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将它系统xìng的做一整理,不去曲解,再做一些修正,会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帮助,甚至比制订一项两项重大的国策,都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于是又说道:“我若考中,真去了江南,打算呆很长时间,顺便注释一下儒学,将儒家理论综合起来,首先就从《中庸》开始,你们跟在我身边,可以相互讨探吏治,国家与百姓,或者学问,也可以协助我展开这项工作。”
  在江南会是一个避风港,也不用急着回京,年龄小,回京麻烦多,有可能什么事没做成,反沾了一身sāo。那么自己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撰书的时间同样也有了。
  “解元,是不是真的?”王安石与司马光眼睛冒光,高兴地跳起来。
  连吕公著这个老实的少年,都jī动起来,搓着手,说道:“家父真有先见之明,难怪他让我跟着解元。”
  “吕三郎,非也,他是为你以后铺路的,”有着良好腹黑天赋的司马光,不客气的直接说出。
  “不准乱说,你忘记我说过什么?”
  “是。”
  不过话说出来了,收不回去,吕公著神情变得很沮丧。
  对此郑朗也无从安慰,难不成让他回家造父亲的反?自己敢说,吕公著敢做么?
  但很快被喜悦将沮丧冲散,吕公著没敢耽搁郑朗的时间,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一说。吕夷简只是笑了一笑,早就知道啦,否则自己会抹下这个面子?
  不指望郑家子成为孟荀那样的人物,只要他勉强能达到孔颖达的一半高度,付出这个面子,很值得了。
  并且这个修书带来的名气高度,自己家族的力量,会使这个三子在未来,很快走上政治舞台。这才是他看重的。况且那个郑家子教育人真的很有一手,不但教导学问,还有做人,吏治。
  可是吕夷简的其他三个儿子吕公绰、吕公弼与幼子吕公孺听了很是眼热。
  吕公孺拉着吕夷简的手说:“爹爹。”
  “不行,仅为你三哥,估计又有人会谈论我。并且你年幼,学问跟不上,即便郑家子修书,你能帮助什么?”然后又对吕公著说道:“也未必,要等科考过后,若他考不中,一切是空谈。”
  考得中,名与实相符,郑家子威望更上一层楼。考不中,郑家子名声会一落千丈,也不值得儿子抹下脸皮跟在后面。
  这才是吕夷简的做人处世观念!
  或者这才是真正的实用?
  崔娴很快听闻这个消息,同样很惊讶,吕夷简居然真答应了?为什么不能答应,在吕夷简心中脸皮二字很不值钱的,关健是值得与不值得的区别。
  然后眼睛眨啊眨的,在想,这件事对郑朗有帮助,也有坏处,帮助是吕家的力量,有了这层关系,小丈夫会有一个更强大的后盾。坏处就是会引起一些言官的反感。脑袋瓜子开动起来,回到客栈还在想,看到两个正在发奋读书的哥哥,忽然想到那三个小三子的资质,低声叹了一口气,人真不能与人相比的,能气死人。那几个小三子有可能学习一天,要顶自己两个哥哥学习三四天。
  两个舅哥不知道妹妹的想法,同样觉得天方异谭。嘴张了张道:“修书啊。”
  自己连科考一点把握没有呢,小妹夫都准备修书了,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并且修书不是修普通的书,是整理儒家学术!惊讶震憾之下,两位舅哥皆疏忽了吕夷简的儿子投小妹夫为师这件事。
  崔娴忽然说道:“有了。”
  看着两个哥哥,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上)

  崔娴对两个哥哥说道!“大哥三哥,我看到你们这几天与一些学子交流。”
  说交流,那是夸张的,郑朗偶尔与王安石、司马光他们那才叫交流,从学问到国家、百姓的生计,吏治的手段,不一而足,某种程度,这才是真正在做正事。至于崔大郎与崔三郎,那不是交流,是元旦时,来自蔡州学子相互间的串门子。
  崔有节是蔡州知州,蔡州也来了许多学子,相互间拜访一下,也不能说不对。毕竟没有几个人象郑朗那样,那也是有才气底子配着的,
  否则人家会讥讽你故作清高,十分不快。
  哥、三哥同时点了一下头。
  “大哥,三哥,到下次时,你说一声,吕家三郎xìng格温厚,为人忠厚,与郑郎很类似。”
  “小…妹,为什么?”
  “不要问,让你们说你们就去说。“好吧。”
  大哥三哥不知道究里,真去说了,然后崔娴对郑朗说了一下。
  郑朗犹豫了一会儿,崔娴是好心的,只要风声传开,对自己会很有利,吕夷简,我收你儿子为学生,是因为xìng格相投,有天赋,与你这个宰相没有屁的关系。言臣听了,也不好作声,人家看重的个人的天赋与品德,稣治水不成功,难道不允许大禹治水成功?许敬宗与李义府是两个卑鄙无耻的jiān臣,难道不准许他的后代出许远这样的烈士?
  郑朗危机就没有了。
  不但如此,当真一点关系也没有,人家可是你儿子的老师,懂的!
  并且言臣又找不到话柄。
  听了郑朗一些议论后,崔娴同样觉得这个吕夷简还是少招惹为妙。
  不要看孔道辅他们差一点将宫门推倒了,他们始终是直臣,要顾忌一些脸面。就怕吕夷简这样的人,有手段,有地位,而且不要脸。人一旦不要脸再有手段与地位、力量,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这位老猛哥犯得着耍招惹他吗?
  她的想法有些偏,吕夷简可怕,这些直臣同样很可怕。
  “崔小娘子,主意是不错,可你岁数小……”
  崔娴不以为然,你岁数同样不也很小吗?咱们前后差起来不过一个来月,但没有辨。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最好与我商议一下。”
  “嗯”崔娴点了一下头,夫唱fù随,还是知道的,然后又笑嘻嘻地说:“郑郎,妾这也算是将功折罪?”
  “算”郑朗看着她美丽的脸庞,才想起来她终是一个孩子,无论怎么聪明,与司马光、王安石一样,并没有长大。自己是不是对她过于严厉了,想到这里,眼光柔和下来,道:“以后有事还是商议一下为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懂吗?”
  “知道,还有,这里是妾替你缝制的一件裘衣,你一定要穿上它。”
  环儿从包袱里拿出一件新裘衣,上面使用了一些刺绣的手法绘制了一些huā卉纹与一些神话中的走兽,大气而又庄严。郑朗看了看道:“这是跟庄子里织女学的?、“是。”
  “你很聪明。”
  “妾在努力学笨一点。”
  “不要学笨啦,聪明没有事,但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喏”崔娴吐了吐可爱的小舌头。
  接着,陆续的从三京调出两百多名织女,是所有织女愿意留下来只有九十五名织女留了下来。接人送人,买地盖房子,钱用得象流水一样,柴克明又来到京城省试。
  不过他来得晚,临近元旦才到了京城到礼部报了一下名,走一个过场的。无奈之下郑朗只好写了一封信,让张家大舅在家里面帮助。
  不仅是这样,这么多织女放在郑家庄不大合适了,人太多,没有那么多地盖房子,周边又没有足够的耕地,于是分出一批人,安顿在张家大舅的庄子东面。
  出织女只是小皇帝的第一步,他心中有一个美好强大的梦想,于是瘦弱的身影迈出第二步,下诏道:天下承平久矣,四夷和附,兵革不试。执政大臣其议更制,兵农可以利天下为后世法者,条陈以闻。
  只要对军队与农业方面有好办法者,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上书进奏,朕将它当作法制颁布天下,流传后世。并且将郑朗的数策,除了契丹那条计谋没有说外,皆公布于众。
  看看人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毛孩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替朕分担,这天下间有多少宋朝子民,近亿啊。
  再以米赈京东饥民,有一些难民逃到京城附近,开粥棚救之,诸路同样如此,不能让老百姓饿死了。这一切是蝗虫害的,于是又诏去年蝗灾区百姓,掘蝗卵,每一升给菽米五斗二。接着又在京城各门外置场,日给贫民一户斗米,江淮停给钱一年。
  是不是好皇帝?
  连崔娴都叹息道:“是好皇帝。”
  “未必……”郑朗沉吟道。
  “为何这样说?”
  “崔小娘子,他救的是百姓,不是士大夫,所以直臣不会很开心。”
  “这何说法?”崔娴听得傻了,所谓直臣,是好大臣啊,皇帝救百姓,爱百姓是好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