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6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赴楚州吧。”
    楚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这些年也繁荣起来了,不再是以前那个被柴荣屠杀后的鬼城。
    实际就是让这个怯懦的大将远离未来的主战场。
    也不算是严重处罚,然而诏书下达后,周莹不情不愿。
    这么频繁的入侵,已经是很不正常了。于是宋九再次提议,抽出一部分钱帛,修筑或扩建河北诸城,然后再抽出一些钱帛赏赐河东河北诸乡兵,以及提供优良的制式武器。
    其实自宋九在赵匡义手中改革兵制后,乡兵也算是辅助兵种了,待遇不及禁兵,但与厢兵相仿佛,另外划分耕地给他们家眷耕种也与厢兵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乡兵会进入战场,作为辅助兵力,厢兵则是提供劳役。
    然而此次不同,朝廷发放了一大笔补助,就是加强他们的训练,并且训练他们如何在辽人入侵时,及时将百姓带撤离到各个城池或堡砦中。
    此次用费更多,非是乡兵的补贴与发放制式武器,而是修筑城池堡砦的费用。
    但表面上还是预防。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人出了事。(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 遗言
    陈恕母亲去世了。
    宋朝丁忧没有三年的说法,当然能熬三年那是最好不过,但象陈恕这样的能臣不可能给他熬三年的,过了一百天后就要下诏复职,又称为夺情。
    然而在这一百天内必须搭小棚子,禁音乐歌舞荤腥,以及一切娱乐活动。在小棚子里过一百天苦行僧般的生活,否则就是不孝。
    陈恕小心替国家经营着财政,身体熬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一百天的苦行僧生活,以及母亲去世后的悲痛,虽然过了一百天后再次任命为开封府尹,不久便离开人间。
    此人与宋九一样,不喜多说话。因此功劳大家都没有注意,然而咸平之治,战争没有少打,惠政没有少施,但国家变好了,百姓变富了,财政增加了。不仅有赵恒咸平之治的功劳,不仅有吕蒙正、吕端、张齐贤、向敏中与李沆这些宰相的功劳,陈恕的小心经营绝对不可忽视。
    至于寇准,与寇准无关,他的功劳在后面。
    因此宋九坚持赵恒赐其文莫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德正应和曰莫。
    文莫正是陈恕一生的写照,又让吕蒙正给其写神道碑。
    一个得力助手失去了,但接下来的事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宋九进了皇宫,找到赵恒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当以李继隆知胜州。”
    赵恒脸色微变。
    知胜州说实话委屈了李继隆。然而现在胜州统辖着大部分南河套地区,也包括扎在哪里十几万昼夜训练的兵士。
    宋九委婉地说道:“陛下。不能因一小人而害国家栋梁之材不得用,臣可以担保之。”
    “这个……”
    “如今不缺将。以臣之见,国家最少有二十多员良将,王超只能在这二十几位良将中居于末等,”宋九这话不是贬低王超,他说的数字只有二十几人,国家从中到高有多少将领了,王超能排进前二十几位,算是高估的。
    “但国家缺的就是统帅,能指挥几十万军队作战的统帅。以臣之见,即便前线能战的杨延昭、魏能等将,恐非也不能,无他故,他们缺少统帅这么多兵马的经验。然而谁也不敢给他们试验,请陛下三思。”
    赵恒仍有些犹豫不决。
    宋九想骂王继恩的娘,只好又说道:“如吕蒙正,昔日曾帮助过二皇子,如今还不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再如唐朝的尉迟恭。程知节等人,那一个不是以前唐太宗的敌人。况且李继隆乎。”
    宋九劝说了好久,赵恒这才同意。
    当然,这是最后一块板图了。
    还要感谢一个人。辽国供奉官逃到宋朝来投,见到赵恒时说,辽国所管幽州汉兵。约一万八千余骑,所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真舍利、八部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馀骑。内五千六百常卫契丹主,馀九万三千九百五十,即时南侵之兵。
    “这样说来,契丹兵力也不多了。”
    “陛下,非也,北国全民皆兵,若有需要,可以立即向奚、霫、渤海、沙陀、吐浑等族调兵,甚至可以向室韦、女真、鞑靼与乌古敌烈那边调动兵力。如耶律斜轸征讨高丽时便动援了近四十万兵马,号称七十万,去攻打高丽的。”
    四十万铁骑,当时大殿里鸦雀无声。
    辽国每次只有十来万骑兵南下,但那一次宋朝不是打得很吃力,甚至会失败。
    若是四十万辽国铁骑南下,那将是宋朝的恶梦。
    迫于这种压力,赵恒这才同意李继隆前去胜州,事实知胜州也是假的,主要让李继隆了解现在的这些劲旅,未来好方便指挥。
    ……
    宋九最敬重的人不是陈恕,但陈恕能排到第二位, 尽管此人一度是他的下属,许多理论还是宋九教他的。
    最敬重的人非是吕蒙正,吕蒙正名声大,可有点虚名其外的感觉。实际在宋九心中,吕蒙正地位还不及张齐贤。
    但也不是张齐贤,张齐贤太豪放了,宋九学不来。
    更非是向敏中,向敏中还不及吕蒙正呢。
    至于吕端为首相是什么风采,宋九未看到过,不会做评价。
    他最敬重的人可能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圣相李沆。
    这是一个妖孽般人物,赵恒去了大名府,李沆留守京城,回来后京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赵恒便与他谈心,问治理国家先注意什么,李沆说道,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当注意的。
    可以对照一下历史上北宋的后期以及明朝那些事儿……
    寇准这时与丁谓关系很好,多次向李沆推荐,李沆不同意,说观丁谓为人,怎能让他位于高位呢。
    寇准说,象丁谓这种人,你能压制他一辈子吗。
    李沆道,如果你以后后悔了,就会想到我的话。后来寇准被丁谓陷害,然后想到了,悔啊悔。
    李沆每天将四方水旱盗贼奏呈递给赵恒,王旦以为小事不足烦上听,李沆道,人主少年,当使知民间疾苦,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是土木甲兵祷祠之作也,吾老了,看不到了,你还小,恐怕会让你以后烦恼。
    后来赵恒到处找神仙,王旦烦恼了。
    这不是宋九敬佩的地方,只是有些佩服罢了。
    以前赵匡义将他贬下去,宋九略略有些小视此人,这次来到中书,耳闻目睹,亲眼看到李沆是如何做事的,不争不吵不说,只是做。即便宋九,有了金手指。在许多事上拿捏还远不如此人。
    李沆才是咸平之治最大的功臣。但宋九疏忽了一点,那就是这份拿捏得费多少脑细胞。
    但前面赵恒为了能封刘娥美人而改了年号。后面李沆就病重了。
    赵恒带着群臣看望李沆。
    李沆卧床不起,但看着宋九。
    “李公,你有什么话要说?”
    “事成之后公若何为?”
    “事成之后,必收拾后事,相信那时候国家民生会变得很困难,但一年成否,我都会致仕。公累病了,病成这样,我没有公的心胸。还想安享晚年。”
    “宋公,非是李某逼你当众表态,公之操守,李某信之。不过不能由公开一个坏头,如唐玄宗待薛讷那样,当然薛讷远不如公。”
    “我知道。”
    “以后要辛苦宋公了。”
    李沆不行了,宋九就苦逼了。当真指望王钦若与王旦吗?王钦若有能力,操守太差,王旦太过年轻。现在只能说在慢慢培养着。还有吕蒙正,似乎也在生病着。那么宋九会很苦逼。
    “唉,陈恕一去,我朝等于少了一个管仲。君若……那等于少了一萧何。或房杜。”宋九叹息道。
    当然,他俩这番对话很多人听不懂。不过没关系,赵恒听明白了。
    也不能怪李沆。如今宋九威望太高了,许多重臣是他的下属。或者沾一边的学生。说完了这件事,李沆安心地闭上眼睛。
    赵恒放声大哭。
    景德元年。七月,仅五十七岁的李沆去世。
    随后吕蒙正也因生病,请救致仕。赵恒也怕吕蒙正出意外,于是同意了。赵恒不得己将毕士安提拨上来,这几年他治河颇有功劳,一不忧民,二没有发生纠纷,三账目清楚,经过几年治理,虽然前年黄河水势很大,但没有任何一处缺堤,只是内涝免不了了。但也比黄河决堤强。
    但对毕士安本人来说,一是获得了政绩,二也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有了毕士安还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