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方亮,趁势从山上向山下发起猛攻。
西夏军队再次暴露了他们的战斗力,几万军队被两千宋军居然冲垮,迅速溃败。
但元昊达到战略目标,因为此次进攻,鄹延路的军队被迫拖住。
听到禀报后,元昊反而安心了,让他更安心的是因为扎下建宁寨,宋朝河东路运来的物资堵在黄河那一边,不敢渡河。
这是文彦博准备的物资。
数量丰富,有粮食,有武器,但放在黄河东边起什么作用?
斥候将消息禀报给府州城。
府州因为康德舆的无能,没有放什么百姓还好一点,麟州那边却放了许多百姓进城,匆匆忙忙之下,什么都没有带。这么多人要吃的喝的,况且打到现在,武器也缺乏。怎么办?
这也是一个笑话,西北的战略要地,居然没有储存物资。
但不是朝廷无能,几乎所有物资都支持陕西四路了。被财政压力所逼,没有办法,只好打到哪儿算哪儿。
怎么才能将黄河东岸这批物资弄到两城来?
一个个大眼瞪小眼。
康德舆看了看诸将,折继闵现在对他很生气,自己也没有资格调动他。于是说道:“张田,我授命你为麟府道路巡检。”
升官子。
别急,后面还有。
又说道:“你率五十骑去将麟府道路打通,将朝廷的物资送来。”
王原忍无可忍,怒喝道:“康将军,你这是公报私仇!”
说五十人突围送一个消息,还差不多,凭借五十人在十万敌军中,将麟府一百四十里的道路打通,还要将物资分别送到两城,也就是两百多里的道路,因为有物资,速度还是很缓慢的那种。
休说五十骑,五十骑全部是吕布与薛仁贵这样的尊将组成,也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康德舆一拍桌子喝道:“王原,休得无礼,你说本官公报私仇,那么派谁去?难道让你去吗!”
他还有理了。
王原差一点气得吐血,若不是张田拽住他的胳膊,准备握紧拳头,不惜冒犯上司被责罚,也要将这个家伙饱拳一顿。
拽住王原,张累说道:“我去。”
战争打到这里,前半段结束。从准备到张累出城送粮持续了近两月时间。
王原跟着张累出城,将他送到城门口。
看着单薄薄的五十一个骑,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上,王原忽然想到一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
大剧即将上演。
而且,此次府麟不再孤单。
郑朗接到何俨的情报,对李征元说:“李内侍,你跟我去镇戎军。”
李征元不知道真相,郑朗让他去就去,难道在镇戎寨郑朗弄出什么好东西?
郑朗带他去,不是让他出主意,而是让他亲眼看,亲耳听,西夏人并不可怕。这样他回去后,就能向赵祯禀报,坚定赵祯的心。
将狄青与老种召来。
上次有赵绚与张方平,郑朗比较一下,赵询可,但岁数太轻,没真正成长起来。张方平缺少实战经验。两者都欠缺,所以此次没有喊他们来。
真正剩下三驾马车。
来到镇戎寨,老种也到了,郑朗说道:“元昊已经亲自在攻打麟府路,似乎动用了十万以上的军队。”
元昊也无奈,想啃折家军,不动用这么多军队,力量不足。
郑朗又说道:“而且元昊此战不是很顺利,大军已经陷在麟府路。”
老种与锹青眼睛都亮了。
元昊离开兴州,还带了十几万军队走的,意味着律么!
防:写这段时,知道历史被篡改得很凶。主要借鉴的资料是续资治通鉴,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差了一本宋仁宗实录,没有找到。续资治通鉴与宋史一个是清人写的,一个是元朝修的。有失误的地方,长编是南宋李煮根据各个实录撰写。已经在篡改。但不妨碍用宋史的各个参与大臣列传,一一将真相还原。
应当来说,我写的这段历史比通鉴与长编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我不是宋粉,是范仲淹粉,但自己糊涂了,所以说韩琦与包拯的功过,对范仲淹评价一直很高。可将历史真相努力还原后,不知道怎么评价范仲淹了。求高人指教范仲淹在西北种种的心态(千万不要用他眼光长远来诠释,府麟一战中,范仲淹眼光可是一点也不长远)。无比纠葛中。
第三百六十四章 君子,君王是儿子(一)
看着老种与狄青的眼神,郑朗也知道他们看中这次机会。
秋青低喝一声:“可以攻,适度的发起一次猛攻。”
“你们在说什么啊?”李征无迷惑地问。
“进攻西夏侧应府麟……”,老种说道。
“进攻西……西夏……”
郑朗低声说道:“让我再想一想。”
是想契丹。
身在局内,不可能不考虑契丹的。
契丹征伐西夏,有许多原因。
得到宋朝的好处后,承诺过替宋朝与西夏做调解。
对于明年增加岁币郑朗没有反对,从战略考虑,宋朝若是两面作战,凶多吉少。
然后调停,谁知道无昊在数次大战后,国家筋疲力尽之下,真的开始同意与宋朝议和。后来看似议和成功,没有再侵犯宋朝。但别当真,若不是契丹攻打西夏,让无昊主意不定,加上他自己被老种反间计弄死,天知道休生养息之后,他会不会再继续攻打宋朝。
契丹答应调和,那是委托之言,当真想两国和好?继续打下去,对契丹有百利无一害。于是派出使者阻止两国议和,宋朝阳奉阴违,答应了,但继续在议和。无昊直接拒绝。
契丹感到很没有面子。
又得到宋朝的好处,索性给宋朝一个交待。
这是出战的最主要原因。
兴平公主的死。
对于姐姐不公正的待遇,辽兴宗一直愤愤不平。
这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与赵祯私下关系默切,时常作一些画带给赵祯,赵祯也写几个字送给他。
所以无昊运气好,两个老大哥皆是乖宝宝。
其生母恶毒无比,还是给她一些名份,不象寻常无情皇家,为了权利不顾亲人之间的感情,肆意仇杀。为养母感到不公,对弟弟友爱有加。直接导致他死后,他那个好弟弟向他儿子发起叛乱。
虽为国家,隐忍下来,姐姐的惨死,使辽兴宗心中始终对李无昊带着一股恶气。
郑朗的建议,派出斥候去契丹境内散发谣传。
不深入,两国几十年交好,对斥候难度不高,河北就有榷场,交易规楼很大。
似乎又不花什么钱,赵桠与几位大佬同意了,已经有斥候潜入契丹边境在扩散谣言。
更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若没有意外,因为在府麟路吃了大亏,兵力损耗严重,明年无昊请求契丹发兵攻宋,配合他对宋朝的军事攻击。契丹兵至幽州,举步不前,无昊对此极为不满。(奶奶的,真的很象眼下,大笑)
但无昊还心中存着顾忌。
后年契丹夹山部党项人呆儿族不堪契丹苛刻剥削,发动起义。李无昊主动配合契丹镇压了此次起义。他出的主力军队,契丹却将全部掳获归为己有,更激起无昊的怨恨。
于是煽动呆儿族叛辽归夏,又唆使子儿族骚扰契丹边境。
新仇旧恨,辽兴宗终于出征西夏。
这一战对宋朝帮助极大。
契丹人终于意识到他们不再是以前那个百战百胜的契丹,宋朝与西夏屡次交战中,越来越占上风,那么与自己交战呢?
直接导致后来宋朝多次征伐西夏,契丹人只顾收宋朝的好处,却不敢作声抗议阻拦,更因为与西夏关系产生恶化,没有出兵援助。
若是自己这一次得功,无昊还敢不敢妄自尊大,收留呆儿族。
其实只收下入百户呆儿族,人不多,对两国意义皆不大。李无昊也不是顾虑是党项人,不然前面不可能出兵替契丹人镇压呆儿族起义。
但这八百户起了一个导火线的作用。
想了好一会儿,郑朗还是决定要打,狠狠的打。
至于契丹会不会出征西夏,兴平公主的死已经埋下了火药。
宋朝的好处,若没有意外,明年也会给。
呆儿族的叛乱,可以操作。
但这一战必须要胜,否则得到宋朝的岁币,以后又成祸害。
而且可以算一笔账。
原来宋朝在陕西驻军仅几万人,现在兵力达到二十多万,巅峰时达到三十多万。物资从中原运来,比到河东河北更远,为了防守,要不断的建砦筑堡,仅这一项支出,每年最少需要一千五百万贯以上,动作稍大一大,两千万贯就没有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