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太子,战术安排全部改变。
  本来是捉住一些人后,狄青会根据情况做出速度改变,慢慢将敌军吸引,然后进入石门峡。从进入石门峡起,自己的中军迎头赶上会合。
  石门峡的尽头是一条很小的河流石门川,石门川两边是一汪平川,再往两边去,是一些小的矮山。
  就在此处迎击敌兵。
  考虑到野利遇乞的愤怒,害怕西夏军队成为愤军,也做了许多布置,最重要的布置将随军辎重车推出来,做成车阵,无论野利遇乞怎么凶悍,他手中的兵力始终有限。
  只要将他的军队拖住,鏖战一会,野利遇乞不得不撤退。
  想撤退只有继续从石门峡返回。
  另一支宋军会借着这时间从侧面绕道石门峡两边的山岭上潜伏下来。
  还是打埋伏,但不是提前埋伏,军队是在运动之中,即便敌人重视斥候,派人查看,石门峡上依然没有一个伏兵。但在西夏军队撤退后,伏兵便出来了。
  伏军将石上的石头砸下来,或者站在山顶上放箭射杀,自己主力军队在后面追击。
  石门峡这一战便会有一场畅快淋漓的大捷。
  继续派诱兵出天都山,吸引野利军队的主力于天都山侧,借着其他地方西夏兵力虚弱之时,出兵赏移口、攻打韦州、鸣沙城。
  因此,这个时间把握最为重要。
  只在石门峡这一战,将敌人主力消耗完后,才能执行后面的计划。
  但出现太子,一切皆无法控制。
  甚至会于石门山筑临时简易军寨,让此寨成为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更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可是过程谁都无法计算。而且首要前提是狄青能不能将太子带回。
  他也在焦急万分的等待。
  ……
  狄青开始撤军。
  不知道后方在做什么,但相信郑朗与种师衡会做出相应的配合。
  有的没有变,比如将携带过来的抛石机也投入火中焚烧。宁肯烧去,也不能让抛石机成为行军的累赘。
  西夏行宫里有一些贵重金银器皿,一些前来游玩子弟也带着一些贵重首饰,或者山上的铜像。下令便于携带的金银器皿随缘,这不会拖累行军的速度,但铜像的什么,一律不能打主意。
  笨重,也来不及剥取。
  至于行宫里的财富,更是以随缘为主,找到了就算了,找不到,不准士兵浪费时间再去寻找。
  武器盔甲除了西夏人精制武器西夏剑外,其余的全部投入火中焚烧,不准携带。
  马匹留下,其余的牲畜一律不要,这与原计划有所改变。原计划中是将所有牲畜带上,不一定要带回,在西夏敌人追赶时一边跑一边丢弃。战后能找到就找到,找不到拉倒。
  绝对的不能贪心。
  但有了太子,留在此地十分危除,必须出天都山,所以牛羊一律丢下不要。
  这一战击毙了许多敌人,还有许多敌人逃了出去。除了将士外,还有一些贵族,与服侍他们的下人,婢女,以及僧侣。
  后者郑朗刻意说了他们重要性。
  元昊每次出兵吐蕃或者出兵好水川,都前来天都石窟诸寺祈祷。
  大和尚们为了贪图元昊的赏赐,利用宗教,主动替元昊暴行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宣传他的胜利与侵略战争的合法性。
  元昊也开心,利用国家政权抬高天都石窟诸寺院的地位,最终让天都山这些天窟寺院成了西夏最重要的佛门重地。
  如今将这些大师们捉来,那么很无情的将他们外面光滑神衣剥下,从神权上催毁元昊政权。
  在捉和尚的过程中,顺便将这些寺院也点起一把火烧掉。
  命令下达,再次一把把火腾了起来。
  山上不停的传出各个和尚喊叫与求饶声。
  狄青看着眼前这片情景,忽然笑了,小相公在杭州排佛,来到边疆催毁天都诸寺,战争又选在石门峡,石门峡边上的须弥山石窟规模更大,也有一些寺庙。
  不知道小相公那几个娘娘知道事情真相后,会不会赶来渭州教训小相公。
  当最后一个寺庙火光腾起,狄青看了看天色,下令吹响撤军的军号。
  山林里还有一些敌人的逃军,以及哭爹喊妈的僧侣,但不能再浪费时间,必须到回去的时候。
  士兵陆续归队,将这些俘虏捆起来,放在马背上,会不会因为姿态不舒服,将他们活活颠死,没有人会过问。只是对李宁明态度好一点,狄青亲自将他扶上马,与自己共乘一骑。
  扫了一眼,此战也牺牲几百名将士。也是没法,想不伤亡是不可能的,说道:“撤。”
  数千铁骑向南驰去。
  眼看到了前营,狄青听到一阵喊杀声从前营传出。
  匆匆忙忙地带着闯入。
  一旦此处丢失,敌人利用营寨的阻挡,将自己这一行拖住,凶多吉少。
  闯进大营,曹英正在率领手下与西夏人交战。
  留下的五百人几乎牺牲了近半人,看到狄青率军抵达,几乎所有将士长松了一口气。
  狄青命令手下接过防御,登上高处,向外面看了看。
  外面大约有三千左右骑兵,有许多人穿着平民衣服,看来是急急忙忙征集过来的。
  一半人下了战马,用弓箭向寨中射击,还有一些人不要命的用梯子,或者人搭人,向墙头攀登。
  狄青提着盾牌,将李令明推出去,大声喝道:“你们看好了,这是谁?”
  外面敌军抬头往上看。
  领首的几个敌将跪拜下去,泣不成声:“太子殿下。”
  一个太子,几千敌军全部跪下。
  郭逵微蹙眉头:“狄将军,有些不好办啊,这些人是哀兵。”
  哀兵必胜,人数不少了,近三千西夏骑兵,激愤会爆发他们所有的战斗力,与自己手中兵力有得一拼。即便自己胜也是惨胜,又不知道要交战多少长时,那时候会有更多的敌军涌上。
  狄青凝眉深思,将曹英喊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曹英狐疑地看了看身后的俘虏,终领命下去。
  一会儿寨门打开,曹英率领着一群人将俘虏推出,挡在身前。这些俘虏有许多和尚,还有几个贵族,以及一些敌将。
  本来西夏人跃跃欲试,准备想发起进攻,一看到这些俘虏全部傻眼。
  几乎同时张起的引一起松下去。
  除非是养由基在世,否则怎么可能将箭穿过这道人肉盾牌,射到盾牌后面的宋军身上?或者用箭往这些高僧,这些贵族将军身上射?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放箭。
  陆续有宋军推出更多俘虏,敌人不敢放箭,宋军敢。借助俘虏做掩护,在后面向敌人放着冷箭。
  敌军只能退。
  一进一退,渐渐形成一个扇形。
  李令明愤怒地说:“你们宋人太无耻。”
  “再无耻,还你父亲背信离义无耻?”狄青冷笑道。
  准确来说,这是不是无耻,而是猥琐,但十分管效,狄青转过头来对郭逵说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敌人一心想救他们的太子,来的时候是哀兵,所以攻寨时不要命似的。但兵法又说,一鼓作气,二鼓衰,三鼓竭。我将太子提上城头,将他们哀气激到巅峰,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怎么营救。就算攻破此寨,我只要轻轻一挥刀,他们太子就会成为刀下亡魂,哀过后便开始衰。用俘虏做盾牌,他们连箭都不敢射,再摘他们士气,那便是渐竭。散成扇形,敌人阵营错乱,面积广大,阵营变得稀薄……
  “狄将军,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郭逵用佩服的眼神看着狄青。
  “郭将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闲下来多看看春秋与孙子兵法,会有所裨益。”狄青微微笑道。
  郑朗给了他四本书,春秋三传中狄青只喜欢看左氏,特别是那些关于战斗场面的记录,常让他看得入神。接下来便是孙子兵法。至于那两个郑朗手注的尚书与论语,虽感谢郑朗好心,勉强在读,终是兴趣不大,也看不下去。
  曹英将战俘逐步散开,敌人的阵型变得更大。
  不时的有敌人呼喝,守住。
  用俘虏胁迫,让你们胁迫,我们只要看好这条道,不让你们突破就行啦。至于这些俘虏怎么办,还是等野利遇乞赶到再做处理。
  忽然郭逵率领着骑兵,从寨门里杀出来。
  敌军大乱,几个将领急忙指挥。
  然而这支骑兵几乎是以女真人为主组成的,战斗力远远在他们之上,士气又不及开始,阵型变薄,很快被郭逵冲得七零八落。
  看到敌人阵型被冲乱,狄青再次挥手下令,此次宋军主力几乎全出。
  分成四部,就象四支利箭一样,又穿过了敌军阵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