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现在的北方名义是宋朝的占领区,实际是元昊的跑马场。
  但他这一举措,让范仲淹大惊失色,宋军一撤,西夏人会填补这一直空地带,而且郑朗撤得比较狠,包括萧关的兵力也陆续撤了回来。留下的百姓也是诚服元昊的百姓,等于是丢疆失土。
  正好郑朗也要准备联系他,写信将原因说了,又提到一件事。
  原州区域与环州西南有明珠、灭藏、康奴三支强大的部族,十分强硬,经常暴恶防区百姓。王尧臣为此还刻意向朝廷提起此事。滕宗谅也刻意找到郑朗,说郑相公,你要想办法将这三部剿灭。
  这段历史郑朗知道的,此三部不是那么好剿灭,虽然朝廷有诏书准许各部自己武装力量,前去征讨,物资与战利品归各征讨部,然而谁敢去征讨去?
  最后是范仲淹解决的。
  直到明年十月,范仲淹闻听朝廷诏书泾原出兵讨明珠与灭藏二部,上奏论明珠灭藏不可攻奏,说明珠灭藏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尝丧师。平时犹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相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拢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宜因元昊别路大入之际,即并且北取细腰、葫芦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
  直到庆历四年,在范仲淹协调下,先是用计缓其西夏来援,然后让种世衡与蒋偕筑细腰城。三支羌人看到西夏外援被切断,又因范仲淹好言安抚,三族归顺朝廷,严重削弱了西夏人的实力。
  而且细腰城离环州定边寨仅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干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柳原镇七十里,又打通各州的通道,使环庆路与泾原在前线也能相互联系,遥相呼应,军事意义更为突出。
  郑朗无耻的将范仲淹的妙想剽窃。
  也没办法,等范仲淹想出来时,要到明年,实施时要到大后年,等不及。
  对范仲淹,郑朗也没有隐瞒,将泾原路的军事安排说了,现在要看,如果元昊亲征府麟,自己会有一场战役。进一步削弱西夏在南方的力量,乘势筑城。
  现在不能筑,元昊若在兴州城中,定会派兵前来支援,再加上三部配合,里外夹攻,纵然两部派出大军人马,有可能会落败。元昊若离开兴州城,前去府州,离陇山更远,仅一个消息传达,就需数天时间。不但可以从容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还可以借势筑城。等到元昊军队回来,城早就筑好。
  细腰城与军事行动很隐秘,知道的人不多。
  朝廷也听闻此事,不过正当大臣议论纷纷时,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京城。
  只要胜利,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但明处郑朗的退缩,也是一种畏惧。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八月到来,陆续的派出士兵开荒,但为了顺利开荒,又开始对付一些人,强人!
  泾原路缘边地因为多年未种植,所以地力肥沃,关中百姓称膏腴之地。有许多弓箭手家人与内地浮浪之人,求见城寨官员,先刺手背,等候有空闲之地摽占,谓之强人。
  能种植庄稼是好的,陕西现在缺的是什么,正是粮草!
  有大量的粮草,那怕在百姓手中购买,也比从江南将粮草运过来,节省大批的运费与损耗。
  但这些强人与城寨官员勾结,不但不交任何租税,甚至鼓动城寨官员修建寨砦保护他们,又借官员的势力,强行夺得蕃部的土地耕种。西夏军队一来,立即举家逃之夭夭,事过之后,又来耕种。
  这些强人,成了韩琦攻击刘沪修水洛城的十三条罪状之一,说刘沪修水洛城,正是这些强人蛊惑修建的,言外之意,受了这些强人的贿赂。
  此言谬矣。
  但他们对泾原路不但没有做出贡献,相反,确实起了许多反作用。
  郑朗派人清查“强人”的田产,是弓箭手的,按照朝廷给予弓箭手的田地发放。不是弓箭手的,按照朝廷的开荒政策对待,免税的继续免税,超过免税年限的必须交税,同时承担相关徭役。
  优惠政府还在,但不得逃之夭夭,更不得强行占有蕃户土地,使蕃汉造成矛盾纠纷,更不准与将领相互勾结,向其进行贿赂,否则罚没耕地,依法严惩不怠。
  不怕你是强人,再强,也强不过那些私盐贩子!
  崔娴正是在泾原路一片熙熙嚷嚷中到来。
  来得有些晚,郑朗的二娘娘生病了,于是留在郑州照料了一段时间,这才离开。
  但带来一个人,郑朗的好兄弟,魏家三郎魏天龙。
  看到郑朗,魏三郎欢喜的奔过来,想要拥抱郑朗,但胳膊肘儿伸出,又缩回去。
  如今两者地位相差太大,不敢再向以前那样肆无忌惮。
  郑朗呵呵一乐,主动伸出手,拥抱一下,说道:“魏三哥子,几年未见了。”
  “是啊,好几年没有看到郑相公。”
  “别,继续称呼我朗哥子吧。”
  打死魏三郎,魏三郎也不敢,垂着手不知道怎么说,用眼睛瞟着江杏儿。
  江杏儿走过来,说道:“魏三哥想来西北从军。”
  “从军?”郑朗瞅了瞅魏天龙,块头有了,平时偶尔也通信,信中魏天龙说他平时也练习骑马射箭,不过郑朗担心地问:“魏三哥子,你父亲同意你从军?”
  “同意了。”魏天龙挺着胸脯说道。
  是同意了,好说歹说了十几天,差一点将他老父亲活活气死。
  最后还是他母亲同意的,怎么办呢,喜欢武事,又有郑朗在西北照拂,虽有危险,说不定运气好,能博一个一官半职,尽管武将不值钱,比现在布衣身份要强。
  “你想好了,如今留在西北军营做为将士,有很多危险。特别是泾原路,眼下虽然平静,未来战事将会持续不断。”
  “郑相公。”
  “朗哥子,算,喊我大郎得了。”
  “大……郎,你身为宰相不怕危险,我怕什么危险?”
  “我是留在西北,但不会上战场作战,你做士兵必须上战场作战,两者情况不同。”
  “怕什么,那个班什么来着,还投笔从军。”
  “是班超,投笔从戎。”
  “对,班超。”
  “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想从军是吧,我写一封信问你的家人,你父亲确实同意,我会批准你加入军中。暂且你留在渭州城,随军训练,若吃不了这个苦,也乘早回去。还有,未来有可能有一战,你随我观战,再做决定。”
  “好。”
  让侍卫带魏天龙下去休息。
  这才与妻妾说话,问:“二娘病好了吗?”
  “好了,不过二娘娘身体不及从前。”崔娴说道。
  郑朗叹了一口气,不知怎么说。
  “几个娘娘很生气,责问你为什么去西北,不回家看一看。”
  “我去西北,她们能放心吗?为了耳朵安静啊。”
  江杏儿嘴角露出笑意,还有故事呢,听说儿子去西北,几个娘娘又担心又不满意,但终是西府副相,又有几份欢喜,于是准备杀猪宰羊,以示庆贺。甚至与老宋伯准备隆重的祭礼,祭拜郑家列祖列宗。
  但郑朗居然一刻不停,就离开郑州,几个娘娘气坏了。
  也是一种小市民心态,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实最后一喜是不对的,应为荣归乡里。
  不是几个娘娘荣归乡里,是儿子荣归乡里,比她们自己荣归乡里,更让她们激动,但郑朗……
  事后郑朗再三请罪,几个娘娘还是不乐。
  崔娴说道:“官人,这一次西北事了,你做一个京官吧,不要做宰相,不然岁数年青,功又高,会被诸臣嫉妒,反而做得不长。那怕担任一个三司使,反而京城会时任更长。离郑州近,几个娘娘也能时常看一看,况且家中也不缺钱,不如在京城买一个宅子,接几个娘娘来住。娘娘老了,我父亲也老了,去年向朝廷提出致仕的要求,虽未批,也到了致仕的时候。还有四儿、杏儿、环儿她们的家人,也能时常聚一聚。”
  “好,就依你之见。”
  说归说,西北还要呆很长时间,有可能两年,有可能会是三年。
  但京官郑朗不想当的,最好在附近一个州府担任知州知府,未来京城会更麻烦,甚至比元昊都麻烦。
  未说。
  抱过两个女儿,一边一个,亲了一个嘴儿,郑航吓得哇哇地哭,倒是郑苹高兴地喊道:“爹爹,我想你。”
  江杏儿生气地在郑航的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杏儿,孩子小,几月不见,不认识我很正常,不能打。”
  但崔娴不大喜,郑家两个女儿,弄得崔娴呆在郑家都似乎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