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与北方用兵,不象东京有大运河与汴河之利,运输困难,运费高昂,若是全部官营,以官府的效率与贪墨,朝廷会产生巨大的亏空。用买扑制交给商人自己解决,朝廷通过交引控制,在开始之初是起良性作用的。
但与郑朗的那种联营不同,那是通过市场作调剂,供大于求,出现亏损,求大于供,会出现盈利。这是通过专营与武力律法强行控制的商业,故产生许多弊端。
终端是西北与北方的物资,粮食是陈粮烂娘,这是结果之一。起端是大户大商人得利,中小户与中小商人破产。
想解决也不是很难,西北实施王安石的市易法!
争议太多了,西北也不是他操神的地方。郑朗未说,只说起端与茶法。实施通商法,朝廷利润会下降,不能想得那么乐观,可会比眼下的茶法为朝廷带来的实利多。又归于各州府商税收入,节约部分官吏。全国性的通商法,郑朗怕麻烦,还是没有说。只说杭州。
一旦杭州实施通商法,会给杭州中小商人与茶户带来实利,是市场决定价格,而不是朝廷与大商人决定价格,缺价会扬,多价会跌,总之肯定茶户收入也会提高。损害的是参与的大商人与大户人家、豪强。
但在杭州不是很困难,大多数会因为蔗糖作坊与平安监,与朝廷捆绑,虽略有不满,但不会有很大的怨言。又是大势所趋,毕竟因为市舶司交易量增加,茶叶大量出口,早迟要找出一个解决之道。
郑朗从头到尾将利害关系一一做了解讲。
说了茶法,更多的讲了买扑制,以及盐酒茶矾的种种利害关系。
赵祯的老师很多,包括夏竦、张士逊,但他们不会向赵祯讲解这个。
郑朗的讲述,赵祯眉头跳了跳,几次出现心领神会的表情。
但不仅是这三件事,还有海外的供给点。
郑朗拿出一幅地图,秋后还有数矿,不仅是吕宋群岛,还有东南诸岛,一直到大洋洲,这是无奈了。往西诸岛因为航海发达,文明也提了上来,当地有比较先进的大小国家,倭奴国两矿让郑朗感到头痛,更不想触动这些国家。
所以必须要设定供给点,不仅提供供给,还有一个作用,提供大量的避风港口。海上多风暴,大风暴来临时,离港口近,船只及时赶入港口,就能增加一份生机。
韩琦回京后也向赵祯说过,但赵祯脸上犹豫不决:“郑卿,此事再作商议。”
郑朗说了第五件事,免役法。
继续在杭州推行免役法。
不象全国推广,仅是杭州一处。
赵祯终于忍不住说道:“郑卿,若是全国执行免役法如何?”
看到太平州执行免役法带来的好处,已经有十几个知州上书提及此事。
郑朗摇头,道:“陛下,此事不能急,国库紧张,一旦全国推及免役法,必然成为国家敛财工具。各州贫富不均,民俗不一,如陕西各州多弓箭手,一旦用免役法代替,将会给百姓增加多少税务?想在全国推广,只有一个办法,朝廷必须持公平之心,用东边富裕的州府节约下来的财富补充西边贫困州府,百姓才不会怨愤,这会很麻烦。而且各州节余多少,补充多少,又不好估计。陛下,此事非能急也。臣几年前临离开京城时,陛下说,代朕看一看江南。所以臣这是特例,看看在数州实施结果如何,再渐渐普及。”
“会有什么麻烦?”
“麻烦很多,”郑朗一一将王安石实施免役法产生的纠纷说出来。
说到底,其中一半纠纷,是王安石将免役法定位在替国家敛财上造成的。可眼下要打仗了,一旦全部实施,必然也会成为敛财工具。失去了公正之心,就会给保守与失去利益的大部分士大夫集团与精英攻击借口。
“好难。”
“陛下,一项国政,甚至陛下的一言一行,都能让全国震动,怎能不麻烦呢?臣只要一州一府上做了一些实事,还给了他们敛财的机会,却闹出这么多风波。何况是全国。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陛下有心,阳光会真正的普照天下。”郑朗说完最后一句,离宫告辞。
……
时光过得很快,眨眼到了正月二十八。
中书省院内的柳树开始绽放出一小点一小点鹅黄的绿叶。
张士逊在喝着茶,看着窗外初春的明媚春光,向身后的宋庠问道:“今天是第十天了吧?”
宋庠点头。
张士逊眼中闪过一道诡奇的眼神。
郑朗骂皇帝不要紧,有许多后来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骂皇帝以博清名,但居然敢连自己在内东西两府所有宰相都骂了进去。使张士逊怒火冲天。
这几年王曾李迪王曙等人先后死去,吕夷简下放,张士逊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和鼓。他的野心也在膨胀,似乎这一年多来,他在相位上做的事勉强也算合格,所以人格产生分裂,不但打压了孔道辅,郑朗说的那番话也让他大为不满。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既然郑朗说十天,那就给他十天时间。
一盏茶喝完,张士逊说道:“伯庠,你起草一道奏折,弹劾郑朗。”
“弹劾郑朗?”宋庠狐疑地问。
“说他妖言惑众,破坏祖宗法制。”张士逊冷冷地说道。
他气郑朗的不仅不给他面子,要知道郑朗能让赵祯授太子宾客之职,还是自己默认的,否则有这么年轻的太子宾客么?既然不识相,那也不用客气了。
宋庠还在怀疑,对郑朗他也略有不悦,不过值得东府两相来弹劾么?
就算西北没有郑朗说的危害大,也要增加军费,平安监的作用无可替代,两位宰相弹劾郑朗,意味着要么郑朗换州府,要么两位宰相下台。后者可能性很小,可谁去替代郑朗?
就在这时候,外面的衙役进来禀报:“张相公,宋相公,延州急报。”
一声脆响。
张士逊手中的建窑黑瓷茶杯丢在地上,溅起一道道乌黑的凶光。
章得象皱眉道:“让他进来。”
将延州的探子带进来,是急报,用最快的马赶来,探子头上一头汗水,气喘吁吁地说道:“元昊入侵延州,刘平、石元孙将军全军覆没。”
第三百三十章 最强的声音(上)
章得象接过奏折,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士逊一眼。
赵祯朝星光璀璨,章得象并不是其中最亮眼的一颗明星,但品性要胜过张士逊。
自几个老相公让韩琦弄下台后,章得象领导东府,后来张士逊上台,无论声望资历,渐渐将章得象排挤于外。
章得象品性好,心中始终有些小不快。
刚才张士逊说郑朗妖言惑众,破坏祖宗法制,元昊没有入侵西北,张士逊也就得逞了。
但元昊入侵西北,张士逊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章得象心中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撼,奏折没有呈报到赵祯手中,否则张士逊这次死定了。妖言惑众,是何等的大帽子。关健郑朗所谓的妖言妖行,随后就将经过写出来,让富弼禀报了皇上与诸相,百姓议论,诸位相公心中很清楚过程,何来妖言,难道郑氏中庸是妖言?
顶多一句危言耸听,何来妖言惑众。
从私人感情来说,章得象也偏向郑朗。宋朝的进士全部是天子门生,然而郑朗那届省试主考官是章得象,若是在明朝,郑朗就是章得象的门生了,在宋朝不是,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关系。
对军事章得象不大懂,去年的务边决策也与章得象没有任何关系,性格上郑朗不喜结交,章得象也不喜结交,都是那种孤傲的人。所以郑朗怒斥诸相,章得象心中并无半点反感。
他气弘雅正,从去年孔道辅被活活气死时,章得象开始对张士逊产生了严重不满。
张士逊刚刚说出这句话,后面西北告急的奏折到来,无疑是在张士逊一张老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春风吹来,没有花香,但暖暖柔柔的气息,似少女的肌肤,清新动人。
章得象将心思平息下去,打开奏折,奏折是范雍写来的。
运气使然,让范雍将延州保住,但对三川口的战事不是很清楚,只写了一个大概,金明寨失守,刘平等人全军覆没。
这里,历史走向发生改变,李士彬在黄堆寨遭遇不测,知道自己不能幸免于难,于是让心腹赤豆军主用珠带做为标识,携带母妻出逃延州。母妻接到珠带后,与赤豆军主策马离开金明寨,这次出逃不算奇迹,元昊军队正在黄堆寨与李士彬鏖战,母妻有充足时间逃亡。或者换成演义中的穆桂英,或者杨文广的妻子穆容氏,或者刘怀忠的妻子黄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