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份报纸羞羞答答地出来,太学的报纸听从郑朗建议,名为大宋rì报,民间那份报纸名为京畿晚报。
  这份报纸出现,使得庞籍危机得以缓解。
  郑朗秘密写了一封信给司马光,司马光于是上书,诸位弹劾庞相公,看看民间声音对朝廷是什么态度。老百姓对朝廷很好啊,这也有首相之功,诸位为何舍大取小,又要将国家一名能相罢去。
  庞籍对司马光有恩,这才冒天下之大不韪,听从郑朗建议,上书替庞籍辨解的。
  说好说坏,不是你们几个言臣说得算,而是看国家是否在变好。老百姓生活是不是在改善。
  师生二人强行出马,将庞籍暂时保下来,能看到崔娴所说的那种影响力。
  郑朗说力量的继承,实际这些年一股新力量在出现,那就是属于郑朗的力量,比较温和的,富弼算是半个,蔡襄完全向这股力量倒戈。还有更多的人。曾公亮,张方平,以及无数正在成长的中级官员。
  郑朗为使这份报纸销量增加,再次撰写中庸,改进版的中庸,以及第三稿仁义。
  在晚报上连载。然后邀请天下儒士进行质疑,或者辨论。
  真实用意不但是使其销量增加,也是使其影响力增加,同时将自己的儒学推广。象王安石那样,将自己儒学当成科考的学问,郑朗不敢的,不过用这种方式推广,忌讳不大。
  此时郑朗真的需要庞籍。
  国家已经在转型,官员们还没有意识到。银行渐渐推广到全国,它的出现,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何等的作用。
  不上不下之时,上去了,整个国家也就上去,至少经济上去了,下来了,就是一大堆烂摊子。还是那种无人能收拾起来的超级烂摊子。自己不在中书。只有庞籍一个人才能勉强挑起这份担子。
  于是在他又调到河北路担任转运使时,再次上书。说明国家的情况,以及庞籍的重要xìng。
  郑朗说话还是很管用的,就是不入京赴职,外人不知道情况,更加认为他高风亮节,情节颇似史上的王安石。越不做官,朝野上下越是敬重。两次出手,庞籍转危为安。
  郑朗来到大名府,没有想到贾昌朝远远地迎到城门口。
  拳不打笑脸人,两人互相施礼,贾昌朝客气地将郑朗迎到自己府上,盛情款待。
  席间贾昌朝说道:“行知,贾某这一次来到běi jīng,心中感慨万千。”
  “哦,”郑朗玩味地看着贾昌朝。
  “行知为了国家,到处飘泊,我来想一想,太平州算是江东,杭州算是两浙,还有两广,与两荆,也涉及到福建路与江南西路,陕西路,如今京东,淮南,仅剩下夔峡四路,行知没有去了。”
  “难道贾相公想让我去夔峡四路?”
  “哪里,哪里,行知,你误会哪,君不能再飘了,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这样的人才不重用,唉,唉,不过我同样起起伏伏,一切也看淡了,说起来当初你在太平州,我也下去察看,说你算是有些缘份吧。”
  “是有缘份,”郑朗略带讥讽地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以前做了一些事,很对不住你,还望行知莫怪,这杯酒就当我向你陪罪。”说着贾昌朝将酒樽举起来,一抑脖喝了下去。
  “贾相公,你多心哪,只要君为国为民,以前的事我也会将它当成过往云烟。”说着,郑朗也将这杯酒喝下。
  走出贾府,苏轼道:“郑公,这是佳话,一笑抿恩仇。”
  “子瞻,非是一笔抿恩仇,一旦大治黄河,河北路乃是最主的施工段,交给谁就会立下赫赫大功,这一说,贾昌朝今天做作,你可明白了?”
  “不是吧,”大苏与小苏都快要冒出汗来,跟在郑朗后面,一再地将自己心中想法颠倒,将自己心中的偶像粉碎,两颗小粉嫩的心快要承受不了郑朗一次次的打击。
  包拯为御史中丞,他心中也惦念着一件事,太子。
  其实太子的事时间更早,远比庞籍最初上书立皇储还要早,是在郑朗为相时代,皇祐二年。言官正在大斗张尧佐时,京城突然来了一个和尚与一个青年,直接就往皇宫里闯。
  当然闯不进去,让禁兵拦住,换其他朝代这样大摇大摆地往皇宫里闯,多半当场击杀。北宋时兵士不敢,喝道,干嘛呢,这是皇宫,不是你家,怎么瞎闯。
  青年昂着头不答,和尚却大喝道:“你们敢拦我们,这可是当今太子。”
  十几个站岗的禁兵呆了大半天,敢情遇到俩疯子,当场将他们撵走。仅是撵,未处理,不错,好兆头,俩人又来到樊楼前。哪是什么所在,京城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大和尚开始演说。郑朗老丈人也准备撵他们,可听了几句后不敢再撵了,得,你们继续说吧。和尚继续演讲,说二十多年前一件宫中往事,皇上突然看中宫中的一个小宫女。然后就那个了。后来发现这个宫女有孕,于是出现这个那个的原因,被强行撵出宫。
  暗黑,yīn谋,再想一想后宫的黑暗,似乎真有那么一回事。听者如山。
  然后大和尚突然一声大喝道:“后来那个宫女生下一个龙种,他尚在人世,就是他。”
  一指边上的青年。
  太子啊。
  所有老百姓目瞪口呆。
  迅速传到开封府,钱明逸带着衙役将俩人抓起来,刚要问,青年大喝道:“明逸安得不起!”
  多威严的六个字啊。
  若大的开封府尹居然就真的站起来,差一点伏下给青年施礼,如此,钱明逸那就真载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审理的。让钱明逸发觉不是,将青年发配到汝州充军。怕出意外,不敢杀,留着。
  这一留导致开封城出现许多传说,比狸猫换太子还神奇,不但神奇,还有腹黑,香艳……
  一名开封府的推官看到长官办事不力,上书弹劾。两府也听到一些消息。难以分辨。于是问赵祯。郑朗一直没有参预,知道是假的。但不能说,否则让人怀疑,或者借机做文章。
  赵祯开始回想,二十年了,那时自己能做人事了,可有没有临幸这个宫女,拼命地想,皇帝这个职业本身就是种马,想了大半天,想到很多很多被他临幸的宫女,但过了太久,因为人数太多,无法分辨,于是一摊手,将此案交给当时的知谏院包拯过问。
  赵祯一直无子,皇帝做得还不错,老百姓也同情的,也渴望这个青年乃是真太子。
  包拯同样抱着这个心情,然而让大家万分失望,真相迅速查出。那个青年叫冷青,其母确实在宫中做过宫女,出宫后时间不长嫁给一个大夫,很快有了头胎,若说头胎时间还能难以断清,关健头胎乃是一个女孩子,第二胎才是这个冷青,就算是晚产,能晚产两年时间,冷青都不可能是皇上的龙种。冷青长大后与家人不和,跑到江西庐山胡说八道,被庐山的一个和尚听到后,要为他打抱不平,强行又将他带回京城,才有了这出假太子的大戏。
  真相大白,当场包拯将冷青斩杀。
  禀着仁爱为本的原则,只斩杀冷青一人,没有牵连任何他人。
  不过这件事终给士大夫留下一道yīn影,庞籍先行提此事的,看到皇上怏怏不乐,后来不提了。直到六塔河一案后,莫明其妙的大肆提起皇储,郑朗将真相揭开,何必为了转移视线,弄出这么多事。
  然而范镇却走火入魔,不管是不是被人利用,立皇储也是必须的,连上十九道奏折,较劲较得头发都白了。但赵祯始终无动于衷,范镇无奈,不再上书。这件事也就平静下来,没有想到又有一人提出此事,包拯,刚担任御史中丞后不久,就进奏道:“东宫虚位,群臣数有言者,不知道陛下圣意何久不决?”
  赵祯当场眉就凝在一起,不悦地问:“卿yù立谁?”
  换一般人也许就吓傻了,包拯有什么资格立皇太子,不过包拯说话很有技巧,道:“臣乃是为宗庙万世计,陛下问臣yù立谁,是疑臣也。况且臣近仅七十,膝下无子,非是邀后福也。”
  就算扶立有功,与俺们包家也没有关系。
  赵祯转怒为喜,不错,是这个理儿,别人说心怀叵测,只有包拯说话才有这个资格,忠臣,道:“徐当议之。”
  以后再说吧。
  又成了以后,包拯也识相,既然皇上不想立,也就不说,学范镇干嘛,纯是自己与自己过意不去。
  不过因此他反而更得赵祯赏识。
  到了第三年,京城富民刘保衡开酒场,欠官府酒曲钱一百余万,也就是一千多缗钱,对于老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