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事不如少—事。
  诏书下达,但陕西的长官还没有决定下来。
  只要赵祯—提,准得冷场。
  郑朗看着十几个大佬,不知说什么好,最后说道:“陛下,臣有—策。”
  “你说。”
  “不如正式将陕西分成四路,以韩琦管句秦凤路部署司事兼知秦州,范仲淹管句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庞籍管句踯延路部署司事兼知延州,并兼本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
  “那么渭州呢?”
  “泾原路让臣去吧,况且臣呆在西府,也有些不自在。
  十几个大佬莞尔—笑。
  —群老头子,最年青的也有四十多岁,郑朗放在里面,是让人感到太奇怪。
  但去渭州不同,虽然这—职是主管—路政军财,郑朗有了政绩,又是以西府副相之职前去的,不显得唐突。
  实际上早想将郑朗调到西北,就不知道如何安排,还有首官之职久而不决,也就没有想到郑朗的职位。
  郑朗又说道:“将陕西正式划分四路,是权宜之计,西贼势大,合兵—处,唯恐不及,分兵四处,更是自寻死路。如今没有合适的领首之人担任陕西长官,只能临时划分。以后想要真正剿灭西夏时,必须四路合—,统—行动。”
  郑朗提前数月还原历史,弊端很多,宋神宗时加了临洮路,变成五路军队,各不相统辖,藩镇割据的危险没有了,然后大败也产生了。
  但眼下对他有好处,韩琦与庞籍—范仲淹太猛,自己没有本事说服他们,不如各干各的。以前陕西四路概念很模糊,虽有四路之议,实际归陕西总管,然而缺少有能力的长官,这个总管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
  既然不能发挥这个总领的功能,朝廷悬而未决,最后还不知道派了—个什么人过去,索性将这段历史提前数月还原。
  至干原来的王沿,此时为枢密直学士—右司郎中,继续做你的郎中吧,西北不是你玩的地方。
  诸人沉思,几个人选没有问题,韩琦干渭州数千百姓拦马责问,再去泾原路不合适了,而且激进,放在其他三路也不大放心。范仲淹正好在耀州,换—下任,就能解决问题。庞籍也去了陕西很长时间,不是生马子。
  但是章得象狐疑地问:“范韩二人岂不是有过不罚,反而成了升迁之举?”
  “章相公,那你就找其他的人选吧。”
  找谁?
  除了这几个人外,找谁都不放心!


 第三百四十九章 在路上(五)

  又要冷场,吕夷简开口道:“陛下,给范仲淹与韩琦一道诏书,让他们戴罪立功。”
  郑朗也晕,不是知道历史,自己会真以为吕夷简改过自新,变得宽宏大量。
  赵祯也同意了。
  实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郑朗的提议,不仅是掌管一路,是部署一路司事与马步军,还有兼带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某种意义与唐朝的节度使权利相差不大了。
  但都是文臣,忌惮要少一点。
  也是便于指挥,特殊的情况,特殊的对待。
  郑朗又说道:“陛下,臣还向陛下讨要一些人。”
  “是谁?”
  “那些蕃兵。”
  “这……杜衍欲言欲止。
  “杜相公,他们凶悍在不懂,一旦懂了,战斗力会立即下降,是一次性的强兵。”
  赵祯这段时间心情一直不好,听了此句,不由逗乐起来。
  其他几个大佬也一起失笑。
  赵祯说道:“准。”
  “还有臣想让张方平知泾州。”
  这家伙献了不少良策,但与自己一样,多没有被朝廷采纳,是纸上谈兵呢,还是真有些真才实习,郑朗也不知道,是骡子是马,放在战场上溜一溜。再坏,比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官员要强。
  “准。”
  “还有狄青。”
  “他就在泾州,担任都监。”赵祯立刻答道,显然狄青的英勇,赵祯在宫中也听闻了。
  去泾州是尹洙的推荐,尹洙与范仲淹听闻五龙川战役后,召见三将,这一回不是一将,三人都让他们惊奇。尹洙此时与范韩二人皆交好,延州有了杨王二人,分一个给韩琦吧。将最强的狄青带到泾州,多立战功。
  后人说韩琦对狄青十分厚隆,其实是错误的,此时羞侮狄青的事没有发生。
  那是七八年后在河北定州发生的。
  韩琦也没有将狄青放在心上,甚至包括调动许多将领的好水川之战,狄青明明在泾州,离镇戎军也不远,但没有任用。
  韩琦身上的优点很多,缺点更不少,包括对武将的岐视。
  “臣知道,但臣请求陛下让他担任镇戎知军,泾原路副总管,经略招讨副使。”
  章得象瞪起眼睛。
  “章相公,是副职,你不会象范讽那样,认为我是王莽吧。”
  赵祯再次笑了起来。
  相处得久,至少郑朗什么样的为人,他知道的。
  “他是粗俗武将。”
  “是副职,此时国家危难关头,都要祈求上苍不拘一格降人才了,为什么有了人才,还不用。况且我也会监督,若不胜任,我绝不会偏袒于他。”
  “但拨得太快,”宋庠也忍不住说了一句。
  “好水川一战,名将多战死,我不得不重用狄青。”
  “还有葛怀敏。”
  提到这个名字,郑朗头就很痛。
  他是名将葛霸的儿子,王德用的妹夫。尽管王德用对这个妹夫很不看好,然而朝廷上下皆被他的夸夸其谈迷惑。陕西用兵,赵祯曾赠送他曹玮所用的甲胄,看重到如此地步。
  当时朝廷上下皆被葛怀敏迷惑时,连陈执中也认为当今著名将领乃是葛怀敏。只有郭逵说道,葛怀敏易对付,今后他一定会替把朝廷的大事办砸。
  分配到范仲淹的手下,范仲淹与其交谈,能瞒过陈执中,但瞒不过三百年第一人,立即看穿葛怀敏猾懦不知兵,将他打发到泾原路兼招讨、经略、安抚副使。
  这个人郑朗还想留下的,不知道则罢,知道了,说不定能利用利用。
  若是将他排挤出泾原,如今他的真面目无几人能看清楚,又要祸害他路,这个**害起来会十分厉害的。
  于是说道:“那么让狄青知镇戎军吧。”
  宋庠不能再说,大家都要相互退让一步,才是好同志。
  郑朗又说道:“臣再向陛下讨要郭遵的弟弟郭逵。”
  郭逵因父蒴补北班殿侍,因兄之战功,录其为三班奉职,此时正在范仲淹麾下,范仲淹敬重其兄,对他也象对子侄一般。
  然而因为年青,范仲淹没有重用。
  放在郑朗手中也不会重用,毕竟才是十九岁,但资质已经流露出来,包括对葛怀敏的认识。
  郭逵的任命是赵祯亲自下达的,赵祯还有些印象,说道:“准。”
  郑朗很感慨,赵祯早先时候象今天这样,一个个准字下来,何必有今天西北的惨烈?
  不过郑朗也疏忽重要的一点,郭逵十九岁,他还要看一看,那时候郑朗才多点大,就算赵祯相信,让朝中这些大臣如何相信?
  “还有其他人选没有?”
  “没有了,不过臣若到西北后,看到什么良策,请陛下恩准。”是市易法,但今天郑朗不想提出,向范小夫子学习,先做了再说。大不了等定川砦战役过后,将功折罪,自己正好回郑州休养一段时间。
  也想主动替自己找麻烦,否则庆历新政开始,自己夹在两府中,将会里外不是人。
  赵祯准备宣布大家散去,忽然一个太监跑了进来,在赵祯耳边低语,一边说一边窍笑。赵祯听完后,也笑了起来。然后笑咪咪地看着郑朗道:“恭喜,恭喜。”
  “何喜?”
  “皇后早听闻你家娘子女红精湛,正好你的娘子今天到了京城,明天让你娘子进宫,与皇后一叙,还有,让你娘子带着你的新妾一道进宫。”
  “新妾?”
  “是啊,朕……诸卿,你们去樊楼吧。”赵祯本来想说,朕与诸卿,一道去樊楼,想想不大恰当,于是改了口。
  “什么樊楼?”
  “散,散。”
  听着背后赵祯在御书房里的笑声,郑朗一头雾水,莫明其妙的走出皇宫,忽然想了起来,飞快地骑上马,直扑客栈。
  客栈门口正在放鞭炮,还有许多人抬着一箱一箱的东西进入客栈。以郑朗如今的年薪在京城也可以购买一栋象样的房屋,但考虑不久就要离开,所以一直住在严记客栈里。
  严掌柜也欢喜。
  郑朗入住,对他来说,是一件有脸面的事。
  看了一眼,郑朗立即下马,将马丢给伙计,扑入客栈。
  四个妻妾与两个女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