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这样玩啊,王相公。
王旦和颜忧sè地问:“韩状元贵为天子门生,新科状元,将来贵不可言,不可家可有妻室,父母可安在?”
韩南生老实道:“父母双亡,因为苦读圣贤书,家国贫寒,妻已离我而去。”
“那么我有数女,赐一女与你成亲如何?”
韩南生高兴的答应下来,王家的小娘子一听与状元成亲,五个女儿皆争,最后选了三女儿。王旦怕好事夜长梦多,立即主持婚礼,状元被绑架了,宋真宗愤怒可知,然后接到了请谏,说是做了王旦的女婿,宋真宗啼笑皆非,写了“鱼网之设燕婉之求……”八个大字的喜幛,派人敲锣打鼓送到宰相府上。
夜里三大小娘子揭开了头盖,一看丈夫,晕了,一个老头子,白发苍苍,半夜惊hún,面如土sè,冉:“你是谁?”
“我是你家官人,韩状元也。”
“你就是状元郎,有多大啦?”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佳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三大小娘子掐指一算,七十三岁,不同意,要悔婚,王旦劝道:“我眼里只有他这个状元,哪里看到他这个人!”
故事是假的,史上也没有这个状元。恒王旦身上发生过类似的一件事,将女儿嫁给了甲科孙登。寇准也做过,兄弟的女儿要出阁啦,还没有找到好人家,于是榜下捉婿来也,也不管人品有多差,将新进士高清捉回了家中,苦劝了一番,成了亲。欧阳修也是,刚中榜,被胥偃三请四邀喊到府上,再三询问劝说,将女儿塞给了欧阳修。
还是晏殊高明,富弼还未中榜呢,女儿塞了出去。
也有未成功的,后来冯京中了三元,赵祯宠爱的张贵妃叔父张尧佐就将他拖到府上,用丰厚的嫁妆yòuhuò,冒称皇帝旨意,甚至用保举冯京很快高官厚禄,打动冯京,然冯京最后未同意。
不能算丑事,可每到放榜之时,好玩的事皆有。王旦捉了一个七十三岁的老头子回去做女婿,是假的,可民间真有,你是大宰相当然能挑一挑,俺只是一个商人,管什么,只要是进士,只要你同意,七十几岁没关系,来吧,俺家十五六岁的黄huā大闺女未出阁呢,长得如huā似玉,娶了她!
甚至将有fù之夫强行拖到家中苦劝,然后一听拉错了对象,那怎么办呢,这个该捉的也捉得差不多,大约再捉不到了,于是苦劝,你将家中婆娘出之吧,看看俺家的闺女多好看,俺家多有钱有势。
还有的士子不同意,特别是那些商人与大地主,手中穷得只剩下钱了,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只好劝:“就是你做进士也不能马上做高官的,有一个勘磨的过程,光有政绩不行啊,还要人缘,上司的喜欢推荐,不会行贿吧,最少要交结一下,摆个酒宴喝一个huā酒,逢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要收白金。可你家力量不行,但俺家有。看到没有,得了美人,得了财产。只要成亲,我马上给一千缗钱给你。”
“不同意啊,再加一千缗。进士,人心要知足的,两千缗够了,在京城也能买到一处豪宅啦。”
此风越演越烈,只能用饥不择食这一词语形容。
孙女看中了,又打听了一下,王老爷子架不住孙女的苦苦哀求,可劝大约劝不起来,文非是己之长也。但王老爷子武人的脾气犯了,人家所谓的半拉半拖称谓捉,反正是捉了,老子直接来一个捉吧。于是大喝一声,将家中三十几个家丁召集起来,说道:“你们替某办一件事,将一个人给某务必捉来。”
不管同不同意,先捉到府上再说。
的人府上还好些,王德用家中的家丁能有几个好货sè,一个个全是扎武有力的武人,就怕没有事惹,而不是怕惹事。听到老爷子吩咐,齐声答道。
吩咐了一下,三十几彪形大汊冲出了王府,行人看到这三十几个猛人怒冲而来,一个个避之不及。!。
第二百零四章 老匹夫
第二百零四章老匹夫
省试不中,第二天依然没有举子离开,难得的来一趟京城,多少会逗留一段时间,况且朝廷又给足了路费与用费。忽然从皇宫里下了一份诏书,让所有举子欢声雷动。
小皇帝的诏书,春天下过一回,说什么考了多少场,还需获得过省试的资格,或者先帝时的老举子等等,才能获得特奏名考的机会,特奏名也就是指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殿试高中的叫正奏名。
李淑从贡院出来后,上了一份书奏,很长,议了十件事,国体、旱灾、言事、大臣、择官、贡举、制科、阅武、时令、入阁。其中两件事就讲了科举,一谓贡举,二谓制科,在议贡举时说了,择人太少,数日考覆,难尽其当,数天就考完了,很难从中将所有人才发掘出来。因此建议重新对多次落第的举子另开试考一考,好让天下尽得实才矣。
说得似乎很对……个屁!
宋朝不是缺少人才,对人才十分渴望。相反是人才太多了,多的都开始起乱了,对人才不用那么急。本来冗官就成为宋朝的弊端之一,这一大规模的开恩科,就非是小皇帝所说的那样,若那样一届只能录取几十个人,坏不了多大的事,这一开,有可能会录取几百人。事实正是他这一谏,导致这届特名奏多达八百多人。
这八百多人要全授官的。
并且每一届都要增加几百人,一个打算在任上活三十年吧,很有可能五千名以上的冗官就此诞生。养活一个宋朝官员要多少钱?
不谈俸禄,因为名堂太多了,正俸、禄粟、职生、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谦人(仆役)、衣料,有可能细至入微要给奶粉钱与尿布钱、肚兜钱、泡妞的小费钱。比如宰相、枢密使月俸料三百贯,春、冬衣服各赐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棉一百两,每月禄粟各三百石,谦人衣粮各七十人,每月薪(柴草)一千二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等。因为后面太多,史书记不下去。
至于地方上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似乎不多哉,只有十两银子,不算过份吧。别急,在后面呢,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皆是国家补贴,够不够多?不急,还有,官府还要供给官员家属的赡养费,对家属补助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满足没有?那就错了,还有,公用钱(招待费),节度使谦使相公者可高达两万贯,并且上不封顶。别急,还有一项,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少算一点,平均每一个朝廷命官一年最少要花掉朝廷七八百缗钱以上,还不包括职田等隐形收入,冗出五千名以上的官吏,意味着什么?皇宫里所有的人不吃饭不穿衣服,也省不出这个钱来!
其他的十议多是如此,小皇帝偏偏没有看出来,一想是啊,为什么郑家子科举时自己担心,真有很大偶然性的,于是又下了一份诏书,诸科举人应举者,不问年龄,许特奏名。只要考过七次,就可以另考一下特奏名试,实际上做做样子的,只要答案中平,全部会录取。
这一份诏书下达,举子心情可想而知,自己只考了三次四次,那不要紧,考就是了,有一次考一次,就算三年考一次,七次不就是二十一年,从二十岁考,四十一岁时自己还活得好好的,那么就有做官的希望。
听到前面的欢声雷动,两小与严掌柜的孙子严荣也从后院跑了出来,司马光好奇地问:“诸位兄台,发生了什么事啊?”
郑朗这三个小学生走出来,很瞩目的。
崔家二郎正坐在这里,也谈了谈,也没敢将郑朗指点考官性格之事说出,可其他的两个舅哥全部说出来。诸位学子闻听后嗟叹良久,已经受益良多,仅是指拨了一下,两个舅哥就高中了,这三个小家伙每天带到身边,并且其中两个天赋过人,最后能让郑家子培养出一个什么怪胎,不敢小视的。
一个举子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司马光道:“王三郎,你看。”
“国家越加冗费。”王安石摇头。受郑朗影响不小,考虑事情不成熟,可眼光很长远。又说道:“而且规矩一定,以后再想矫正很困难。”
“王三郎,你们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