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就是一些丝织作坊,其他的一些作坊店铺,两千多亩田地,家中的房屋,以及sī盐。
  查出来的sī盐规模不是很大,李家参与了买扑,因此sī盐占的比例不重,但有,买扑利高,一个是麻烦,二个成本也远比走sī高。
  并且牢中提出来的数人当中,有五人与他家有来往,也找到了证据。
  李用德始终没有承认,我走sī了sī盐,可没有绑架知府的女儿,也没有派人射杀那数人。
  这没有关系了,凭借这些证据,以及海上那一声大喊,已经可以让他定罪。
  然后又有十几人牵连进去,包括亭户,一些商人。
  这也是吕公弼退缩的另一个原因,牵连越来越广,反正不要找到突破口,找到一个,就能牵出无数个。若是仔细查下去,顺着这十几人,有可能又盘出几十人。
  于是案件到了富弼这边。
  富弼很老道,立即将案件定格,只查这些已定罪的案犯,只要牵连的不予任何追问。
  所以宜儿说要回去。
  郑朗想了一想,道:“好,不过你还是要注意。”
  “府尹,奴知道,府尹能包庇奴一时,不能包庇奴一辈子。”
  郑朗没有回答。
  目送她离去,崔娴叹了一口气,问:“官人,为什么不留她下来?”
  “让她做小妾?”
  “能将她送到郑州,找一个好人家。”
  “杭州就找不到好人家?送回郑州又能做什么,她是名妓,籍虽低贱,可生活很奢侈,包括穿衣做饭,都有婢女shì候。放在作坊未必会适应,找人家,低了她必然不愿意,高了的又看不上她。”
  “杏儿……”
  “杏儿不同,座师刘知州也说过,当时郑州五行首,个个皆是翘楚,唯有杏儿心xìng最干净,若是其他行首,他会不喜,但杏儿伺服我左右,他却很高兴。赎她不难,然将她带回家中,想要安份………………”郑朗摇头。
  贞操他同样不在意。
  对这些妓女他也不反感,有人出卖的是才学,有人出卖的是智慧,有人出卖的是力气,有人出卖的是青春,是长相,不偷不抢,为什么要反对?是朱熹的话……当真?
  但娶妻生子,千万不要找这些女子,衣服脱得多了,贞节观念必然淡了,即便为妻,以后也比良家子衣服更好脱。陪笑逢场作戏惯了,感情也就淡了,真正感情来到,未必很珍惜。
  看到杜十娘的惨死,可看到有更多的士子、百姓看到这些女子的美艳妩媚,娶了回去因为她们不安份被她们所害?
  又与富弼谈了一下案情,郑朗不想抄家,可不得不抄家,牵连进去多达三十多户,还不包括越州与明州,他们家中财产多是来历不明,这些财产必须抄没。
  特别是李家,这一次查案,让杭州得到了五十多万贯,仅是钱、帛,还有地产与作坊、房屋、店铺。
  郑朗说道:“留一些给他们的家人,只要不卷到案件里面,将他们释放了吧。我朝不喜株连,尽量不株连。”
  株连是必然,这是警戒,往往三族,或者九族株,以震恐百姓。但宋朝稍好一些,株连还是有的,象这种案件,一般判罚,是抄没所有家产,连同家人也要充军,或者充妓。
  但郑朗不-喜。
  又说道:“不牵连,但暂时不判,秋后已过,要斩杀也要到明年秋后,先将他们关起来,也不要再审下去了,否则牵连更大,也不用定案。”
  “不用定案?”
  “嗯,上次是因为不定案,才出来的事。但事已出,索xìng不定案了。”
  “郑知府,你是说……”
  “我也不知道,修西湖吧。”
  “是,”富弼慎重答道。抄家灭门富弼同样不喜,治理西湖,才是杭州的正事。
  可郑朗又说了一句:“从这些钱帛抽出二十万贯,带到泉州。”
  “要不要再等一些时间?”
  郑朗低头想了一下,江海虽有巨利,风险很大,不但在大海上,长江有时候也会巨浪滔天,虽然朝廷多设港口,其中一些港口交易量不大,正是为了船只避过风浪所设,可每一年都有许多船只出事。
  他数次在长江上,没有遇到这种大风浪,在岸上看到过,但这种浪头之险,只有站在船只上,感觉船只随着风浪抛起跌落,才能察觉到它的威力。直到前段时间去舟山,那一夜风不是很大的,但那种浪头之威,还让他为之失sè。
  出事早晚而己,他说过一年之中会死几十人,几百人,其中之一正是指海上的风险。
  但不希望这一次出事。
  就是出事,也不能全部出事,可谁好说呢?
  想了想道:“还是去吧,时间等不及了。”
  “太急。”
  “相信我,”有的话郑朗不大好说的,再过一两个月,李元昊的反书就到了朝廷,从这一刻起,进入大战的倒计时。听着外面呼啸的西北风,郑朗喃喃道:“富兄,你不懂的,冬天来到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点将(上)

  富弼愕然,郑朗言语同样jī烈如此。
  他想法是错的,郑朗不是不进直言,与某些君子相比,区别是就事论事,从来不胡说八道,强邀直名。
  以前他与赵祯在一起时,也说过一些jī烈的话,是讲道理,赵祯才重视之。若全部是好话,媚言,以赵祯的贤明,还能看重郑朗?
  再者与其他直臣不同,这些话全是背下说的,反正是直言进谏,何必非要扯开喉咙向天下人说,我是一个直臣,看,我居然说了这么大胆的话。那成了什么,戾气!进谏是说给皇帝听的,不是说给天下人听的。
  赵祯也给郑朗面子,将他的话记录下来,为郑朗辨解。
  很搞笑的一件事,一个臣子的清明,反而需要皇帝为他留下证据,向臣子辨解。
  但并不搞笑,正是君臣相宜的一种表现。如同郑朗huā钱买地,是国家的地,居然从百姓手中出重金购买之,在封建年代何其不易,可正是爱民的一种表现。
  富弼不知道内幕,在他心中认为郑朗是温和派,那就是错了,不是不jī烈,未到jī烈时……
  孙内shì在宫中却听说很多,不以为奇,尴尬地说:“郑知府……”
  “我说重了吗?陛下爱民爱臣,臣身为陛下的臣子,是一种幸福,可一旦小仁小爱,后果就是边境数十州千家哭,万家悲,以后财政会陆续吃紧。并且臣索xìng再向陛下说一件事,元昊非是昔日李德明,兼并吐蕃一些部族,河西走廊,回鹘,几十万遗留在沙州的唐朝汉民,眼下能抽「冇」出五十万以上的军队与我朝作战。当时李继迁仅有十几万战士,我朝吃力,不但血战,还辅以禁榷场,断贸易,导致李继迁诸部不合,再搭上灵州、盐州等地,才换来的短暂和平。不知道此时元昊拥有五十万甲贲,我朝又要割上多少州,或者整个关中。让元昊消化下去,然后再搭上多少州,或者整个准北,南下江南,来做一个李后主与陈后主?”
  “五十万?”
  “我是说少了的。对军事,臣不大懂,你对陛下转告,以后不要再问臣,该说的臣早说了,以后要么准备开战,即便陛下忘记他是〖中〗国之主,是宗主,不惜〖中〗国之威严,苟且偷安,也要打了再说,否则都和不起来。狼是很难喂饱的,求了和,是让他休息一会,元气恢复过来,再打我们宋朝,西北好不起来了。要么施一些威吧,否则战败无罪,会死很多人,会战一次败一次。”郑朗靠在石栏杆上,闭上眼睛,不想说了。
  让他开金手指,西北人选只有数人,最好的是王德用。
  又与朝廷制度不合,一旦武将打出功绩,立即回朝养老,到真正老的时候,才能进入西府,那到顶了,但只要进入西府,休想再率领大军作战。
  还是好的,往后武将想指挥军队都不可能了,只能是文臣,太监。
  瞎指挥的。
  自己推荐王德用,是自找没趣。
  要么是范仲淹与韩琦,西北表现好的两个文臣,但眼下他们未必能清楚认识西北的危害。况且二人也未必能真正建功,范仲淹只知道修堡砦,没有实战大胜证明,韩琦真说起来,指挥失误,也是吃了败仗。
  将范雍换下来,自己没有证据,即便换下范雍,换其他文臣上去,是一样的。
  这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让他感到很糟糕透顶。
  努力赚钱吧,多赚一些钱,国家有了经济,就能提供更充足的后勤供给,作战时效果会好些。
  孙内shì不敢作声,来的时候赵祯关照过,一定要说清楚,要问清楚。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