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畲蟮恼ǎ褪悄且煌疲裨虮彼魏苡锌赡苣鞘本褪チ税氡诮健
  当时执政数人,有李沆、吕蒙正与曹彬,严格的说,皆达到了王安石或郑朗,所说的内方外圆要求,这一群谦谦君子,为北宋的繁荣打下了最好的基石。
  “那么何如夏天?”
  “夏天臣不知,”此时王安石同样不敢说,但他不知道郑朗最担心的就是他与司马光变成了两个大大的太阳,而不是眼前这群所谓的君子们,又道:“若出现,同样很可怕,这群人自认为自己是君子,独排异见,又没有能力象魏征那样,能看到国家的前途,于是能力不足,只好吹毛求疵,来求清名,在他们的紧逼下,治下所有官员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求不惹是非,让他们弹劾。同样凶险啊。”
  若所有大臣不求有功,但有无过,全部不作为,当然很危险了。
  小皇帝知道他说了什么,显然这句话受了郑朗一些思想影响,以前郑朗也说过类似的话,听了不语。
  但这句话终于使一个人激怒,小子,你这分明是指槐骂桑
  范讽站了出来。
  本来他对郑朗就十分不满了,不要以为那天他无话可说了,可心里不服气,依然坚持己见,不是他怮,在后来仁宗朝许多君子党身上都出现他的毛病,天大地大,老子第二大,其他人都是错的。
  他没有辨赢这份理,反而让范讽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奸似忠,不迷惹了这么多人,怎么能做得了这个“大奸”?
  现在又好了,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两个更牙尖齿快之徒做了学生,独木难支,二人成群,三人成党宋朝最大的祸害眼看就要出现了。为了大宋未来,于是他勇敢的站了出来。
  但这一次,他站出来,注定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第一百八十章两小斗中丞?指槐骂桑
  第一百八十章两小斗中丞?指槐骂桑,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两小斗中丞?讲歪理

  
  第一百八十一章两小斗中丞?讲歪理
  范讽举起牙笏说道:“启禀陛下,此地非是行宫,也非是陵墓所在,车驾人等众多,陛下与嫔妃,还有随从、群臣、内侍、将士,在此掩留过久,终是不便。逗留越久,观者越多,天有不测风云,终失安全之美意也。请陛下速行。”
  范讽这一句说得倒十分中规中矩,并且他是朝廷的御史中丞,又是山陵使,有进谏的权利,更有负责御驾这一行安全的权利。
  确实,小皇帝看上一眼,满足一下好奇心就行了,不是朝堂,也非是皇宫,可以召见,然后作长篇大论,献计献策。但这里是半道,不是那地方。
  可下一句,捅了马蜂窝。
  然后扭转头,看着王安石说道:“你小小年龄,懂什么君子,君子之道,刚、毅、木、讷,你才这点大,就知道了卖弄是非,长大还了得,先读好什么是木、讷,再来谈君子。”
  换成了郑朗,闻此后,也许是一笑了之,也许会作一些温和的反击。性格散淡,不想在嘴皮上辨一个你死我活。难道嘴巴子功夫差了,仕途就没有了作为?看看吕夷简的权谋,杜衍的才干,都是最有力的武器。
  可是两个小三子会不会去忍受?
  本来对这个范讽就没有抱什么好感了,别的人不说,自家小老师是什么样的为人,这几个月下来,心里面很清楚的,居然让这个范讽戴上了一个大奸似忠的高帽子。
  此时又继续扣高帽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刚刚做了大师兄的司马光站了出来,平时会争会吵,但那是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必须团结起来,否则怎么叫一门师兄弟呢?
  他深施一礼,说道:“陛下,能不能让臣民仅说几句。”
  “你说。”
  “先不要让郑解元阻拦我,那么臣民会为国家进上最重要的忠言。”
  小皇帝知道他不会说好话,可后面最重要的忠言,让他迟疑了一下,说道:“依你。”
  这一回,郑朗终于在揉脑袋瓜子了。
  范讽依然不知道危机将来到来,再次上前,道:“陛下,勿要再耽搁行程。”
  “范中丞,难道你作为堂堂的御史中丞,岂不闻张文定司徒半路进贤之事,小子我虽是平民,亦是官宦子弟,夫子传人,你敢阻我进言,坏我朝规矩”司马光大喝一声。
  这是北宋一个有名的典故,前期名相张齐贤饭量大,家又穷,穷得没有办法,于是发起浑来,在赵匡胤巡视洛阳时,直接将赵匡胤的御驾拦住了。车驾仪仗的士兵就拉他起来,这不是民间小说,来一个拦路喊冤的啥,或者来一个拦路献策的啥,你有多远滚多远吧。
  于是张齐贤就喊:“陛下,臣民为你进一些合理的国策,为何驱逐臣民?”
  喊声大,赵匡胤听到了,对随从说:“将这个人带过来。”
  于是张齐贤画地献了十策,赵匡胤大喜,暂时没有重用他,而是给了他大量金帛,让他安心学习,回去后向赵匡义做了推荐。后来赵匡义念念不忘,将此人找了出来,终于成了北宋的一代名相。
  所以刚才司马光说了,臣民会为国家进上最重要的忠言,就是为了针对范讽此言,埋下一坑。范讽又没有想起来,蒙头蒙脑的跳了下去。
  有了前例可依,此时御驾稍停一会,有何不可?至少如今郑朗名声,远比当初的张齐贤,要响亮得多。
  “你……”范讽气得不能言语。
  郑朗在一边摇头,这两子性格没有必变多少,可呆在一起,由于经常“交流”,学问长进很快,还有一个负面作用,嘴皮子功夫同样长进很快。范讽今天很有可能要自找没趣。
  可其他人不知道啊,小皇帝心中甚至有些小不乐意,虽知道这两个小孩子很有可能要辨上一辨,范讽不仅是侮蔑了他们,也顺带着侮蔑了郑朗,作为学生,如何不为老师做辨解。但终是一个小孩子,你范大中丞,难道真活回了头不成?
  并且看他们的气度,小皇帝也很喜欢的。
  作为人君,除了那少数个昏得不能再昏的皇帝,那一个不想自己国家多出一些人才,范讽这一顶顶帽子戴得太大了。因此,他反而说道:“范卿,勿得多言,仅是几句,让他说一说。”
  “谢过陛下,武周时,武曌曾问狄仁杰,师德贤乎?狄仁杰答道,他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武则天又问道,知人乎?狄仁杰又说,臣与他同僚,未听到他曾知人也。武则天又说,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于是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狄仁杰观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地说,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乃不知,不及其远也。娄师德此举是否有温润之气?”
  赵祯点了一下头,可以说狄仁杰上位,有娄师德一半功劳,正因为狄仁杰上位,武周政权才没有偏离太远。不管娄师德为人如何,仅凭此举,就可以为娄师德贴上一个忠臣的标签。
  “先帝时,王太师为宰相,寇莱公多次在先帝面前抵毁王太师,然王太师屡屡扬寇莱公所长。先帝问王太师,卿常褒准,但准却常毁卿短。王太师道,臣居相位多年,难免有一些缺失,准事陛下无所隐瞒,更见准之忠直,因此臣一直保荐。寇莱公任枢密院直学士,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不合诏令格式,准上奏先帝,使王太师遭到责问。然一月后,枢密院送事至中书,亦不合格式,堂吏高兴的递给王太师,认为可以报复寇莱公,王太师却命堂吏送回枢密院更正。陛下,他是不是忠厚君子?”
  “是,”对王旦赵祯同样敬重,曾亲笔御书全德老人墓碑,将王旦说成了全德老人。
  寇准除了那一推外,真正的吏治之才,也确实不如王旦远矣,宋真宗晚年昏庸,丁谓林特等五鬼拍门,群小当道,全赖此人,未使国家偏差太大。若比,前有狄仁杰可比,后有周恩来可比。
  绝对是北宋贤相之一,因此不仅郑朗常用他的事例说明问题,其他大臣也常用他的事例辨解论证。
  只要赵祯答是,问题就好办了。
  诸人还没有想起来,主要司马光岁数也不大,以前郑朗说过一些话,有的也流传到外面,言语很温和,因此,都忽视了。
  司马光又说道:“陛下,以臣民之见,今年郑解元不要进京省试,以后也不要进京。”
  “这是为何?”小皇帝被他突如其来的一句,说得一头雾水。
  “臣民闻范中丞说钱公人在洛阳,他为山陵使,钱公会派刺客行刺他。他是山陵使,又是朝廷重要的大臣,钱公也不过是一个外戚,居然都敢派刺客行刺他。那么郑解元因为己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