与折家的将领参战,对手的实力当真不弱,这一仗怕是不容易啊!”
青宜结鬼章是由衷感慨,肩上的压力着实不小!
说到这里,董毡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淡淡的忧色!
他们有很多想法,可都显得有那么一丝理想化,似乎一直相信吐蕃一定能够战胜宋军。可是一听宋军如此强大的阵容,心中不由自主地也在犯嘀咕,此战险恶,吐蕃一定能够获胜吗?
~~~~~~~~~~~~~~~~~~~~~~~~~~~~~~~~
这个问题,林昭也有思考,不过他笃定一个信念,此战必须获胜!
这一仗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宋朝未来的国运和国策,更关系到自己的命运。
胜,则是名震天下的大英雄,威望与影响力必定大增,唯有如此,才有与赵顼一较高下的资本。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兵权!
所以尚未到西北的时候,林昭就努力发挥副帅的作用,适当点将。
景思立和刘昌祚自不必说,有交情,有恩义,是可以大力发展的,而今他们已经被王韶调过去了。不要紧,去了之后在慢慢谋划嘛!
在此基础上,林昭也特意给种谔去书信,将种师道调去前线。同时还从府州将折克行的儿子折可大,堂弟折克柔调到前线。
此番大战,没有自己的班底怎么能行呢?至于王韶,到了之后再说吧!此人与赵顼的关系太过亲密,没有完全的把握绝对不敢与之接触,看来只能找机会将他从西北弄走了。
不过一切都言之过早,如今也只能是布局谋篇,具体状况只能等到了前线之后再看情况了。
随机应变,相机而行,八字灵活方案!
七月下,等林昭赶到熙州的时候,王韶已经对河州动兵。
轰轰烈烈的熙河开边正是拉开序幕!(未完待续。)
第五五二章 伺机而动
七月末,林昭赶到了熙州,正好是秋风初到的季节!
直到此时,林昭才发现,熙州集结的宋军并不多,只有不过两三万人。不过对付河州吐蕃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只是若进一步的朝河湟进发,怕是兵力略有不足。
初到熙州,林昭自然要去拜见主帅王韶了。
对林昭的到来,王韶自然是格外欣喜,这是他特意点名让皇帝要的人。此战进军河州,可是麾下的将领对河州了解并不多,毕竟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西军而言,在西北的敌人只有西夏。吐蕃人始终是以盟友或者藩属国的身份出现了,根本不曾有过敌对交战。
将领们不仅对吐蕃地区的地形,军队战力这些重要方面没有了解,最重要是心态上,从未对吐蕃人有足够的仇视和重视。这让王韶有些担心,作战过程中必将会出现诸多问题,能否顺利推行也未可知。
尤其是官家的目标远大,来西北之前就曾面授机宜,最根本的目标还是河湟高原。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更大,若是没有几个得力的人手,尤其是了解河湟的人相助,想要成事谈何容易?
说起对河湟吐蕃的了解,有谁能比得过林昭呢?
以往与青唐城之间的来往都是文官,很少有武将前往。唯独两年以前出使的林昭,算是半个的武将吧!
林昭的能耐自不必说,去了这一趟绝对没有白走,对河湟的方方面面都多有了解。沈括之所以能制作出那份河湟沙盘,其中也有林昭的功劳。
更为重要的是对吐蕃将领的了解的,若非林昭不断强调青宜结鬼章,王韶险些忽略了这个青年将军,至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再者,便是林昭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他早早地看出来大宋与吐蕃会有一战,从他对自己的提醒便看得出来,他是有准备的,肯定也有对策,在战事过程中也会表现的很出色。
林昭在去岁对西夏的战争中表现有目共睹,军事才能也是年青一代将领中无人可比的,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毕竟王韶年纪不大,实际上也算是后起之秀,那些上了年纪,有资历的将领未必将自己放在眼里。指挥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有可能会贻误军机。这一点,也算是王韶的一点小私心吧!
综合以上诸多考虑,毫无疑问,林昭会是最优秀的帮手!
所以王韶才特意点名向赵顼要了林昭,希望他能来给自己帮忙!
实际上,王韶先给林昭帮了个忙倒是真的,否则威远候还不知道得怎样费尽心机,才能有机会如愿出征西北。
想要坐上这副统帅的位置无疑更难,那么有许多事情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大事也有可能拖延,所以当真要感谢王韶将军了。
只是林昭是否能给王韶帮上忙都不得而知了,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找林昭前来绝对是正确的决定,最起码对大宋是绝对有好处的。
“王将军!”
“东阳啊,你终于来了!”
两人一见面,少不得有几句寒暄!
林昭笑道:“承蒙将军看得起,在陛下面前点名!”
“听闻东阳喜得贵子,我却把你从温暖的汴京拉倒秋风瑟瑟的西北,还要面对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地道,你可莫要怪我啊!”王韶倒是真有几分这样的顾虑,让林昭来是有道理的,可是人家自己未必愿意。
不过他的顾虑完全是不必要的,林将军心里还不知道怎么乐意呢?笑道:“王将军说哪里的话,能为大宋建功立业,是在下的荣幸。再者,此战胜算很大,王将军这是特意给在下送功劳,感谢都来不及呢!”
“东阳如此有信心?”
“必然的!”
王韶笑了笑,有信心是好事,在他自己看来,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悬念。他不由自主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当真获胜了,赏赐是必然的,那林昭岂不是又要加官进爵了?只是他而今已经是侯爵了,难不成还要直接晋封为国公?大宋朝有这么年轻的第一代公爵吗?这小子,当真是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