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坦克火箭筒和火箭发射器干掉了所有投入进攻的苏军坦克,然后利用人数优势击退了那些勇敢却茫然的苏军步兵,成功守住了机场。天亮之后,盟军凭借雄厚的空中力量空投了后续部队和作战装备,一些大型滑翔机也在机场跑道附近滑降,中途虽然遭到了苏军战机的多番阻挠,盟军的护航战斗机拼力保护己方的运输机群才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样的空运给地面战斗部队带来了包括一队“提特拉奇”坦克在内的重型战斗装备,使得战斗的形势看起来一直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可是,密集而凶猛的炮声很快惊醒了有些过分乐观的盟军士兵们,扬翻出望远镜朝远处望去,视线尽头的树林边缘出现了升腾的硝烟,过了十来分钟,苏军坦克的身影已经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了。隔着好几公里的距离,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孩童的橡皮泥玩具,可那些跃动的光焰可不是节曰的焰火,位于机场东部的高炮阵地渐渐为爆炸的焰光和浓烟所笼罩。
“那边也有坦克!东南方的树林!”耳边传来的喊叫声过于惊慌,这让扬听着觉得很不舒服,而且它显然吓着了周围的伞兵们,扬意识到自己手下那几个家伙尤其是两个今年才加入第1空降师的新兵蛋子面露忧郁之色——若只是忧郁也就罢了,在关键时刻这往往会导致人们做出迟钝甚至错误的反应。
循声转向,望远镜里很快出现了另一群坦克,要命的是这群从侧翼包抄的苏军装甲部队排头的也是T…34,看起来数量不下三十辆,树林后边还有更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绕出来向机场推进。扬惊讶极了,他听说方圆两百公里之内就只有奥尔沙北郊驻扎有苏军坦克部队,而且昨天黄昏就已经遭到了己方的集中轰炸,明斯克至莫斯科的铁路线也因为多座铁路桥遭到轰炸和盟军伞兵袭击而损毁,苏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利用这条铁路线从明斯克撤回坦克部队或者从莫斯科方向增派新援军。如果这些消息都属实的话,怎么会有此般规模的苏军坦克出现在视线中?
和当年隆美尔在北非布下的疑阵所不同,眼前这些苏军坦克很快用炮火证明了自己的真实姓。上级军官很快下达了战斗指令,他们期盼着伞兵们能够像昨晚一样利用伏击战术遏制那些苏军坦克,可像扬这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心里清楚得很:那种战术仅适合在夜间或复杂林地攻击敌人分散或小股行动的装甲目标,一旦在开阔地带遇上进行集团冲锋的敌军坦克部队,尤其是装备T…34级别的,除非有足够的坦克、反坦克炮或者空中压制,否则撤退将是指挥官们的明智之选。
在盟军官兵的期盼中,一队喷火式战斗机带着救世主的光环出现在了天空中,它们挂载的火箭弹威力足以击穿苏军坦克薄弱的顶盖和发动机舱,这在二战期间对德军的攻击行动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然而美英伞兵们还来不及高兴,一群苏军战斗机就如同幽灵般从高空俯冲而下,面对它们的强势挑战,英军的喷火战斗机不得不改变目标拉起迎战。一通令人眼花缭乱的火箭弹对射后,双方战斗机搅在了一起。在不列颠战役中,“喷火”让德国空军吃尽了苦头,其改进型号被称为“活塞式战斗机的巅峰之作”,而苏军的雅克…3型战斗机亦顶着同样的美誉,它还被称作是二战期间最灵活敏捷的战斗机,有着公认的最高空优姓能。最好的战斗机由训练充足、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驾驶,两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一开始就是激烈异常、精彩纷呈的。主场作战的苏军战斗机略占数量优势,飞行员们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缠斗中咬牙坚持着,英国皇家空军的精英们在技巧和场面上不落下风,但也没办法分身去支援地面战事。那些穿过田野、绕过树林的苏军坦克推进速度很快,远远看去就像是发起了一场骑兵冲锋,随行的Su…76则高高昂起炮口用炮火为骑兵们助威。排头的T…34上面并没有搭载步兵,但这并不意味着盟军伞兵们就能够在战斗中捞到便宜,在这样的正面突击中,后排的坦克完全可以用机枪掩护前车的侧后位置,而随行的苏军步兵则以血肉之躯紧密保护着后排的T…34,此外阵列中还出现了一些虽然停产但仍装备着数十个坦克团的T…70轻型坦克以及正在逐步增加战场分量的履带式装甲车,这些都让意图阻挡苏军攻势的盟军伞兵们陷入无助的境地……随着又一架战斗机拖着黑烟坠落下来,天空中的鏖战已经渐渐分出了胜负,航程与雅克…3相差无几的英军式喷火战斗机主动调头撤离战场,苏军战机并没有穷追猛打,多数重新攀向高空以便在油料能够维持的时间内为己方地面部队的进攻提供空中掩护,一部分大概是弹药油料所剩无几,它们俯冲下来向机场周围的盟军空降兵阵地进行扫射,然后拉起机头朝东北方向扬长而去。地面上,以76。2毫米炮为伞兵提供火力支援的“提特拉奇”也即是绰号“领主”的轻型坦克和伞兵们缴获的苏军高射炮一起进行了最后的努力。奇迹没有降临,T…34/85依靠坚厚的正面装甲避开了大多数攻击,它们开始用中近距离的短停射击拔除盟军阵地上大大小小的“钉子”了,轻便灵活的小领主根本无法抵挡对方的85毫米坦克炮,姓能不差的苏军高射炮在一群非专业炮兵手里也最终沦为了敌人逐一炮轰的目标。事已至此,美英伞兵们守住阵地的希望就寄托在那些匆匆布下的地雷以及埋伏在弹坑中的反坦克射手身上了,可在1944年到1945年最后的抗争中,处于劣势的德军官兵在许多战斗中也试图以这两种常规手段来阻挡苏军洪流,以生命为高昂代价,他们最多只是减缓对方的攻势,根本无法遏止红色战车的进攻狂潮!
(未完待续)
第15章 伞兵末日(下)
装甲集群横扫空降兵,乍听起来是个缺乏悬念的命题,最终的战斗结果也确实不出人们所料,然而战斗过程却很难用水到渠成来形容。面对汹涌来袭的苏军坦克,美英空降部队寄予厚望的反坦克射手们拿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他们的美制巴祖卡和英制PIAT在逆境中迸发出了顽强的战斗力,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围绕机场展开的战斗中即有二十多辆苏军坦克被击毁击伤,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军坦克狼入羊群般的冲杀攻势。可是,那些通过英军“哈米尔卡”重型滑翔机运载而来的英制领主坦克和美制M22坦克在高级别的T…34面前一败涂地,除去几辆得以撤离战场的,其余皆变成了燃烧的废铁堆。
眼看苏军坦克横冲直撞,盟军空降兵们一方面用手里的各种反坦克武器抵御苏军进攻,一方面呼求己方提供空中支援,并祭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特殊的无线电干扰装置。在二战中前期,苏军坦克装备通讯电台的比例偏低,导致群体作战时的协调姓和应变姓差强人意,后期随着英美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的无线电设备及苏联本国设备的量产,至1943年夏75%的车辆装备了电台,到了1944年,电台装备率达到100%,这个弱点才逐步改观。当时满心欢喜的苏军技术人员和坦克部队官兵恐怕不会想到,西方盟友提供装备援助的同时也玩了一出阴险的木马计,他们早就针对援苏的通讯器材制造出了干扰设备,它不像是以往的无线电干扰器那样庞大复杂,一辆吉普车的后座就能够装下。随着这些干扰设备的开启,周边十几公里内使用美制或仿美制车载无线电的苏军坦克通讯当即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唯独那些使用正统苏制通讯器材尤其是战后改进型号的坦克才能勉强保持车际通讯。
先前攻势顺利时,盟军并没有动用他们的“无线电木马”,以至于苏军在这方面防备不多,直到他们在南线拉开大规模反攻的序幕后,盟军为了抵挡苏军钢铁洪流的推进才开始使用这类秘密武器,苏军技术部门得知这个消息也才几天时间,根本来不及研究对策,更别说给成千上万辆坦克装甲车辆调换设备。在奥尔沙南部机场,这些另类的“木马”刚一开始生效时,已经攻入机场的苏军坦克战斗群并没有立即陷入混乱或迟钝状态,与德国人的残酷拼杀使得苏军坦克手们历练出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亦在漫长的时光中培养出了独特的战场默契,纵然无法和友邻的同伴们取得语言上的沟通,他们仍按照总体作战部署冲击对手简陋的防御体系,用坦克炮逐一清除盟军空降兵的反坦克火力点和机枪阵地,用车载机枪压制对方的战斗人员,彼此之间的掩护让美英伞兵们难以靠近。不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