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郑朗不管,他索性将中间种种说出来,是怕契丹继续用此诬蔑反间。
事也没有多大的事,回来后便将过程对赵祯说了,即便赵祯死了,宫中的那位做得不大好,也不是很恶劣,将来那位更是一个不错的人君,对臣子的信任,往往还超过赵祯。而且信任得太过份了。相比而言,赵祯做得更好一点,种种平衡掣肘,使朝堂一直很安静。越往后赵祯做得越好。什么事都有一个度的,赵顼这小子过了这个度。这还是封建王朝,儒家理论治的国,必须得维护这种尊卑有序的秩序。
郑朗站起来说道:“谢过陛下。”
一仰脖将这杯酒喝下去,又喊来服侍的宫女,低声说了一句。
宫女将耶律洪基的信,转递给赵祯。
严格遵守着制度,不越礼制。契丹这些小手段,问题不要紧,不过没有必要招惹一身骚气。
赵祯看了看手中的信,本来想说,不用递给朕,可想了一想,一笑,将信打开观看,没有说其他的,仅说了一些慰问的话。不过看来这个契丹小太子对郑朗感情是不错。先是笑,后略有些惆怅。
紫宸殿上的对答,引起一些议论。
事后庞籍用此与郑朗打趣,说道:“行知,我若是你,不用多说,契丹若嫁女,你就答应迎娶,看他们嫁不嫁?”
“嫁什么啊,难道你忘记了欧阳永叔的事?”
“那不同,欧阳永叔之事,十有**是真实的,并且此女乃是……”
“替君子隐。”
“得,他是君子吗?”
郑朗不言。
是不是君子不要紧,后世他比你名气要大得多。两人没有多说,枢密院要准备办一件大事,大比。通过这次大比,清晰的看到宋朝各种军队的顶尖人材武艺真实情况。还有保丁……
但郑朗还在悄悄办另一件事,“营救”西夏太子……
元旦渐渐近了,郑朗从枢密院下值,又看到梁怀吉,梁怀吉将他拦住。
郑朗头很痛,不用说,小公主又出宫了,早晚得让这个小公主害死的。梁怀吉刚要说话,郑朗伸手拦住,看了看四周,没有人注意,对他说:“你带我上楼。”
“喏。”
带到楼上,进了雅间,看到赵念奴,先施了一礼,然后说道:“公主殿下,你我之间不能这样相见。若是让他人得知,传出去,不但沾污臣的声誉,也沾污了你的声誉。”
不能见面了,不但赵念奴越长越大,还是“有夫之妇”。没人知道问题不要紧,有人知道,再加上那个萧观音,自己跳到黄河里也休想洗得清。
“我知道,”小家伙抿着嘴,有些不喜,又说:“我见你,只想问两个问题。”
“那你快点问。”
“我托你办的那件事,你办好没有?”
“你还小,离婚约尚有很长时间,放心吧,我会守护你的幸福。但不是这样守护的,至少不能随便见面。那不是守护你的幸福,是在害你。”郑朗愁眉苦脸地说。看来是不是要派人打听一下宫内的事,谁在教育这位小公主,让她劝一劝赵念奴……主要还是小,不知人情世务,让郑朗感到很苦逼。
“嗯,我还问一个问题,人会不会越长越大?”
“是啊,为什么要问这个?”
五百九十章 破赵
赵念奴呐呐地不知怎么回答。
郑朗隐约感到不对,但也没有当作一回事,小萝莉岁数小,什么都不懂,她是一天天在长大,可自己一天天在变老。那个少女不爱俏,做男人当学冠希哥,对错不提,人家那张白脸是很值钱,不承认不行。就象自己与狄青站在一起,让少女们选择,选谁为多?自己是圣人也不行,狄青那张俏脸儿,在少女心中能当几千万本论语。
道:“公主殿下,回去吧。现在你还小,不懂,等你长大一点,若是看李家郎不如意,我会为你幸福着想的。”
赵念奴还想说话。
郑朗不给她任何机会了,不管她心中那什么也不懂的小情愫,即便没有,也不能这样见面。又说道:“殿下,再说一次,这样见面不好,若是因此我被言臣弹劾,远离朝堂,陛下一心想将你嫁给李家二官人,我再也没有办法替你说话了。”
说完,匆匆忙忙下楼。
楼下梁怀吉在等候,郑朗说道:“梁内侍,你是殿下的亲信,有的你也能劝一劝。若是让他人得知,你就是死罪,懂吗?”
“喏。”
“还有,这件事不得泄露。”
“喏。”
郑朗不敢多与他交谈,立即离开。此事不但不让梁怀吉乱说,他也不敢说,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不过心里面在寻思。难道是自己说萧观音小,小公主才说自己越长越大。
小魔女果然是小魔女,嗜好与众不同。
元旦就要到来。
各地选拨上来的兵士陆续抵京。
其实在这之前,宋朝还有一种制度,选拨将才。那就是天圣八年时实施的武举,择取军队与民间中武艺出众且有韬略的人才,还为此编著一些武略教材。但录取人数不多,举宋四十四榜,还不足两千人。武学规模不大,甚至一度因为无人愿意前去学习,而罢黜,故武举出了一些将领。例如许思纯、熊安上、周虎、程鸣凤、张建侯、历仲方、江伯虎、蔡必胜、华岳、薛奕,可是名帅与名将,例如狄青、种世衡、岳飞等人,无一人来自武进士。
武举也分解试、省试、殿试。时间与科举差不多,三四年一次,八月解试考,在地方举行。只要弓马合格,即可参加解试。省试由兵部主持,二月进行,一般只择取四十到七十人,人数很少。殿试由皇帝亲试,基本是一个形式,除了表现特别差者,只要省试考通过。皆能通过殿试考。名次因为皇帝多不懂,故以皇帝好恶决定,例如狄青若参加殿试考。生着一张小白脸,绝对性是武状元。
考试内容是文武并重,一般先试弓马,其实弓为主,马因为骑兵少,为辅。弓试步射与弩踏,一是准头,二是弓力高低,弓力高者优先。再试策论,策论要求更低。只要写出一些想法,那怕文章粗鄙,也没有关系。
不能说它不起作用,武举也造就了一些将领,至少比普通胡乱选拨上来的将领要好一点。之所以未出特别的优秀将领,是量的因素。量太小,就不能产生质的腾飞。要么象后来的奥运政策,举国奥运,刻意将这些极少数选拨上来的精英人才培养。似乎在培养,兴办了武学,可这些武学是谁撰写的,尹洙等文人,他们能写出什么武学论著?整个时代重文轻武,这种大背景下,对武学与武举不重视,因此也没有出现精英培养政策。
但它是一个进步的政策,若不是宋朝重文轻武,这种公平的机制,会使许多民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多数人不知道,少数人知道不敢说。郑朗就是后者。
实际此次大比正好与武举绞在一起。
明年春天省试考与殿试考,同时也进行武举考。
可大比与武举考还是不同的,它分工更明确,弓就是弓,马就是马,格斗术就是格斗术,杂科就是杂科。策论并到杂科里面。
比试也有所不同,武举针对的对象是比较全面的人才,着重的是替朝廷选拨儒将。大比针对就是杀人!用武器杀人!
弓弩不仅需要弓力高低,还有准头,这个准头也不是象宋朝常见的那样,树立一个靶子,大家一起射,看谁射中的靶心多谁就是第一。而是采用了飞碟法,用厚布做成一个个飞碟状物事,校尉大喊,兵士将飞碟扔向空中,大比的兵士开始射击。
是郑朗想出来的办法。开始西府诸官不能理解,郑朗做了解释。之所以大比,是替朝廷选拨精悍的兵士,国家养兵用来做什么的,保家卫国,上战场杀敌的。但到了战场上,敌人不是象箭靶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特别是宋朝最大的威胁还是西夏与契丹,人家多骑兵,移动速度快,不亚于这些飞碟。射中静态的靶子,到战场上未必会射中动态的敌人。
这是弓的第一项革新,第二项革新便是负重与能奔跑。弓兵多是步兵,宋朝的兵人甲虽好,太重,不能负重,就不能灵活机动的作战。不能跑更是要命的。然后是弓力,不要求象薛仁贵那样,能挽六石弓,洞穿五层盔甲,也不要求象岳飞与韩世忠那样,能挽三石弓(这是真实的数据,论弓力薛仁贵与岳飞的两倍,还是薛仁贵到了五十岁后的数据),至少要达到弓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弩百步射四石力(宋朝的弓弩力比,能拉起普通一石弓者,就能拉起三到四石弩)。
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