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当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行为传到京城,崇祯皇帝是大惊失色。在崇祯皇帝的心中,是很清楚毛文龙在辽东的作用的。因此,崇祯皇帝也根本就没有想去清除毛文龙,甚至连毛文龙手中的尚方宝剑也没有收回。
  但是崇祯皇帝想到了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誓言,又在身边那些东林党大臣的劝说之下,凭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崇祯皇帝还是选择了支持袁崇焕。
  崇祯皇帝在袁崇焕上呈的诛杀毛文龙原因的奏章的批复中,肯定了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行为,先从法理上,堵住了袁崇焕假传圣旨的漏洞。并且下令有司抓捕毛文龙的余党。以此来维护袁崇焕的权威。
  甚至当袁崇焕要求朝廷增发军饷,来安稳东江军军心的这个要求上,崇祯皇帝也捏着鼻子认了。同样满足了袁崇焕的要求。可是,袁崇焕的这个行为,已经在崇祯皇帝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一根刺。
  而当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传到盛京的皇太极耳中时,皇太极是仰天长笑。皇太极根本就没有想到,扎在后金腰上的那两根刺,就这么轻易地给解决了。而其中毛文龙的这根刺竟然是给明朝官员自己给拔去的。
  现在的后金军队,因为没有了东西两边的威胁,是完全放开了手脚。而在皇太极的心中,他终于可以开展和明朝作战的大战略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己巳之变

  和吴世恭的河南风调雨顺不同的是,在崇祯二年,皇太极的后金地区,依然发生了灾情,导致后金产生了很大的粮荒。而为了解决粮荒的问题,后金军队就一定要去抢劫。而抢劫的方向有三个:朝鲜、蒙古察哈尔和明朝内地。
  因为朝鲜同样产生了灾情,朝鲜又不是产粮的地区,就算是抢,也不能够完全解决后金的粮荒问题。所以,除了派出使者向朝鲜多要一些粮食以外,皇太极这些后金的掌权者,就把朝鲜这个抢劫目标从名单中划去了。
  但是对于剩下的两个目标,皇太极和后金的那些贝勒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皇太极是想把目标对准明朝内地,而那些贝勒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因为,**哈赤毕竟起家于明朝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对于当时的辽东铁骑的战斗力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就算是现在辽东铁骑没落了,但是明朝地大人广,军队又众多。如果后金军队越过长城以后,万一被明朝的军队纠缠住,后金军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说到底,虽然这些年后金军队和明朝军队的作战中,几乎没有什么败绩,但是在这些贝勒的眼中,明朝依然象一只体形庞大的老虎,使得那些贝勒还是感到有些害怕。这些贝勒不知道的是,这时候的明朝,也就是一只纸老虎罢了。
  皇太极这时候虽然已经掌握了后金的大权,但是,后金刚建立时候的四大贝勒议政的制度,依然没有被废除。所以,对于这些持有反对意见的贝勒,皇太极也有些无可奈何。双方的意见,也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可是到了六月底,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消息传到了盛京。这个消息就让天平向皇太极这边倾斜了。于是,皇太极发出了总动员令,集合后金军队,制造器械和车舟,准备着秋后向明朝内地发动进攻。
  而对于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举动,祖大寿这些辽东军将们心中是十分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因为少了毛文龙这个内部的对手而有些幸灾乐祸。而另一方面,因为没有了毛文龙东江军的牵制,他们自己这儿又要面对加强兵力的后金军队的进攻,而感到有些担心。
  而对于后金军队的动向,袁崇焕和明朝辽东的这些军将虽然派不出探子通过无人区去侦察,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从蒙古那儿跑过来的倾向于明朝的那些蒙古人,把后金军队的动向,告诉给了袁崇焕和这些辽东军将。
  虽然得到这一消息的时间是晚了一些,袁崇焕还是连上了两道奏章,及时的示警,并且提醒了崇祯皇帝和大臣们要加强长城各个关口的防御,防止后金的满蒙联军从长城关口攻入明朝内地。
  接到袁崇焕奏章里的示警以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觉得是难以置信。那袁崇焕不是已经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了吗?
  再说,为了加强袁崇焕的事权统一,崇祯皇帝对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行为都默许和支持了,而且,除了平台召见答应给袁崇焕的物资和军饷之外,崇祯皇帝还为了安抚东江军,额外拨出了大笔银子。
  在崇祯皇帝和朝廷的这种支持下,不希望你袁崇焕消灭后金军队,但是袁崇焕你在辽东牵制住后金军队的主力,让后金军队无力进攻长城关口到明朝内地,那总该是没有问题了吧。
  于是,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以为袁崇焕的这两次示警,是因为要通过向朝廷的危言耸听,来达到朝廷增加辽东物资和军饷的目的。因此,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理睬袁崇焕的示警。而朝廷做出及时反应的机会,也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九月初二,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十一日后金军队到辽河,沿途蒙古各部纷纷来会。二十日,抵达喀剌沁的青城。
  可就在这时候,皇太极突然又遇到来自两大贝勒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压力,二人至皇太极住处,举出“劳师远袭”、“粮匮马疲”、“众寡不敌”、“恐无归路”等等为由。这两大贝勒在这个时候,还是害怕明朝的军事实力。但是岳托、济尔哈朗等却坚决支持皇太极的行动。
  到了最后,皇太极裁定,继续进军。这是皇太极在军政集权上的一次巨大胜利。而这时候,皇太极统帅的满蒙联军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意见统一以后,以济尔哈朗、岳托统右翼四旗,阿巴泰、阿济格领左翼四旗,迅速攻破大安口、龙井关。皇太极继后攻克洪山口城,入内驻师。
  这一年,是己巳年。而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对明朝内地的第一次进攻,史称己巳之变。
  由于明军防备空虚,后金军很快就兵临长城南面的军事重镇遵化城下,遵化城离北京只有二百多里地。十月初一日,京师戒严,崇祯诏令各路兵马火速赴京勤王。
  接到后金军队从长城关口攻入明朝内地的消息以后,袁崇焕是大惊失色,他立刻率领着辽东军队的主力,火速开往京城来勤王。
  可是,从以前袁崇焕指挥的战例中可以看得出,袁崇焕只可以勉强称得上是一位防御的军事统帅,在进攻野战中,袁崇焕的指挥才能完全就是个小白。
  袁崇焕根本就没有集合起辽东军队所有的兵力和后金军队决战,而是在勤王的过程中,用出了兵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而第一个牺牲品就是驻扎在山海关的平辽总兵赵率教。
  为了在遵化阻截住后金军队,袁崇焕令平辽总兵赵率教率四千兵马,驰救遵化。赵率教率部急驰三昼夜,行350里,到达遵化以东的三屯营。
  但是因为兵荒马乱,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让入城,赵率教只好接着纵马向西,驰向遵化。十月初四日,赵率教率援军至遵化城外。
  在遵化城下,赵率教望着对面后金贝勒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是一脸的平静,只是他的眼神带着深深地绝望。
  这时候,赵率教身边的亲兵队长对赵率教说道:“大帅!弟兄们急赶了三天啦,马都跑死了许多,就是剩下的马也基本上没有马力了。大帅,我们还是先撤退,和袁督师大军汇合以后再说吧。”
  “跑?我们还可以往哪儿跑?”赵率教是一脸的苦笑,“就凭着这个马力,我们能够跑到哪儿去?还是拼吧!咱们辽东惹出来的祸,就让我们辽东用命去顶吧。”说完这话,赵率教看了亲兵队长一眼。
  那亲兵队长仿佛是恍然未觉,他“呵呵”笑道:“大帅既然这么说,弟兄们就拼了!反正大帅平时让我们吃香喝辣的,我们这辈子也值了。”
  赵率教身先士卒,率领着四千骑兵发动了冲锋,最后他是中箭坠马,力战而亡,四千骑兵也是全军覆没。
  在消灭了赵率教四千骑兵以后,当日,后金军队进攻遵化城。后金军队先劝降,遭到拒绝以后便四面攻城。巡抚王元雅凭城固守,顽强抵抗。
  第二天,遵化城中,后金埋伏在城中的内应纵火,造成遵化城内大乱,后金军队趁乱进攻,遵化城陷落。巡抚王元雅走入衙署,自缢而死。城中官兵百姓,反抗者皆被屠杀。
  接着,后金军进攻遵化东面的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等潜逃,总兵朱国彦把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