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是臣与吕三郎想起学弟范家大郎与二郎,不食冰糖,却让先生为难。”
  “为何为难?”赵祯不解地问。
  “不知当不当禁食之。”
  “当不当禁食之?”赵祯想了一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简单,问:“当不当之?”
  “先生一时没有想起来,事后范仲淹信中说,如林和靖之例也,避世可,不避世也无不当,食之可,不食也无不当。但是先生现在大约也明白了。”
  “何?”
  “食之可,有度,不食之亦无不对。本是德操之举也,不食之难以为之,过于厉,食之过度为奢,失之德操也。因此先生再修中庸,面目已非也。”
  司马光说完想坐下来,心里想到,别问了陛下,要问改天问,今天俺不想出风头。
  “重修中庸?”赵祯可不顾他的心情,对这个中庸,赵祯很关注的,若不是有些地方让他不大同意,都可以将它当作制订国策的标准。
  “是,先生前一段时间寄来了中庸,已非去年中庸,做了大修。”
  “在何处?”
  “就在客栈里,但是陛下,今天是骑马夸花时刻。”司马光坦然道。
  你不要考虑什么中庸,明天后天有的是时间,今天是状元时刻,轻重得分清楚。
  隐隐有进谏的含味。
  而且风仪也好,在殿上他根本没有半点紧张,颇象极了当年的郑朗。
  欧阳修与吴育不由多看了几眼,忽然想到他们以前教训范讽就象教训小孩子一样,随即释然,不是怪胎,怎么能进一家门呢?
  赵祯只好道:“司马卿,你坐。”
  “喏。”
  但经这一折腾,有许多大臣不由地将视线集中在他与吕公著身上。
  第二天赵祯就将二人召到皇宫,并且让他们将那本新中庸带上。
  翻了翻,不由地“咦”了一声,再次细翻起来,将以前那本中庸拿出来对照,赵祯奇怪地问道:“为何做这么多修改?”
  这本新中庸言语更加温和,特别是那两篇天下,改得面目皆非,对兼并怦击得更含蓄,唐朝藩镇割据的原因所在也彻底消失。
  司马光答道:“妥让耳。”
  道理说开了很简单,现在宋朝是文人主持天下,包括政务,包括声音。郑朗在书中强调武将的作用,文人集团如何作想?还有兼并,兼并主要是士大夫集团与权贵集团,肯定是不对的,可言语过jī,必将使这两个集团不快。得罪了文人集团、士大夫集团与权贵集团。什么改也不改了,回家养老做sāo客吧。
  因此这个天下非是百姓的天下,只要做得不要过份,百姓永远是被精英奴役的。这是让郑朗思考到最后,十分灰心的认识。
  想要改革,必须争取精英的同意与默可,让他们意识到这种改革是维护他们子孙万代的利益,否则百姓被压迫到一定地步,揭竿而起,改朝换代不提,他们大部分将会葬送在这个改朝换代过程里,包括唐朝的七姓十家。
  如今他们在何处?
  这个改革非是改革,而是一种改良。不是郑朗心中庸所在,是一个妥协的新中庸。
  将利益让出来一部分,安抚底下的百姓,稍做一些迁就,这个社会就会稳定,一旦稳定,士大夫集团与权贵集团才会常久,而不是均贫富,共田地。
  这成了新中庸天下篇的主题。
  但是赵祯如获至宝,说道:“这本书好,可以刊印天下。”
  吕公著与司马光对视一眼,大约先生心中想的还是前一本书中的中庸之道,那才能彻底革去宋朝的所有弊端。然而他们想法与赵祯一样,虽好,没有可行xìng,这本书才有可行xìng。宋朝制度已定,如同先生当初画花,梅花可以改成桃花,但绝对不能改成荷花,xìng质一样。
  司马光又说道:“陛下,臣有一请求。”
  “说。”
  “请允许郑大夫去杭州,也是为了天下。”
  赵祯正在看天下篇呢,改得好啊,听了此言,奇怪地问:“为何?”
  仅一个杭州怎么能代表天下呢?!。


 第二百八十章 依(上)

  赵祯一问为什么,正中司马光的下怀。宋朝论嘴巴功夫,最好的不是韩琦,也不是欧阳修,而是王安石与司马光,偏偏两人全部让郑朗拢在一起,天天在讨论,也是一种争,功夫更加了得。
  想对付此时的司马光,只有一个办法,学杜衍,什么不理,什么不睬,毕竟才是一个新进士,司马光就无辄了。
  陛下问了为什么,要回答的。从容答道:“陛下,还有数月时间,臣能不能问一声,陛下如何安置我先生?”
  能问的。
  做为大臣,赵祯时的大臣最快乐,可以随心所yù的谈话,而且只要不过份,赵祯从来不会生气。
  赵祯也老实的答道:“朕打算让他回京。”
  “陛下是好心,可回京后,就要争,就要斗,以如今先生的资历,年龄,背景,出身如何去争,去斗?”
  “为什么要争要斗?”
  “先生常说世间唯一的君子非乃是君子党也,非是先生自己,乃是陛下,为何不敢承认庙堂上的事实?”
  你是君子,不当撒谎。
  赵祯也没打算撒谎,他又想了一下,苦笑起来。但这不是重点,又问道:“为何与天下有关?”
  “陛下,今年灾害不重矣。”
  赵祯不大好回答,死了好几万人,怎能说不重。但正是不重,人一死万事皆了,就怕人活着,要救要赈灾,要安排粮食民舍等等。范围也仅是在三州,所以前两次灾害让他焦头烂额,这次仅派人稍微赈济一下,难关就度过去。
  这话不能说出口的。
  “可万一有个大灾害,朝廷国库可积余乎?”
  赵祯还是不能答。
  稍稍太平两年,国库好转了。但再有象前几年那样的大灾害,国库依然不足。若连续的来上几年,惨了,又要系腰带。
  “万一党项人谋乱如何?”
  “不会,前一段时间赵元昊请人供佛于五台山……”
  “怎么会?”
  “司马卿,吕卿,你们怎么啦?”
  “先生说过。”
  “他什么时候说过?”时间不对,这是今年二月份发生的事,才过去半个月,就算郑朗听到,信也不可能到京城来。
  “是前年说的,他说若我是李元昊,在谋反之前必然会派人托一个借口,比如供佛于五台山。朝中的大臣醉生梦死,必然不知,不但答应,还会派使臣做导护,沿途介绍山川地形,险要所在,这样一来北方一带所有地形必为党项人掌握。怎会如此?”
  赵祯脸sè一下子灰黑起来。
  事实正如此,不但准许,给了馆券,还命令使臣做引护。以至他疏忽了另一件事,郑朗说这句话时是在前年!
  “先生还说了,一旦元昊谋反,但我朝在党项人中很有威信,有的人必然不服,率族众来投。只要我朝纳之,必然会有更多党项人不愿意与我朝开战,率族众来投。党项人内部会混乱,不会四分五裂,可是失去了凝聚力。李元昊原先只在夏州一带活动,后来吞并灵州、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北部地区。部族繁多,人种不一。然而我朝未必会有人重视,为安抚李元昊,必然拒之。一拒李元昊会杀之立威,百姓无去路可投,只好随李元昊向我朝发难。陛下,你如何去做?”
  “他不会……”赵祯软弱地说:“前两年的宗哥河之战……”
  “陛下,吐蕃王城今在何处?”
  两人说的是前几年吐蕃与党项人的一系列战争,吐蕃另一个权臣温逋奇突然发动政变,将唃厮啰突然关了起来。机会难得,李元昊派大将苏奴儿率领两万五千人出击猫牛城。结果全军覆没。李元昊怒不可遏,派人打听,唃厮啰是被关起来,可他在民间影响力太大,一个护卫连夜将他放出来,然后他站在老百姓面前,只是说了几句,老百姓立即万众响应,温逋奇垮台。
  李元昊不管,亲征猫牛城,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攻城下,然后对城中百姓说,我们和平吧,不打了。城中百姓也相信了,城外已经葬送了三万五千党项人,李元昊除了求和还能做什么?打开城门,抬来美酒,以及等待宰杀的耗牛,准备向天盟誓,结果李元昊带兵冲进城中,一个不留,全部屠。再下宗哥城,攻向青唐城。
  唃厮啰却不主动迎敌,将兵力集中在鄯州。李元昊率大军趟过宗哥河,又在浅水处留下标记,这是防止万一的,能迅速退回宗哥河。来到鄯州城下,开始攻打,谁知道鄯州城却成了加强版的猫牛城,鏖战了两百多天,李元昊只好撤兵。
  就在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