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看着几个宰相,夏竦会意,反正不管自己做什么,自己也是小人,于是说以功,当求尊异之礼。
  什么叫尊异之礼?陈执中硬是没有想明白。
  张方平听说后,对陈执中说道:“汉冯婕妤身当猛兽,不闻有所尊异,且皇后在,古无是礼,若行之,天下谤议,必大唾骂公,终身不可雪也。”
  陈执中醒曱悟,固争,夏竦之谏未得实行。
  可所有大臣一起想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肯定不是糊涂了,有的大臣心中明亮,皇上这些年越来越难糊涂,相反,一年比一年睿智聪明,只是身在局外,误以为赵祯不作为罢了。四名作乱的侍卫未得口供就被处死,或如何郯所言,是诸侍卫怕牵连到自己,索性将四人杀死,事曱件化小。但这四个侍卫那来的胆子,仅是四人,就敢行刺皇上?四名侍卫肯定没有这么大胆子,幕后还有一个有野心的人授使,四名侍卫这才胆大包天,想行刺赵祯的。就算赵祯麻曱木曱不曱仁,有这样的敌人隐在暗处,换谁也会如坐针毡,为什么就这样放过去?


 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

  chūn天渐深。
  碧草连着天涯,望不到际头。
  几只燕子在天空上飞来飞去,柳树青青,希望的时季到来。
  一辆马车在几名侍卫保护下来到贝州城,此时应当叫恩州城。
  皇宫的案子波涛汹涌,贝州城倒是渐渐恢复平静。抓了一些人,但更多的人让郑朗释放,没有再追究。先是组织人手将贝州城墙重新修砌,兵士逐一解散,开始组织百姓chūn耕生产。
  这次叛乱对贝州破坏十分严重的。
  不仅有王则的反叛,贾昌朝与高继隆胡乱赏赐,鼓励兵士杀人,也给百姓带来严重的伤害。
  但郑朗知道自己在贝州时间并不长久,亦如张方平所说,治理地方有两种治法,一种是短平快,迅速给一些利好的政策,使地方平安无事。一种是长远的吏治,包括水利、工商等等,想要见到成效必须有三到五年辰光。郑朗选择了前一种。
  百姓兴趣不高,迷茫、沮丧、悔恨、悲观,并且自己的名字登记在册,心中也很担心。这也是很正常的,想要让他们兴高采烈,那根本不大可能。对老百姓心中的负面情绪,郑朗也无可奈何,只能希望他们痛定思痛,下一回不要再被王则这样的人利用。
  总体,贝州百姓渐渐恢复安宁。
  毕竟郑朗在地方有了长达九年多时间的治理经验,而非是初到太平州的初哥。
  然而这次郑朗有些不大喜欢。
  崔娴与环儿亲自来到贝州,害怕意外。郑朗远远的派兵士前去迎接,将崔娴迎到贝州城。
  见面郑朗说道:“娴儿,此时不能来贝州城。”
  “官人。我来,能使官人更安宁民心。”
  崔娴来是一种高姿态,是对贝州余下的王则信徒一种信任。但现在的郑朗不是才来宋朝的郑朗,我以君子之腹待人,人必以君子之腹待我。错,相反,有的人越以君子腹待之,越认为你软弱可欺,国亦如此,例如宋朝。或者例如宋朝以后的历代王朝。中国养了多少白眼狼。
  国亦如此,人亦如此。
  崔娴前来贝州城,是夫妻二人共同对贝州城百姓的相信,也有利于安宁人心。但有的信徒至今依然执迷不悟,只是郑朗高拿轻放,不想杀人,于是放过。自己诸侍卫环绕。不会有事,可在一些信徒仍不死心的情况下,对崔娴却是不利。难不成崔娴与环儿出行,也要派大批侍卫保护?
  崔娴拉着他的手,说:“妾只想陪陪你。”
  一切皆不在言中。
  来到家中。实际就是原来的州衙,因为不奢侈,让王则放弃,将“皇宫”改设在一个大户人家。因此,在战火里得以保存。州衙边上就是大牢,王则命人将牢房大门打开,放出所有犯人。这些犯人都成为叛军主要战士,或死或者让郑朗押向京城被处斩。只有少数人被赵祯刺字充军。
  这个充军与普通禁军有着很大的区别,做着最辛苦的事,受人监督,还有,待遇低下。算是一种变向的劳改教育。
  人太多了,赵祯不忍将所有叛党全部处死。
  一种很仁义的做法,但除这些人外,还有一些不当死的,或者存在疑虑的,或者其他州府押来的妖教重要首领,罪行没有确立的,陆续又抓了一批,塞入牢房。
  但原州衙后面还有一片宅第,郑朗便将它选择为住所。高继隆一看,无奈,只好学习郑朗,简朴的也住在这个宅第里。他庞大的家世,对于王信王凯来说,望之生畏,对于郑朗来说,却什么也不是。
  再猛还能猛过八大王?
  宋朝天大地大,不是皇帝老子第三大,更不是权贵,而是士大夫集团!
  对高继隆,郑朗也没有说什么,作为一州知州,此人仅是中资,作为武将,不及其兄高继宣远矣。不过后宫中还有一门亲事,想想那个高滔滔,没有必要开罪这个权贵。
  两人相处得还算是亲密。
  郑朗没有带家属,高继隆也没有带家属过来。不敢带过来。
  听说崔娴到来,高继隆客气的迎出来,寒喧几句。
  走进屋中,环儿带着下人收拾行李,崔娴很客气的给高继隆沏茶。高继隆有些受宠若惊。这正是崔娴jīng明的地方。
  以郑朗如今的地位,崔娴没有必要对高继隆如此尊敬。可是赵祯久无子,崔娴忍不住会联想翩翩。
  说了一会话,高继隆知趣地离开。
  小别胜新婚,郑朗又不狎jì,懂的。
  崔娴问道:“官人,什么时候回京城?”
  不是真问什么时候能回京城,还有其他的意思。
  “娴儿,我有些不想了。”郑朗答道。
  也不是不想回京城。
  来贝州,主要还是防止文彦博抬轿子。明镐无所谓,也因为郑朗,没有进入两府,被赵祯授予知大名府之职。明镐年高,不久将死,对两府影响不大。郑朗怕的是贾昌朝。
  不做事不怕,一做事便怕。
  君子党那么强大,贾昌朝仅是施几个小推手,便灰飞烟灭,不全是贾昌朝的错,但贾昌朝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朝堂还是很乱,即便是两府,继续拥挤当中。
  有可能赵祯还没有做好准备。
  那个位置如高屋建瓴一般到来,郑朗却在犹豫不决。
  环儿收拾床铺,跑过来,抱怨道:“官人,你的气艇刚到京城,皇宫里就出了四个反贼。”
  恨得不行,多长脸啊,却让四个反贼搅了气氛。
  崔娴却好奇地看着郑朗。
  这件行刺案太过离奇,中间有许多种种崔娴没有想明白。特别是皇上的态度。
  郑朗没有作声。
  因为答案说出来更诡奇,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未说。
  崔娴嘲笑道:“那个夏竦果然堕落了。”
  郑朗低声说道:“他很聪明啊。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崔娴听得糊涂,但一会儿她终于想到可能的真相,脸上发白。颤着声音说:“皇帝不是那样……”
  “是曹皇后那边出现意外……此事重大,不可乱说。”
  崔娴点头,可脸上还是出现惧怕的神情。一阵薰暖的微风吹来,但崔娴感到风很冷,身体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原因是这件刺杀案的真相。
  行刺赵祯者,乃就是赵祯本人!
  赵祯宠爱张氏,但因为张家的地位,以及大臣正统的观念。想让张氏上位,不可能。
  于是才有了这件行刺案,才有了行刺案发生后赵祯的麻木不仁,才有了四个侍卫就想大闹皇宫的胆量,才有了连四名侍卫家人都不处罚的软弱之举。因为授使者正是赵祯本人!
  他这样做的用意,就是给张氏一个立功正名的机会。
  赵祯不会因为让张氏上位,就会将四名侍卫杀人灭口。
  也许还有其他的安排。
  可他低估曹皇后的冷静。以及指挥能力。于是事情走向发生意外,最后不得不杀人灭口。
  但几乎所有人不会往赵祯身上想,因此这件刺杀案才变得扑朔迷离。
  夏竦也未必有这么聪明,他可能与后来的文彦博、庞籍,前面的吕夷简一样。想知道赵祯的动向,以及后宫中有人替他们说好话,与后宫一些人有所联系,得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消息。再以他过人的智慧,隐隐察觉到行刺案的真相。
  此案不能查下去!
  一查下去,查到赵祯身上,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暴?
  可这次他做错了。
  赵祯既然这样做了,他又是皇上,怎能会让大臣找到事情真相与证据?他在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