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瑾看着昔日的同袍,此下竟死于自己胞弟手下,眼中尽是悲痛之色,落寞地长吁一声后,徐徐而道。
“此番我军能得以重创魏寇,徐虎你功不可没。传我号令,发以文书,通报三军,就说徐文向忠肝义胆,实乃我遣为奸细,潜伏于魏寇之内,以为内应,最终不幸战死!!”
诸葛瑾此言一落,徐虎心神一荡,泪如泉涌,泣声不止,叩首拜道。
“大司马大义!!我等徐氏一族,今生来世甘愿为牛为马,报此大恩!!”
诸葛瑾叹了一声,与朱桓对视一眼,示意其处理后事,也是倦了,转入后堂。朱桓得令,遂修文书,依令通报三军。很快城内军民,知得徐盛竟是得令为之奸细,无不称赞其忠烈。
自从建业激战后,过了两日。贾诩率领后军一万二千兵马,押着辎重、军器终于赶到。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毒士之徒
曹丕引一众将士接见,请入虎帐,报说前事。贾诩听罢,眼眸泛着阵阵精光,扶着下颚胡须,沉吟不语。曹丕涩声告罪。贾诩却是淡然一笑,与曹丕谓道。
“子桓前番大挫吴贼,渡过长江天险,可谓立了大功,后来因怜惜徐文向之才,纳之为用,却无料到此人奸诈无比,竟是吴贼内应。子桓一时不慎,中其奸计,以致如此,亦也难怪。此中之事,我自会向陛下一一如实禀报。不过子桓你毕竟乃军中统将,罪不可免,此番便算是以功抵过罢!!”
曹丕闻言,心头一荡,便是明悟了贾诩的意思。其父曹操,一生爱才如命,求贤若渴,如依照贾诩所言,其父想毕不会多加怪罪。不过如此一来,徐盛却是要背负恶名。他最终为曹丕而死,但曹丕却不能以魏臣之礼相葬,而吴人自然对他恨之入骨,只恐怕亦不会为其正名。
想到此,曹丕眼中不禁露出几分不忍之色。贾诩目光一凝,忽然说道。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子桓你还需多加学习,否则日后如何能统率朝纲!?”
曹丕听了,神色一沉,暗叹一声,拱手一拜,口称受教。曹彰见状,眉头一皱,欲言又止,不过最终还是并无出声。此事便就此告一段落。贾诩命诸军各去歇息,然后又命曹丕取来地图,命向导官将建业城四周紧要之处,一一说予。贾诩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当下便将建业城方圆数十里内的地势谨记在心。随后,贾诩命各将退去,自己在帐内思索计策。
到了次日晌午时分,贾诩传令诸将,聚于帐内商议。贾诩坐于高堂,面色严厉肃然,浑身散发着一股莫名的威压,沉声而道。
“建业城地势险峻,城墙皆以坚石固岩修葺,城池坚固无比,实乃一座铜墙铁壁的固城。我军虽有军器,但若与之正面突破,却难以取好,更兼我军前番折损不少兵力,士气低落,不宜硬战强攻。
不过那诸葛子瑜,素来谨慎缜密,如今决意死守建业,望能据高城以抗我军,以逸待劳,拖延时日,待我军粮食告缺或久攻不下,忽生变故时,方而盛势攻之。眼下局势,对于我军极为不利。若要攻破建业,只可以奇制胜,方可为之!”
曹丕闻言,神色一凝,急忙问道。
“不知太傅可有计耶!?”
贾诩淡然一笑,却无发言,目光环视诸将,见各个都在沉头苦思,唯有郝昭一人眼光发亮。贾诩眼神遂露出几分异色,昨日听闻前番之所以能大破吴贼,渡过长江,全是依赖此子之计。贾诩不禁心里好奇,便是问道。
“依伯道之见,该当若何?”
郝昭正在沉思,听贾诩唤起,心头一震,连忙拱手作揖而道。
“回禀太傅,末将以为吴贼兵力虽弱,但有高城可据,并不俱于与我军作战。若要出奇制胜,唯有诱得吴贼出城方可。”
贾诩闻言,微微颔首,似乎认同,示意郝昭说下去。这时,曹彰忽然打断谓道。
“可太傅亦有言,那诸葛子瑜心思谨慎,前番挫败,乃一时不料我军中有高谋之士,如今欲要诱其出城,只怕非是易事。”
郝昭听了,神色端然,不急不慢,缓缓而道。
“三皇子所言是理。竟是如此,我军不妨作势急攻,详装欲要集中兵力,强攻建业,却又将辎重屯于西面一高山险处。吴贼见了,必以为我等为了多调拨兵马,故而如此。如此诱之,一旦诸葛子瑜忍耐不住,欲要发兵烧毁我军辎重,我等便可趁机伏之!!”
郝昭计策道出,贾诩眼中刹地迸射出两道精光,纵声笑道。
“哈哈哈!!天下高见,多有相合!!伯道之计,正合我心中之事也!!”
原来贾诩昨夜思索一夜,想到的计策,竟与郝昭之计几乎不谋而合。贾诩对郝昭顿时刮目相看,心中暗道。
“此子察事入微,且韬略不凡,若加以磨砺,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我听闻那郭浪子收了一徒儿,名叫姜维,乃人中之龙。此子入仕不久,便屡屡立下奇功,如此人杰,竟落入了郭浪子之手,实在教人妒忌不已。”
想到此,贾诩忽然起了一个念头,遂向各将颁发调令,各将纷纷领命而去,唯独郝昭一人并无接到军令。半响,帐内只剩下郝昭、贾诩二人。郝昭面容平淡,看却是不急。贾诩眉头一皱,沉声问道。
“麾下诸将皆愿争先立功,我人人下令,唯独无事与你。你却不见丝毫急色,莫非不欲立功耶!?”
郝昭听言,拱手作揖,毕恭毕敬地说道。
“太傅如此安排,必有深意。昭岂敢揣测,随时听候差遣!!”
贾诩听了,觉得这郝昭性子侧忍,能对功绩名利无欲无求,把持本心,与自己颇为相似,顿时心头更起了几分喜意,遂与之谓道。
“伯道今年几何?何处之人?”
“回禀太傅,昭本是太原人也,昔年因白波贼作乱,举家迁移到中原安居。昭今年已二十有二。”
郝昭疾言速语,回禀贾诩。贾诩听了,连声叫好,遂又一一细问郝昭家中境况。听闻郝昭之父,曾在军中入仕,官至都尉,后来染病回乡,不久病逝。郝昭继承其父遗志,从军入仕,家底清白,可谓是一门烈士。贾诩越听越是心喜,他素来处事圆滑、谨慎,若是这郝昭家底浑浊,他宁愿弃之,亦不愿日后烦事缠身。
贾诩听罢,喜上眉梢,忽然话锋一转,与郝昭谓道。
“伯道,我见你年纪轻轻,为人老练,谦虚有礼,处事不惊,腹中怀有志向,熟通韬略兵法,非池中之物也。我有意收你为徒,不知你可愿否?”
郝昭闻言,眼色一变,心中如若泛起百丈浪花,又惊又喜。可知贾诩乃当今朝廷太傅,位列三公,一生建立奇功无数,深受当今陛下曹操器重,若是要说其一生事迹,恐怕三天三夜也难以说尽。如此人物,竟然能青睐自己,郝昭一时实在反应不过来,陷入一阵狂喜的呆滞。贾诩哈哈一笑,忽然,郝昭双膝一跪,重重叩首,慨然而道。
“昭何德何能,幸蒙太傅如此赏识,愿侍为君父,悉心听教!!绝不令太傅受蒙!!”
贾诩听了,亦是大喜,连忙扶起郝昭,从腰间取下一块雕纹精细的羊脂玉,与郝昭谓道。
“此块宝玉,乃当今陛下所赐,为师此下便赠予你。望你日后学有所成,尽心竭力,回报朝廷,为国之栋梁!!”
贾诩说罢,便将宝玉塞在了郝昭手中。郝昭浑身激动得颤抖不已,接过宝玉,心中对贾诩感激不尽,涩声而道。
“徒儿定当师傅谨遵教诲!!”
之后,贾诩与郝昭先简略说了朝廷的局势,毕竟郝昭此下已是贾诩之徒,两人关系不浅。而贾诩素来支持世子曹丕继承大宝之位,郝昭至此便将打上曹丕一派的身份。而其中荀攸、陈群等人,暗里支持的却是曹植。至于曹彰,因其悍勇,得到朝中以张颌、许褚为首的不少将士支持。郝昭听后,暗暗心惊,原来看似风平浪静的大魏朝廷,暗中却是早分派系,暗涛汹涌。不过郝昭竟然已派了贾诩为师,除了曹丕之外,自然不会再投于他人。贾诩见郝昭领悟极快,心中更喜。忽然贾诩面容一紧,神色带着几分肃然凝重之色,与郝昭沉声谓道。
“伯道,有一点你当时刻谨记在心,无论如何,我等所忠的乃是当今陛下。纵有一日,陛下下旨教你除去何人,此人无论是谁,你不必多虑,执行便是!!”
“可若是!?”
郝昭眼色一变,张口欲止。贾诩面色冷酷,不容置疑而道。
“大魏乃陛下历经千辛万苦创立,功高盖世,大魏一城一地,一砖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