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褪撬诟壅颉�
临近港口的地方有一座茶棚,还有一个小酒肆,里面坐着一些食客与茶客,但人数不多。再远处便是大片的青山,上面长满了树木。
杨九斤担心地问:“大郎,他们会不会来?”
“一定会来的,看到没有,为了使他们放心,我挑来的船只速度并不快。”
过了一会儿杨九斤又担心地问:“将人放了······朝廷会不会追究?”
作为郑家的谦客,这是很正常的心态,担心自家小小娘子出事,又担心自家主人的前程。
“他们都有户籍,有家人在杭州,担心什么?”郑朗淡淡地说道。说完,吩咐衙役们吃午饭,就着干粮与咸菜,草草地吃了。忽然远处驶来一艘小船,船上的渔夫将船摇了过来,问道:“诸位可是杭州的官员?”
“某正是。”
“有人托小的带一封信给诸位,让诸位到青鱼礁。”
“滞信的人在何处?”
“在海上。”
“多大岁数?”
“是两人,四十来岁,”渔民小心地答道,自己带这封信得了几两银子,可看这架势,未必是好事。
然而郑朗放过了他,说了声:“多谢则个。”
问清青鱼礁的方向,将船驶了过去,又往南去了一里多路。越往南去,岛屿会越多,地形也会更复杂。并且航道也渐渐窄了起来,除了各个大的岛屿外,还有一些石礁,有的狰狞浮于水面,有的潜伏于水底。后者最可怕的,一旦碰上去后,船只十有八九会搁浅。所以宋代近海的船只多是小方头的钓漕船,但也根据船主的需要,型号不一,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青鱼礁便到了,一个鱼状小石礁,似一条青鱼浮于海面,面积并不大不到半顷地,边上是光秃秃的石头,唯有中央部分长着一些稀疏的树木。但还有一些船只存在,多是为了生计,出海打渔的渔民。
不知道对方在何处,郑朗站在船头看,忽然又有两个大汉驭着一艘小船驶来对着他们大喊了一声:“郑知府可在?”
“我在这里。”
“请跟我来,”两个大汉说着,驭船继续驶向南边。
女儿在对方手中,郑朗只好指挥着船跟在这艘小船后面兜来兜去。
天渐渐暗了,兜了好几个小时,若不是带了一个熟悉这块地域的衙役过来,郑朗都不知道让他们带着转到何处邡旦对方的用意很简单,派了两个陌生人这个不难,从明州或者越州,甚至从对岸秀州找两个人过来人海茫茫,自己如何去查?
转了这么久,一看自己有没有带其他的船过来,二也是等天稍黑,便于逃离。
心思还是很慎密的。
终于到了地头。
这艘小船终于在一艘尖长形的钓漕船前停下,船只也不大·但这种瘦长形的船型,以及两桅精巧的主副帆,足以让它在速度上胜过郑朗船只的两倍。可是船上的人很古怪,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人,全部戴着罗,是好听的说法,也就是罗帘子,唐朝或者唐朝以前大家闺秀出门时戴的面纱,有厚有薄让这十几个人改了一改就象一个méng面。
郑朗也不急,看着两人驭着小船来到船边与其中一个méng面人低声说了几句,两人复又过来,对郑朗说道:“郑知府,我们要的人呢?”
“我的女儿呢?”
郑朗的声音大,对面那艘钓漕船上的人也听到了,其中一人对身边的人低语了几声,两人下去,一会儿将郑苹抱了出来,小孩子小,才两周多一点,看到郑朗哇哇地哭,大声喊道:“爹爹。
在郑家中,郑朗对女儿最看重,甚至都超过了崔娴,看到女儿在那名大汉怀中挣扎,心中刀绞。但越在这时候,他越沉住了气,平静地对衙役吩咐了一声:“将人犯拖上来。”
犯人带到甲板上。
郑朗又问道:“我们如何换人?”
两名大汉其中一名打了一个手势,那艘船上又放下一艘小木筏子,道:“小的这艘船带人回去,你派人过来驭小筏子带人过来,中间换人。”
“依你。”
两名大汉分了分,一名驭小船,一名将木筏子拖了过来。
天渐渐更暗了,海上也起了风,浪头很大,看着这个小木筏子颠来覆去,郑朗皱了皱眉头。不过没有办法,派了王直与另一名水xìng与船xìng都好的衙役下去驾驶小筏子,将这个小筏子拖到船边,将几个人犯放了下去,这时候就能看到谁是对方的同伙了。三个小吏,两个盐贩子脸上全部浮现出笑容。郑朗很不悦地说道:“别要忘记了你们还有家人。”
其中一个小吏道:“郑知府是好官,不会因此为难我们的家人。”
郑朗无言以对,看着王直与张衙役小心的控制着小木筏子,向两船中间驶去。对方看到郑朗很“遵守承诺”,也将郑苹放了下来,递到其中一名大汉手中。
两艘小艘在中间会合在一起,也大大方方的将郑苹交到王直手中。此时王直武艺再好也没有用,这艘小筏子操作已是不易,随时都会有翻艘的可能,若有变故,肯定会连累郑苹。
对方船上的人才大声喊道:“郑知府,我们也迫于无奈,得罪则个。以后只要郑知府在杭州一天,我们就不会再卖sī盐了。”
郑朗关切地看着海面之上,对方说什么,他没有在意。
是做一个表态,民不与官斗,就是此人有些背景,也不愿意公然与朝廷为敌。但事情闹到这地步,你们再改邪归正,也来不及了。
王直接着郑苹,犹豫了一下,但看了看汹涌澎湃的bō涛,又摇了摇头。
他这个举动,也让对方看出来,道:“此处无风也有浪,是我们刻意选的地点既然换人,还望差哥守诺则个。”
那就带人回来吧,看着最后一个人犯被拉上了小艘,王直只好与衙役抱着郑苹小心翼翼地将木筏驶回来,攀上了船。对方也回到了大船边上,但巨变陡起,船上的两个陌生人先爬上了大船,后面几个犯人绳索未解开,还在大声喊,让他们解绳子。
郑朗说道:“不好冲过去。”
可是对面船上十几人同时拿出十几把弓,搭起了箭矢,向小船上射去。正中的大汉说道:“郑知府,还望原谅。我们换了人,可你不好向朝廷交待,我们替你解决。”
不是换人,而是杀人灭口。
说了,这艘船迅速向东驶去哪一带地形更复杂,郑朗捂着郑苹的眼睛道:“将尸体抬上来吧。”
凶手不人道,他不能不人道尽管他们也是死刑犯,但未必处死之前,终是几条鲜活的人命。
又叹了一口气,道:“更多的人家破人亡······”
这一闹,案子更不能小。
卷的人越多,处决的人会越多,每一个人被处死,或者被杀害,意味着一户人家的破裂。而原因恰是因为自己一个无心之举······
他喜欢的仅是调济,给更多贫困百姓生路若这种调济以一条条鲜活的人命为代价,他终是不喜,尽管对方是sī盐贩子。
其他人不知道他的心理,钱塘查主薄担心地问道:“现在怎么办?”
不能真向朝廷谎报事实。
郑朗迟疑了好一会儿,又叹息了一声,道:“将旗子放下来吧。”
“喏”两个衙役将那面杭郑大旗了下来,还是没有想到其他,人都换回来了,还挂着旗子有何用。
郑朗又说道:“继续追下去。”
说着,抱着郑苹进了艘中,哄着郑苹乐,这两天将郑苹吓坏了,但她终是小,不知事看到熟悉的父亲,又哄了一哄,一会传出银铃船的笑声。
查主薄不解地跟了进来,道:“我们追不上······”
不能再追,是徒劳无功,而且天马上变要黑下来,在这复杂的海面上追来追去,更容易出事。
郑朗说道:“无妨,我还安排了船…···”
“什么时候?”查主薄惊奇地从船门口看着海面,海面上还有船,只是几艘小渔船,并没有其他动静。
“不用看,马上就会过来,”郑朗话音刚落,四艘渔船从远处扑了上来,船是渔船,可上面站着许多士兵,并且船临时做了改修,在船舷上多设了好几个橹耳,此时所有橹耳上皆架着长橹,又有禁兵拼命地在摇橹,使得四艘船象离弦的箭,飞一样的向刚才那艘船上追过去。
见到查主薄不解,郑朗淡淡地说道:“昨天我得知女儿被架走后,很恼火。但在审案时,慢慢清醒。韩知县与吕知县抓人时很突然,可是屡次审问皆是无果,其中也用了严刑,可在招供中为什么没有提到一些关健的人?”
不出这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