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8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吴世恭解读了新朝勋位和官员职责问题。
  大平朝的勋位,除了公、侯、伯三个爵位以外,另有一个勋爵。而爵位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战功;二是入阁为相。
  而战功获得的勋位将世袭罔替。入阁为相的勋位,除开国和立有极大功勋之人,一般只由本人受勋。不过所有的勋位,也只是身份的象征。朝廷将不发俸禄,只给予荣誉称号。反正这细则将在以后确定。
  关于官员,首先确定的就是重臣。以后在朝廷中,内阁诸相、所有侍郎以上官员、各省巡抚、各藩地总督、十位大司寇(大法官)、十五位都督府提督,以及一部分勋贵代表和御史台高级御史,还有国老(就是致仕的内阁宰相)将为朝廷的重臣。而这些重臣将共同治国,不以论政而治罪。
  而对于知府、知县等亲民官的考核和升迁,将以以下的标准来进行:
  经济状况和钱粮税收。对于每个地区,每年的财政税收都将比较排名。排名高的亲民官将优先升迁。这也将杜绝前明那些亲民官,不收官绅税收来邀名,最后导致朝廷财政崩溃的恶果发生。
  民生。每个地区都将力所能及地开设学堂和医馆,让治辖的百姓可以接受教育和医治病情。其他还有一些方面,比如提高百姓的收入、兴修道路和水利等,也将归于民生之中。
  稳定。每位亲民官要对治辖内的治安负责。尽量不引起群体事件,尤其防止造反和盗匪横行的状况发生。如情况危急,亲民官可以要求当地驻军来帮忙。当然,如遇上灾年,亲民官也可以要求驻军共同救灾。
  其实大平朝关于官员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无非是要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而要增加收入,固定的田亩所产肯定提高不了多少,所以也就变相地要求这些亲民官,要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工商业的发展也能够增加百姓的家庭收入。最终就是要做到——国富民强。
  最后,吴世恭就宣布了朝廷新的各大衙门以及各部主官。
  因为此项内容很多,所以这里也就简单介绍一下。对于前明六部九卿的设置,大平朝将会大大地扩编,以此来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也使得各衙门的设置更加合理。
  先说礼部:礼部将分离出三个二级局——学政局、教化局和医药局。学政局就是管教育考试的。而教化局就是原先汝宁军的宣传司。至于医药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功能。不过在医药局中,将有保障老弱妇孺的一个部门。而这三大局的局长,都将领礼部侍郎衔。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局的局长,她是大平朝重臣中唯一的女性,就是杨狗蛋的夫人——杨氏。
  而礼部的主要功能,也将转变为类似现代的外交部。而礼部中新设有一个司,名为“理藩司”,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指导大平朝向外殖民扩张的。
  户部:户部也将分离出三个二级局——税金局、储备局和证券局。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因为大平朝的财政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因此可以这么说,原先户部的权利将会被大大地削弱。
  而储备局将履行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责。以储备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本金,发行银钞、银元以及各类辅币。当然,储备局也将适当地发行国债。除此之外,储备局还将管理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准备随时能供应战争和救灾所需的战略物资。
  至于税收,将采取全民纳税的原则。不过大平朝也将新设置几个新税种。比如矿藏开采的资源税、酒税、海贸税、商品的印花税等。总之一句话,大平朝的税收主体,将逐渐从农业税转变为工商税了。


 第九百一十一章新朝新政(四)

  至于吏部,就改动不大了。本来吏部就是朝廷中权利最大的一个部门,但其职责也比较单一,所以吴世恭也就不做太多改动了。
  改动比较大的是兵部。吴世恭几乎把兵部一拆为二,很多兵部的职能都划归了五军都督府。而吴世恭就是要确定一个用兵的原则:宣战等事务将由皇帝和内阁决定。可是该如何打?就要各大提督具体指挥了。军事上的事还是将由武将来做。
  不过更悲催的是刑部和工部。这两个部将完全撤销,将拆分和新增许多新的部。
  吴世恭将把大平朝的司法权完全独立出来,所有的刑事和民事案件都有独立的法庭来判决。而最高的大理寺将由十位大司寇来掌管。不过吴世恭也不会在这个年代搞什么不伦不类的陪审团制,就是采用法官判决制。也暂时不会取消什么刑讯逼供。
  当然,新的司法体系也将引入了公诉人和辩护人的制度。因此也就有了检察官和律师的雏形。至于将来司法将如何完善,就依靠后人的智慧吧!
  除此之外,大平朝也将有农林部、交通部、工商部等近十个部。而这些衙门的设置,使得大平朝的政策变得相当明显,就是要一心追求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吴世恭将成立单独的驿邮局。以此来方便百姓的通信和出行,并为朝廷增加一些收入。
  此外,还有执行警察功能的内务部。秘密工作的山川部等。但是秘密工作只是对外不对内,防止大平朝出现特务政治。
  有两个机构要重点介绍:
  一是五军都督府:
  大平朝的国策当然由皇帝和内阁诸相商议制定。包括军事方面的国策。但是关于军事上的事务,将由皇帝、首辅和五军都督府的十五位提督来决定。
  而且大平朝的军队将严格按照《操典》训练军队,把任何战术动作都标准化。为了防止武将的军阀化,各地提督和军官也会定期调动。但是有了接受标准训练的部队,也能防止“兵不知将”的缺陷,能够让新任的军官很快上手指挥部队。
  还有一点,如果是和平时期,大平朝的军队将不能在城池中驻扎。而军属就要在城池中生活。如果军队发生叛乱,那内务部的部队将把军属扣为人质;如内务部发生叛乱,没有重型火器的内务部部队也阻挡不住正规军。这也是双向监视,防止有任何兵变的情况发生。
  二是御史台:
  大平朝将把御史"tai du"立出来,以各地方的选举产生御史。而御史将有豁免权,而且也能制定大平朝的法令。而资深御史,能担任地方巡抚或者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如果能获得重臣的联合提名,于是甚至能直接入阁。
  其实御史台和重臣议政团已经演变成为事实上的上、下两个议会。这两个机构将和大司寇组成的大理寺一起,形成三权分立。
  虽然大平朝的君权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吴世恭也要在文官中形成三股平衡的团体,防止将来有独裁政治的发生。
  而在这些天的会议中,很多重要的内容都将在以后。被编入《穹源大典章》中。而大平朝也将在以后把《穹源大典章》中的内容定为国策,一旦要修改或者增删,必先召开大议政会议进行讨论、投票。
  这既能不死抱着“祖制”,防止以后这些“祖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也能定下原则,让国政有法可依。实际上。《穹源大典章》就是大平朝的宪法,而大平朝也将向君主立宪制的方向转变了。
  而在最后。吴世恭又宣布了《三年治国纲要》。而在这《纲要》中,吴世恭就以首辅的身份,向天下百姓承诺了十二项在三年内要完成的事务;二十一项想要长期完成,但在三年内要有明显进展的事务。
  从此以后,大平朝的每届政府都遵循了此惯例,在就任伊始,首辅必代表整个内阁,向天下百姓宣布《治国纲要》。这也是让天下百姓监督政府,让诸相努力执政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吴世恭的心中很明白,随着大平朝的延续,君权将越来越旁落。最终,大平朝的皇帝就会像现代社会的国王一样,完完全全成为一个“虚君”。
  可是吴世恭更明白:皇权和富贵性命不可皆得。毕竟自己未来的子孙,不会一直有着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威信。所以他就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富贵性命。让自己的子孙起码能够安安稳稳地平安下去。
  事后,关于这个话题,太子薛呈麟曾经与吴世恭有过这样的对话。
  吴世恭问薛呈麟道:“皇儿即位后,该如何治天下?”
  薛呈麟回答了一个很标准的儒家答案:“仁爱!”
  吴世恭笑着说道:“其实不尽然,皇儿未说到点子上。”
  于是薛呈麟就讨教道:“请父皇示下!”
  吴世恭答曰:“为君者统而不治!”
  大平朝的新政是描绘了一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