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参谋长问道:“专家们已经快到蠡县了?”
  郑卫国点头说:“嗯。我已经让地方上安排好住所,并让第341团前去护卫。”
  当天晚上抵达的专家有两批,一路是从平安县直接过来的,还有一路则是从石家庄前线赶回来的。因为路程和出发时间的关系,两拨人几乎是同时抵达蠡县。尽管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但是专家们还是特别兴奋。尤其是从前线回来的那几位,都是头一回上战场。尽管只听了个响,但是均感到热血沸腾。特别是看到自己研发的炮弹摧毁了敌人的仓库,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路上顾不得休息。兴奋地说个不停。
  汽车一路奔驰了三个多小时。在蠡县南郊一个小村庄停了下来。大家刚下车,又有一列车队赶到。大伙儿借着灯光一看,发现竟然都是熟人,忙欢喜地迎了上去。
  化学家庄长恭推了推眼镜。仔细一看。欢喜道:“树人。正之,哈,你们也到了!”
  树人是物理学家饶毓泰的字。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在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正之就是物理学泰斗吴有训,他参与了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的开创工作,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并于1924年与康普顿合作发表《经过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a射线的波长》。康普顿非常赞赏吴有训的才干,晚年曾向杨振宁说:吴有训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
  “哈哈,丕可!君适,叔伟,叔永!” 饶毓泰、吴有训高兴地迎了上来,一一拥抱,神秘地笑道:“嘿,听说你们几个这回立了大功,是不是真的?”
  丕可就是庄长恭的字;君适是物理学家、弹道学家周均时;叔伟是化学家曾昭抡;叔永是化学家任鸿隽,此次的实验炮弹就是出自他们几位的手笔。其中除了周均时是弹道学家外,曾昭抡、任鸿隽、庄长恭均是化学家。他们三个再加上发明联合制碱法的侯德榜,就是民国时期化学界的四大天王。可惜这次侯德榜忙着办企业没来成。不然集起民国四大物理学家,四大化学家,四大工程师,也是一件美事。
  庄长恭却避而不谈,笑道:“嘿嘿,这个么,需要保密,你们懂得!”
  物理学家、工程师周仁刚好从车上跳了下来,佯怒道:“哼,现在晓得要保密了,当初求我制造特种钢的时候怎么不说要保密的话!”
  吴有训和另一位物理学家严济慈是周仁的学生,忙上前扶住,说:“老师小心!”
  周仁摆手笑道:“没有事,别看我比你们痴长几岁,我这身子骨好着呢!”
  ……
  几人说笑了一阵。李富贵匆匆赶了过来,恭敬道:“各位教授,总座传令说今天太晚,就不来打扰诸位休息。让我们先安排各位住下,夜宵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想洗澡睡觉也可以马上安排。”
  大家一听,只好从命。本来心里还有点儿不舒服,但一进村子才晓得冀察战区对他们有多重视。几乎每个人都配有专门的厨师,而且还是特意根据他们口味和爱好选择的。澡堂子虽然简陋,但是干净明亮,还有专门的搓澡工和按摩师。用负责警卫的第341团马彪团长的话讲,就是“格老子的,硬是当先人服侍的!”
  次日一早,郑卫国和程政委、周参谋长一行就赶了过来,随行的还有装备部供给处处长熊大缜。他也是一名物理学家,而且还是物理学四大泰斗之一叶企孙大师的得意门生。他在清华读书时,曾专攻红外摄影研究。当时在国际上红外摄影还是极为保密的军事技术,国内一没资料,二缺资金。但是熊大缜利用物理系光谱实验室和x射线衍射对胶卷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站在香山鬼见愁峰顶上,竟拍出了整个清华园的俯视全景图和整个北平城全景图。此事在当时的清华以至全国高教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经证实。这张珍贵的照片成为了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这些专家教授里面,周仁周子竞的年纪最大,一大早就起来溜弯儿。李富贵不敢怠慢,忙安排了一个班的战士随身护卫。一行人刚到村口,正好撞上郑卫国他们。
  班长慌忙敬礼道:“报告总座,卑职是第341团二营五连三排六班班长胡晓彬,奉命保护周仁教授的安全,请指示!”
  郑卫国回敬一礼,说:“嗯,你们做得很好。注意加强警戒。”又把手伸向周仁。谦卑地笑道:“鄙人郑卫国,久仰周先生的大名了。”
  “哎呀,原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总司令!”周仁也没端专家的架子,忙伸手握住。笑道:“我们一路来。都在讨论郑总司令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到郑总司令的赫赫战功。还以为是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的赳赳武夫。”
  郑卫国说:“那现在见面之后呢?”
  周仁开玩笑说:“见面之后才晓得原来猜得一点儿都不假,而且跟我一样还是一位美髯公。”周仁也是留着一缕长髯。两人站在颇为有趣,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开了一阵玩笑之后,周仁又道:“总司令,现在正好有暇,要不就由属下向您汇报一下炼钢厂的事情吧!”
  郑卫国点头道:“也好!”又命令道:“去,还不给周教授搬个凳子来!”
  周仁忙道:“总司令实在太客气了,我们站着讲就好!”然后介绍了近段时间生产特种钢和合金铸铁的情况。形势非常喜人,目前的钢产量和铁产量甚至已经达到供大于求的境地。当然,这主要是其它部门的生产没跟上来,而前段时间缴获的轨道钢又实在太多了。几个月的时间根本用不完。
  严格来讲,根据地兵工厂的炼钢技术只能算做再加工。也就是在轨道钢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其性能进一步得升,达到枪管钢和低膛压炮管钢的要求。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标志着根据地已经有了初步工业化的能力。
  郑卫国听了非常欢喜,忙问道:“那我们的枪管钢能不能造轻重机枪?”
  周仁忙道:“当然可以!不过我们的电气炉和供电设备还没完全弄好,产量恐怕不高。一个月最多生产三百根枪管!”
  郑卫国高兴地说:“这就很不错了!周教授,我要向战区给你们请功!”三百根枪管,按一挺机枪配三根枪管计算,一个月下来就能造一百挺轻机枪。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产量还会激增。到时候每个班都能配上两挺以上的轻机枪。
  周仁摆手笑道:“总座过奖了。”又问道:“呃,总司令。您上次发电报来说球墨铸铁的事情,我一直都没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不知能否请司令详细指点一番?”
  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功地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所谓“以铁代钢”,主要指球墨铸铁。
  按说这是一种现代科技的产物,以根据地的条件制造起来非常困难。然而考古学家却在河南巩县铁生沟西汉中、晚期的冶铁遗址中找到一柄由球墨铸铁制成的铁?。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在约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由工匠将低硅的生铁铸件经柔化退火的方法得到的。这是我国古代铸铁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与之类似的还有麻钢,可以制造弹簧。可惜这些技术都失传了。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其实具体怎么操作我也不懂,我只是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过,说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硅含量要低,二是要将生铁铸件柔化退火,将铁里的碳球化和孕育处理。据说加入镁元素,会有很好的效果。”
  周仁听了之后一下子就陷入沉思,估计是跟那些元素精灵构通去了,过了好半天才清醒过来。见郑卫国他们还在一旁静静地等候,忙歉意地说:“对不住,刚才一下子就想得入神了。”
  郑卫国摆手说:“周教授为了我们的国防事业殚精竭虑,何罪之有!”又感慨道:“今天才知道周教授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并非偶然,没有这一点痴心,如果能领悟科学的真谛呢!只是不知刚才是否有所顿悟?”
  周仁微微一笑,略显得意地说:“不错!确实已经初窥门径,不过这还要感谢总司令提点。要不是您给指明方向,让我再想一年也想不出来!”
  郑卫国笑道:“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