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尚哑然。
  郑朗又说道:“须菩提,若菩提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说着站起来,来到昭庆寺住持云若面前,在老和尚头上摸了摸,说道:“人人都说你是高僧,可你真以为你是高僧,那你就不是高僧。”
  这是一个禅机。
  上面一句是来自金刚经,说如果菩萨执着我相他相众生相长寿相,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种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
  一般人难以明白,通俗一句,因为菩萨与佛祖一样是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着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真正的菩萨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如果还贪恋一个高僧的名号,何来高僧而言?
  云若老和尚光脑门子被郑朗摸了几十下,还摸得不能吭声。
  并且他心中最担心的是另一件事,在这句上面还有一句,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灭度者。这才有了下面这一句。这是很矛盾的一句,我应当灭度一切众生,但真将一切众生灭度,那么将没有一个众生被真正灭度。但这一句话若真正被剖解开来,对这三天的辨佛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郑朗摸着老和尚的脑袋,很光滑,手感很好,旁边的人看了却是瞠目结舌。郑朗又低声说道:“老和尚,不错不错,我长那么大还是第一次摸大和尚,还是高僧的脑袋瓜子。”
  “你!”
  再次低声说道:“老和尚,我也不是真正灭佛,只是还佛教的原来面貌,你跑来趟这个混水做什么?凭空中这个布幔,你们能辨赢么?佛教再这样下去,还能不能弘扬真正的佛法。”
  提前郑朗派人做了暗中调查,这个老和尚还是不错的,平时粗衣布麻,深居浅出,若说真正的高僧,能上郑朗眼的没有几个,这个云若就是其中一个。杏儿与四儿还到昭庆寺烧过香,见过这个老和尚,对他十分敬仰。所以郑朗做了点化。
  “你不是真要灭佛?”
  “灭什么佛?”郑朗忽然大声说道:“佛说人人皆有佛性,一切皆是佛。为什么?佛便是宇宙,佛便是宇宙运行的至理。石头是佛,高台上的佛字是佛,你是佛,我是佛,祆教是佛,儒教是佛,因此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果我以儒学悟通了天地间的至理,那么我也成了真佛。当然,很难。我在着相,你也在着相。但我不刻意求成真佛,意境上已经高了你一筹。去吧,你今天来此,最少耽搁失误了你数年的修行。再执迷下去,你马上不是高僧,会渐渐盘入魔道。”
  云若脸上阴晴不定,忽然舍什道:“善哉,善哉。”
  念完后一言不发离开。
  许多人愕然,云若名气不及重显名气大,但也是杭州有名的高僧,居然因为郑朗几句话,或者让郑朗摸了摸脑袋瓜子,就这样离开了。
  富弼叹了一口气,看着不远处郑朗正重新返回高台,摇了摇头道:“郑行知,你点化的是魔道还是佛道?”
  杏儿却睁大眼睛,惊奇地道:“娴儿,是不是云若禅师让官人点化?”
  “差不多吧,”崔娴抿着小红唇偷乐,丈夫开了一个好头。
  郑朗重新盘坐于高台上,大声说道:“佛祖说人人是佛,只是有没有堪悟的区别。我能坐此,你,他,皆能坐于佛字上。各位高僧们,不要有异议了,如果有异议,我再问一个问题,我不是高僧,也没有出家,但什么为居士?”
  有的和尚脸色再次一变,因为他们想到了一个经义。
  郑朗也没有指望他们回答,道:“按照儒家理论,居士是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不过今天来此,我不谈儒家,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我做不成居士哪。但来此我说的是佛法,所以谈佛家的居士,佛教中的居士是指在家修佛者。那么这个居士能做什么呢?我念一段佛义。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殖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病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维摩诘经里第二品。
  维摩诘经对国家佛教影响深远,仅次于金刚经。
  第一个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净土净。想要净化社会,必须净化人的心灵,只有人心灵变美好了,那么社会也就美好了,至少扶一下摔倒的老太太不用担心,这比当初佛祖提出来的空断更高明,更加积极。
  第二个强烈斥责了小乘有慈悲心而不能普的思想,强调慈悲普度、利生济世、关怀人间。
  但这本佛义很长,一共十四品,若全部背诵出来,会花很长时间,因此郑朗仅背了第二品方便品。方便波罗蜜是十波罗蜜中第七波罗蜜。不是让路的方便,是修菩萨道的一个法门。第一品是释迦牟尼佛演出,自第二出此经主角登场。佛是教主,必须现出家身,在家也可以以居士之身修行成佛,这就是佛法的方便法门,所以又叫方便品。
  第二品就讲维魔居士如何方便的,也经商所以富有财产,但用这个财产周济穷人,不是用来供佛的,读到这一句时,郑朗刻意咬重了去背。还不够,听到郑朗在读此经,富弼一努嘴,衙役开始发放此经译注。
  译注工作交给了司马光,因为要给老百姓看,郑朗要求司马光译成口语化,越浅白越好。译好后,郑朗亲自再次重新修改。不但有维摩诘经,还有金刚经等书,每本经书刊印了两千本,无偿发放给百姓。总之,为了此次辨佛会,郑朗前前后后花费了几千贯。
  居士也有妻小,但常修行清净,有六亲,但不为世事牵制,穿着华贵,更以庄严着称,也吃好的喝好的,但以禅悦为食,也涉及外道与世典书籍,但以佛法为正宗,也出入青楼,是为了警示世人淫欲之过,也喝酒,也串门子,上到皇宫贵族下到武士百姓,但是为了什么什么。
  郑朗在背诵,让一群有钱有势的大佬听得悠然向往,这样的居士修佛还是不错的,能喝酒,能结交权贵,能狎妓,只要心中有佛,以后就能成佛。好,好好,大好,太好!
  这才是维摩诘经的高明之处,第一便于入世,第二世俗化,持着佛教无数条戒律出家太辛苦了,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影响佛教的普及。于是出现这个维摩居士。
  忽然百姓又传来惊奇之声。
  然后百姓一起抬头看着天空中的巨幔,此时巨幔随着郑朗开始讲经,画面再次改变,出现了无数佛祖菩萨大罗汉盘坐于莲花座上的场景。又从巨幔上飘下来朵朵花瓣,向高台落去。
  看到如此神奇的场面,一大半百姓伏了下去。
  富弼哭笑不得。
  郑朗身上也披上了朵朵花瓣,不过郑朗“宝相庄严”,继续在背诵,但下面这一段没有背经,而是讲经。其时,维摩居士示病在身,心中思付,慈悲心切的世尊难道不会派人探视我吗?
  这一段为了下面的内容过渡,但不大好。同样是着相,存了念头!也是此经最大的破绽。郑朗不是为了彻底打倒佛教,因此揭过没有提。居士刚一存这个念头,佛祖便知道了,于是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前去探病,舍利弗说了一大通话,总之,他境界离维摩居士相差太远,没有资格探病(又是着相)。又派十大弟子中以苦行著称的大迦叶探病,也自愧不如,不敢去。接着到了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长于义理的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议论第一的十大弟子摩诃迦旃延,天眼第一的十大弟子阿那律,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密行第一的罗睺罗,佛陀堂弟多闻第一的阿难。一个个都喊不行。佛祖无奈,只好请菩萨,弥勒菩萨、光严童子、持世菩萨、子善德,皆喊德行不够,不能胜任。最后请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说,与居士答对不容易,不过佛祖请求,我只能勉为其难。于是前往。在座的众菩萨、大弟子、帝释、大梵天、四天王等一听,这下好哪,这两位高人在一起,必定会有精彩的对论,于是八千菩萨、五百罗汉以及众多天人随文贤菩萨前往。然后问答,构成了这本佛经的来历。
  还是着相,金刚经中提到一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真正的佛不会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那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