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昊眼睛终于亮了起来
  “上次郑朗说想要和平,陛下,可以派使都与他议和,能听更好!不听我们也占住大义,是我们要和平宋朝不准,不是我们想战,士兵士气就能激发。若是听,更好,可以趁机麻痹他们。”
  果真是歹计!


 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

  郑苹坐在郑朗前面,用小手拍着马背,喝道:“大青,大青,快点跑。”
  小青老了,跑不动,郑朗快马回中原,骑的是别的马。但小青自幼就在郑家养大,十分通人性,郑朗舍不得丢弃,于是平时多骑着。慢腾腾地驮着郑朗与他两个女儿,在青色的平川上小驰着。
  郑航在郑朗背后咯咯的乐。
  远处老百姓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十分感动。
  兜了一圈,郑朗骑着小青回来,继续观看百姓在修水利。
  环庆路与泾原路主要是渭水流域,渭水又有秦祁水、咸水、葫芦川、泾水、北洛水、沣水等支流,其中以泾水与北洛水流域面积与水流量最大,但泥沙也最多。
  泾渭分明便是指这种情况。渭水是好同垔志,上游河水清澈,但泾水与北洛水从黄土高原经过,带来庞大的泥沙,于是水道浑浊不堪。
  环庆路与泾原路上游的泾水与泾水支流许多河道依然很清澈,危害并不大。
  自中游开始,河水变得恶劣起来。
  泥沙将水道堵塞,与两浙江东胡乱围湖是一个性质,望水水储蓄不住。水大时,河道浅,泛滥成灾。于是自古以来,关中为了生存与耕种,兴修许多水利,包括三白渠。
  秦凤路渭水上游流域稍稍好一点,可环庆路多是泾水流域,泾原路也有一部分泾水河段。不在三白渠范围之内,范仲淹与郑朗便做了一些小型的维护整理。
  还有屯田。
  郑朗的屯田去年就开始,各种粟米与高梁全部种植下去,同时还种了一些豆类。
  五月,已经生机勃勃的长起来。
  又沿着各种河段在岸边种植大量树木,防护河堤。这项工程不仅在泾原路,在他的提议下,整个泾河岸边,包括泾原路与永兴军路、环庆路,都在种植树木。
  不难,有许多山区还有许多山林,山林里面长着许多杂乱的树木,十分拥挤,将它们挖出来移载便是很好的树苗。
  会改善,但不能彻底解决,因为滥牧滥垦,整个陕西、西北地区水土皆在缓慢的恶化,一旦有雨水来临,雨冲刷之下,滚滚泥沙随着雨水一起汇聚到各条河流当中。
  泾水还是浑浊的泾水。
  但治比不治要好,出人意料是各部蕃人与羌人全部知道植林的好处,以前多次反对汉人大肆砍伐树木,将长满青草的平川改造成耕田,还发生多起冲突。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对环境的原始认识。
  郑朗要植林,这些蕃子比汉人更配合,是好情况。
  于是郑朗用市易得来的钱,在整个泾原路后方植树造林,只要是无法耕种的荒坡,皆陆续的种上树木。
  想取得效果时间会很长,上游地方位于战事前线,不敢多种植树木,以利于敌人隐藏行踪。垦田与放牧,人口增加对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抵消自己这些布置,树木从苗长成木还有好几年时间,因此到了五月,雨水增多,各河溪都出现一些小问题,影响了屯田。
  郑朗不断出来巡视察看,做补救措施。
  带着百姓在汭水筑了一段河堤后,天色日暮。
  忽然天色昏暗起来,一会儿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郑朗说道:“各位,回家吧。”
  诸人一轰而散。
  郑朗带着妻子也进了崇信县城。
  天也黑下来,雨稍大,密密的打在官衙外面树叶上,发出蚕吃桑般的沙沙响声,居然有了一分江南雨天**的韵味。
  一个铁蹄匆匆忙忙而来。
  到了县衙,士兵翻身下马,找到郑朗禀报道:“郑相公,伊实济噜率领一万五千骑突袭阿干城,瞎毡不敌,阿干城多被毁去,王吉将军率三千骑前去追赶。”
  “走,”郑朗丢下几个妻妾,立即上马就走。
  崔娴眼中有些幽怨,但没有作声。
  丈夫有的计划没有对她说,但在家中一些谋划,以及地图上的标识,知道阿干城在丈夫心中的地位。
  阿干城掌握在瞎毡手中,也等于掌握在丈夫手中,可以为龛谷提供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进可以直指西夏控制的会州地区,剑指兰刚刚城。为了迅速将此城修建起来,丈夫还派驻数千士兵在此协助,没有想到又出了问题。这是大事情,做妻子的,只能支持。
  郑朗第二天傍晚,来到笼竿城,将诸将召集商议。
  人多力量大,郑朗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一人的智慧会凌驾于群体之上,在西北的许多策略皆多传诸将诸臣进行商议后,才做出决定。
  那怕他决定下来的,也要听听大家意见,补漏拾遗,使策略变得更加完美。
  这是一种可嘉的谦卑心态。
  狄青一直没有发言。
  事情没有表面那么简单,郑朗从京城返回后,元昊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即便寇边也只是小型的寇边,危害不大。郑朗在处理水利与屯田事务,元昊也将精力恢复到国内生产上来。
  宋朝战争需要后勤供给,西夏对后勤供给更重视。
  阿干城战役发生后一个多月,西夏人没有任何动静。没有想到郑朗刚去渭州后方察看屯田与水利,西夏忽然发动。
  似乎很是无理。
  瞎毡使用了郑朗策略后,颇有成效的。
  凉州到兰州自五代后形成以六谷蕃部为中心的朕盟,六谷便是凉州境内古浪河谷,黄羊河谷,杂木河谷,金塔河谷,西营河谷,东大河谷,下面还有宗家,当尊,阎藏,潘毒石鸡,觅诺,的流,样丹,督六等大部族,巅峰时有甲士七八万人之众。为西夏所逼,献马五千匹求宋朝相互朕手,宋朝消极防御,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依然大败李继迁的军队,李继迁本人也中流矢而死。六谷部兵败,厮铎督投奔唃厮啰,八十五年的六谷部朕盟正式灭亡。有的部族逃往河湟,有的部族被迫迁往泾原路境内,有的部族留下,臣服于西夏。
  总之力量远不如当初,元昊不出兵支援,郑朗在瞎毡,或瞎毡在郑朗帮助下,两者朕手,可以将河兰二州随时能收回来。
  但是不可能的。
  宋朝国家庞大,可掣肘很多,郑朗不能指望国内兵力,也不能指望其他数路,仅一路兵力,与元昊对抗,牌面上是占着绝对的下风。
  这种兵力的对比,郑朗不得不采用保守的政策,诱敌于己境作战,而不是出兵西夏境内。
  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伊实济噜自发的报仇行动,阿干城战役大败,他威信下降,瞎毡又于阿干河东岸树立新城,剑指兰州,释放战俘笼络许多人心,被逼出兵立威。
  第二种可能元昊授意,诱宋朝出兵相助,设伏歼灭。不管怎么说,阿干河对于双方来说,皆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种可能元昊用兰州群胡吸引宋军注意,导致镇戎军兵力空虚,声东击西,等宋朝出兵阿干河,出击镇戎军。不要说现在秋粮远远没有上来,越是大意,元昊越容易得逞。
  大家七嘴八舌,皆没有什么好主意,郑朗忽然怀念起老种,于是又看着狄青。
  狄青说道:“郑相公,可学范经略使。”
  范仲淹在延州时只筑城寨,不出击,西夏时派军队骚扰,借着寨砦将西夏人击溃,也从来没有追击过。
  真败俺不追你,假败更不追你。比如足球,从守门员到前锋,皆是二米三的超级大汉,但这些大汉们也不进攻,从开始比赛就手拉着手,从球门一侧拉到球门的另一侧。看你如何将球踢到我的球门里。
  十分有效果,包括庞籍在内,也是禀程着这种政策,迅速在延鄜路与环庆路构建设了一条坚固结实的防线。但弊端就是这种政策是完全摒弃进攻手段所达到的严密防守政策。
  只要奉行这种政策,结果只能有一条,议和!所以无论范仲淹,或是庞籍,都是坚定的议和派。
  狄青不是这意思,但郑朗已经会意,说道:“拿一千根箭来。”
  张岊让手下抱来一千根箭矢,郑朗又说道:“拿来笔墨。”
  用笔墨在五百支令箭上写上一个宋字,在另外五百支箭上又写了一个副字,然后又吩咐张岊道:“派个打上金漆。”
  金箭!
  吐蕃以部族群居,各有盔甲,但无魁首统摄,平时散漫山川,一遇到战斗,同恶相济,传箭所率,其从如流。这个习惯有很早的历史,比如唐朝西突厥十姓便以令箭传令,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